走进明塾一期的课堂,看着教室里陌生的面孔,却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脑海里开始对应着那个人,那个名字与分享过的故事。当把面前的人物与已经很熟悉的名字和分享过的故事一一对应起来之后,似乎瞬间,一切都变得熟悉起来,像是与我心中的老友重逢。
坐在助教的位置,挂上助教的胸牌。我的心装起了满满的谦卑。一次次小组探讨之后,我感到了我所在小组学员更多的积极,优秀,亲切和包容。我看到了他们有的那种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底气;看到了他们有的真诚敞开,坦诚分享的积极;看到了他们有的不偏不倚的理性和专业;看到了他们有的那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刻清晰的表达能力;看到了他们生活里更多的真实;他们还把“觉醒”和“勇气”的力量真实的呈现在了课堂上……作为助教,我不知道我带给了他们什么,但是他们带给了我很多很多。
经过探讨,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经过探讨,心与境的分离,更清晰了。在咨访关系里,我们要抱持,我们要相信,我们要同理,我们也要有心的出离。我们不冷漠,不放弃,不打扰,成为对方灵魂的守望者。我们有一颗随着故事走的心,我们还有一颗看着自己被卷入的心。我们能贴着来访者走,也能不让抽离出来的心去流浪。有一种超越,就是超越于卷入和抽离。那是一种中道。那是一种中正平和的能力。
这几天我所在的城市――恩施,在进行城管大扫荡。对于不断的不断的变戏法的城管规定,当生活不如一贯方便的时候,人就容易向外滋生情绪。
想起心境分离。就想到保安的境是他的上级,城管的境是他们的上级,上级的境是上级,最上级的境是恩施的城市旅游形象……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境,不断的变戏法也是因为一直在尝试合适的方案。
看到自己的心,有很多为难的境。
试着去想别人的境也能出离自己的心。
看到别人的心,也许经历过或者正经历着你无法想象的境。像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一样,去理解别人。
一个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概念来源于生活,但是被提炼出来的概念又可以指导生活,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如这次李明老师讲的心境分离的概念一样。我知道这个理论以前,它就一直存在着。我知道这个理论以后,我看到了存在着的存在。并可以用这个理论去指导生活,创造生活。
每一次相遇都值得感恩,每一段关系都是学习的课堂。虽然这次课堂任务是“练习心境分离”。然而,似乎学习的路就没有下课的时候。我们的每一天,每一个遇见,每一段关系,每一个当下……都是课堂。境就在那里,我们是否可以被动的“以境转心”?心也就在那里,我们是否可以主动的“以心转境”?
感恩遇见,相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