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期的开放周暨骨干教师引领课教学评比活动语文专场中,李丽娟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让人眼前一亮,获得教师们的好评。
《伯牙鼓琴》是语文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百字,叙事简洁,余味悠长。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李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一、主题导入,揭题解题
1.揭示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单元导读告诉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是的,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艺术之美”。
2.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它记载着一段千古佳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
3.解题
一起读课题。鼓琴是什么意思?那么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故事的人物
师述故事背景和人物
(二)通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听音频朗读,练读。
3.学习生字。
4.学习多音字。
“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借助注释不光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还能帮助我们辨别字音。
5.读通课文,读出古韵。
(三)感知课文,细读体味。
1.用自己的话说说来说说这个故事。
2.穿越时空,还原当时的场面。
为什么堂堂一位上大夫,堂堂亠位琴仙,竟然为了一介樵夫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正想到巍峨的高山时,钟子期就不由得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那是怎样巍峨的太山呢,读出那样的气势来。当伯牙心里又想到浩荡的流水时,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
3.角色扮演,体味“知音”
伯牙的心志仅仅在于高山和流水吗?除了这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伯牙心里还会想些什么呢?他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从心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钟子期,请听我弹奏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配乐)我志在徐徐清风,请你来赞叹(没有听懂我的琴声)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我志在依依杨柳,请你,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我志在皑皑白雪,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我志在茫茫大海,善哉乎鼓琴,茫茫乎若大海。这乃知我者,子期也。
4.得遇知音,体会心情。
(1) 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这些词语我们都可以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知音。伯牙得遇知音,心情如何?伯牙得遇知音,他会对钟子期说些什么呢?
(2)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发挥想象写一写。(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憾道:一一)
5.痛失知音,心情悲痛。
展开想象,体会内心的悲痛
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
三、延伸学习,课堂小结
理解高山流水,拓展资料袋
过渡:琴已摔,弦已断,然而高山流水的故事却成为千古佳话流传了下来。
①理解:高山流水
②拓展资料袋,体悟“知音”
李老师这堂课,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堂课当中的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
1.从单元导读到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学习文言文时, 指导学生扫清障碍,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地学习生字。
3.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读出古文古韵, 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
4.教师善于通过播放乐曲以及自身的深情描述 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言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 这篇文言文 。
5.引导学生积累描述知音的四字词语,从而体会知音 。
6.创设语言情境与精心设计师生对话 ,以文本做为依托导学生体会 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体会寻得知音的喜悦。
7.创设情境,当钟子期死后 ,伯牙他来到齐目前会说些什么 会想些什么 ?体会知音难觅 。
8.各个教学环节衔接比较自然 ,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