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

涿州古城

作者/君

抓一把乡土

攥在胸口

我的山在那

我的水在那

我的老屋在那……。这是诗人阿紫的杰作,我的家乡在燕赵大地,京畿(ji)南大门,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开国皇帝“刘备、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出生在这片热土上。

我的故乡在涿州城东——塔上村,听老一辈人讲;“一京二卫三塔上”。意思塔上村排在北京、天津之后,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抬高村子的地位,其实塔上村并非有塔!塔是高的象征,塔上就更高了,由于地势较高,高的地方自然灾害少,不怕洪水的袭扰,旱涝保丰收,比其他村庄有地里优势,人们安居乐业。所以老人们就把塔上村与北京、天津相媲美也就是自我安慰罢了。

在我的记忆中1963年的洪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涿州百分之九十几村庄被淹,由于塔东村地势高 ,洪水也望而生畏。村东边四个队的打麦场,成了塔上公社抗洪抢险指挥部和受灾群众安置点。公社书记李增尧挎着手枪坐镇指挥,在打麦场扎了十几个木筏子 ,二十几个马车内胎打足了气拴上绳索,成立了抢险救人敢死队,分批在洪水边沿巡逻,发现有人和求救者立刻滑着筏子去救人。

塔东村参加敢死队的是刚从白洋淀来落户的大杨、二杨、三杨,在水里救人是他们的强项。打麦场院里东墙外站满了人群,一是帮忙观察落水人员,二是看热闹。你看打麦场东边一片汪洋,洪水如同猛兽,冲在水里的有猪、牛、羊、马,有草垛、有柴火垛、有大树等等。突然有人大喊 :  “水里冲过来一个人”,快看!又不见了!又出来了,公社书记;李增尧拿着手枪向天上开了两枪,只听!啪!啪!赶紧叫三个杨(简称)救人,三个杨二话不说顺筏子就出发,你看三个杨身穿短裤,赤裸这全身,撑着长篙使劲向水里划去,这时大姑娘小媳妇都低头不好意思看了,一会真的把人救上来了,人已经奄奄一息,李增尧命令医生马上抢救 ,经医生和大家努力救治,慢慢的缓过来了,听他说;“他是卢家场村的,发了洪水后就和老婆孩子到房顶上躲避,我感觉房上不保险,就把老婆孩子转移到了大树上我怕树承受不了,就呆在房上,结果房子就塌了,我抱着檩(lin)条被水冲过来了 ,现在她们娘两个怎么样还不知道!完了?这下全完了,说着说着,一把鼻子,一把泪的哭了起来”。大伙都劝导他,让他耐心等水退去再回去。

发洪水了,很多人趁火打劫,像麦场东边二队的西瓜地,三队南边积肥坑上边种的倭瓜,窑坑子四队的红薯等,洪水一泡,熟了的西瓜、倭瓜都漂在上面,红薯要用脚踩,感觉发硬就用手刨,红薯就出来了,大人们往家拿了不少 ,我们这些孩蛋子不知道,就捡两个生瓜蛋子拿回家了。还有的人捞东西,掉到坟墓里,因为坟墓被水泡塌了,只顾捞东西,没注意掉了下去,大喊 : “救人呐”,大家赶紧把人救上来,吓得魂不守舍,直打哆嗦,大伙谁都不敢在这里捞东西了。

洪水退去,东套地里一片狼藉,大水冲的庄稼连根拔起,里拉歪斜,地里全是泥塘,冲过来的碗筷,破坛子烂罐子真不少,有的捡回去自己用了。还有一些死鸡烂狗死猪都已开始腐烂,臭味熏天,有的肚子像是吹了气鼓得很大,有要爆炸的感觉 ,不知道喝了多少水。最可怕的是蛇,以为死了等你到跟前会咬你一口。一片一片的水洼里,浑浊的里边有大鱼,老薛家!哥俩,抓了一条有20多斤,抱在怀里,就跟抱小孩一样,也有人抓了几条小鱼,还有的一条也没抓到。发洪水对塔东村人来说是件好事。

过去我们村都盼着发洪水 ,村民都在说;“三年水不发,地里无庄稼。洪水发一回,三年不上肥”。洪水过后留下很多淤泥,就等于施了一次肥,所以长三年好庄稼。其他村庄都怕发洪水,我们村盼发水。

塔东村是解放后划分的行政村,据说以前叫梁家村。塔东村有两百多户一千多口人。划分为一个大队四个生产小队,从东向西一队二队……。大街为东西走向,街中有多个胡同,靠村东头北侧有一条斜街叫小北叉,正街东头修建一个大影碑,影碑前面用砖修建的大水簸箕,每到下雨,大队部是分水岭,西边的水向西流到塔西老石家胡同,流进老马小坑顺马路沟子向东流去。东边的水向东流到大水簸箕顺刘姥爷旁边的沟向荷花路溜去。

塔东村有上地有套地,上地主要种植,谷子、棉花、红薯、芝麻、棉花、花生等 : 由于都是水浇田,旱涝保收。套地种植大田作物,只要是麦子、玉米、高粱、大豆等。

麦子熟了,太阳照耀在麦穗上黄橙橙的,在云彩移动的作用下,一会亮一会暗,变换莫测,金黄色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非常宏伟瑰丽。每当这时各生产队都要做收割前的动员,趁晴天阳光好集中力量竞快抢收。套地土质松软一般都是以拔麦子为主。收割开始了,生产队长以身作则,一字排开,两个人拔一耧(lou),自己找对子,大部分都是两口子拔一耧,也有谈对象的小青年结成对子,目的是谁先拔到头再回接,社员们个个都摩拳擦掌,拭目以待。队长一声令下 : “开拔”社员们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拔起来甩的土飞扬,像箭头一样 ,行进在麦浪里,一会形成个八字,一会形成个一字,拔在前边的,负责打幺儿,后边的负责捆绑,一个个汗流浃背,忙的都没功夫擦一下。“喝水喽”送水的大爷挑着两桶喊着!水真甜?怎么有点药味?我放了糖精了,怕有中暑的,放点十滴水 : 甜吧!好好干!一会送饭的就来了,大爷什么饭?大锅炖豆腐,还有淖(nao)青菜,馒头管够;好!好!下午,到瓜地摘酥芍瓜给大伙吃。麦子拔了过后,一捆一捆满地都是,马车开始往打麦场运送。一般三天就拔完了,打麦场上经过日晒,用马拉着石碾开始压麦子,车把式站在中间,拉着缰绳,摇着大鞭,围着车把式转,直到轧成花结为止。下一步就是扬场了,扬场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岁数大的来扬场,先用簸箕遛一下看好风向,一人往簸箕里装,一人扬一会一换人,麦子扬出来在晒干,就入库了交公粮了,留下的按人头分到各家。

打麦场扬场

东套地里,有很多地名 : 如荷花路、四顷地、丰产方、九十六……。小暑节就要种春玉米棒子 ,品种都是“白马牙”,当时种的庄稼,隔一耧(lou)麦子耩(jiang)一耧玉米, “叫大接耧”。生产队安排几个拉耧(lou)的,拿耧的都是有技术的,种子下得快不行,下得慢也不行,深浅要适当。等棒子苗出来,要用挠(nao)子开苗子,一步三棵苗。拔了麦子,棒子苗就开始成长,这时垅与垅之间要加一耧黄豆或红小豆,有的加些高粱,庄稼长起来以后,要耪(pang)地除草,耪地也是累活,天气正热,在大庄稼地里,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穿衣服棒子叶刺的肉疼,穿衣服热难受,有露水时衣服会全部打湿。玉米棒子粒硬啦,就偷偷的用火烤着吃,钻到地里,不能让干部或看地的发现,用干棒子穗,点火烤, 一会就吃上又香又甜的烤棒子,吃的时候不注意形象的人,吃完会黑嘴头子黑脸蛋就像个小鬼,别人一看就知道偷吃玉米棒子了。渴了就找羌(qiang)根(不接棒子的秸子),甜的很,又解渴有解馋。到了秋收季节,掰棒子割豆秧,用小镐子钊(zhao)棒子秸,把棒子秸捆好,抹(ma)在一起是为了犁地,一垛一垛中间高两头低,远看就像是军舰 一字排开,准备开炮打仗的架势,非常壮观。在秋分前就要种上麦子,都说 :“白露尾,秋分头是种麦子最佳时节” ,这个时候种的麦子出叉多,来年麦子长得多长的好。听老人们说 : “过去是一颗麦子接好几个穗,人们吃喝不愁,有一个神仙下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装扮成要饭的,来到了一个村庄,刚进村就遇见一个妇女领着一个小孩,大嫂行行好 : 像你讨口饭吃吧,赶路又累又饿?妇人听到后对着小孩说;“去把刚才你擦屁股那块饼,拿来给他吃”!小孩跑的快一会就拿来了,给你!神仙一看烙饼上面,好多小孩子的黄屎,直恶心,一转身就不见了,以后一颗麦子就长一个穗”。一直延续到现在。

塔东村古朴典雅,从南边大坡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大井,村中间居住的人们都吃这口井的水,大井北边是一座四合院,门前两边石狮威风凛凛,石头镶嵌的台阶,两边垂带石光滑,在这里上学时经常在上面打出溜。迈过门槛两扇大门紧关着,用手推开是一个阴森的门洞,再往前是东房山,向左又是下去的台阶,南北正房两侧厢房,前出廊子后出厦,上学时就在这里,北房是教室,两侧耳房是老师的办公室,其他都是教室。像这样的四合院有四处,大队占两处,小队站两处。这都是老王家留下的,后来就全拆了。

村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友善,很多姑娘小伙村内消化,肥水不流外人田,时间久了,村民之间勾儿拉之都是亲戚,尽管平日里也会为一堵墙,一垅地,挣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但大的方面还是团结一心的。谁家婚丧嫁娶孩子过满月,大家都会前去捧场凑个热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年到头总是其乐融融。

村里坐席场景

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靠大伙张罗操办。我就最喜欢张罗,“现在叫志愿者”。按当时条件可以吃点好的解馋,总管在故乡叫“大寮(liao)”,大寮负责一切事情的安排。大寮一般都安排我挑水,负责给伙房(临时伙房)挑水,把水缸挑满水就休息了,等水用完再去挑,实际挑水是美差,虽然累点单纯,和大师傅搞好关系还能吃点好的。其他张罗的就忙 ,到各家各户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从谁家借的什么颜色,多少个都要记录好,还的时候不容易出错,过去婚丧嫁娶办大事坐席,都是各家各户借的用具。

后来当兵离开了美好的故乡 ,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总是我的牵挂。每次离家,我都和母亲难舍难离,“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随着我的年龄增加,才真正理解母亲此时此刻的心情,为我承担了多少牵挂。每一次离家,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不约而同流下来,这是离别的忧伤和故乡的深情。

如今,我的故乡已拆迁,农村人变成了城市人,过去的农田都变成了工厂。昔日的生活已荡然无存,住过的老屋、走过的小路,深爱我的长辈们、儿时的伴偶都已只能是记忆了。感恩故乡的水,感恩故乡的地,感恩故乡的父老乡亲。我把这些全都隐藏在我的心间,在慢慢的时间长河里默默地去回味怀念。

2020.04

以上内容及网络照片如有雷同立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么多年,走过万水千山,看过无数风景,却总是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处风景,可以在心中替代故乡。 故乡的碾子...
    小狐三问阅读 1,217评论 3 21
  •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有耕田,全村的人都很勤劳朴实,家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村里分为前街,后街和西街,...
    Qiqiu阅读 162评论 0 4
  • 我的故乡地处湘西北部,沈从文老先生笔下的《边城》,还有《湘西剿匪记》都是描写这块带有浓郁色彩的热土。现在締属张家界...
    菩提觉玲阅读 668评论 3 5
  • 故乡的记忆是从味蕾打开的。 黄澄澄的小米汤,甜润爽口的玉米棒子,西红柿酱浇的揪片子,酥软的碱面馒头...
    格物致知刘荣艳阅读 1,482评论 0 6
  • 企业一旦选择众筹,在股权众筹之中,原始股东的地位和位置,根据众筹的股权份额,变得既重要又尴尬。情况复杂严重起来,也...
    7f8515619d98阅读 71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