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挑战《中庸》有感 20171231
在翠平的推动下,我与本月27日加入了《中庸》100挑战组中,与30多位家人一起抱团成长。
家人们强烈的求知欲,重新点燃了我的学习热情,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体验,短短五天,让我由内而外觉察自己变化。
一、 [endif]越忙越高效。自从搬家,上下班时间就占用了我至少三个小时,原本可以利用早起听课读书的,现在只能听完早课立即出门坐车上班,阅读时间就被客观的剥夺掉了。在挑战中庸之前,我每天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朗读《易经》两章,《老子》十章,《大学》全文的,这个朗读时间从哪里来,都是早上坐车上班的时间。车上,我一般不人闲聊,也不看手机,就是拿起口袋树小声读书,在车上快速朗读完学习内容。朗读完经典,我也在车上补觉。现在挑战中庸全文,只能把闲暇时间都利用起来了,化整为零,每天将全文分两到三个时间段完成朗读,中午利用15分钟,读两到三节;下班等车时间完成一节朗读;晚饭后完成剩下的两个章节,就这样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化整为零,每天可以轻松完成中庸挑战。李笑来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
二、 [endif]为自己而读。按照挑战规定,每个人要发音频及完成阅读情况到群里,表示完成当天的挑战计划。正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规定,我每天在完成之前都会思考一下发语音和发完成情况的时间间隔。如果间隔不合理,是否让人感觉自己没完成阅读,或者说偷工减料?于是起初几天我都非常注意这个点,但有时候又担心就是这个时间间隔发了语音而忘了发生接龙,为这个事纠结了好几天。但其实,我每次都是完成阅读以后才发语音的,有时候发最后一些段落,有时候发自己熟读的一些段落,有时候则是开头的几个段落。我大可以发完语音,立即发朗读完成接龙。我干嘛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呢?本来读书就是自己的事,况且我的情况怎么样,别人没有太多心思去了解,也没有那么在乎,我只要记住这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我自己该做的事,去做就是了,你读不读,书就在那里,随着时间流逝,它会验证你是否真的付出过。
三、 [endif]“打勾”让行动持续。因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让自己持续,事情上。做任务统计表格就是一种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完成之后就打勾,还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随着时间积累,表格上越来越多“勾勾”,看这都觉得成就感满满。在感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之余,不免回首望望自己留下的足迹,原来我每天都踏着稳健扎实的步子,因为表格看得见,打勾看得见。
四、 [endif]独行快,众行远。新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将经历三个阶段:反抗期(1-7天)、不稳定期(8-21天),倦怠期(22-30天)。很多人仅依靠简单记录或者不做任何记录就可以轻松地度过第一个阶段,但是却因为突发事件导致失败,半途而废。如果独行的你,要么你就不坚持了,要么你就走走停停,走得不远。要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增强身体养成习惯的稳定性,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加入群里和小伙伴抱团成长是一个很好的帮我们度过不稳定期的方法,群里大家相互监督,鼓励、促进。群友们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任务,我们也会受影响,不敢松懈。如此越走越远。
人生,拼的不是每天勉强的竭尽全力,而是如何有努力不缺席的精神,让积极概率变大,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