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波伏娃的《第二性》,看得很痛苦,很多时候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磕磕巴巴地看到了第二本——少女。
作者在书中有个观点,女人在少女时期随着身体发生的变化以及既有的教育模式,让她内心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情感,一面承认自己作为女性的美,一面又发现自己被教育只能作为一个从属者存在。而且少女内心的很多变化不是来自于一种理想,而是一种欲望,因为内心欲望的驱使,让她们一面想去探索男人,又害怕破坏自身的完整性,因为她们的目光只投向男人,而缺乏对自己的一种理性判断,如果有一个少女是因为内心的理想去做一些事情,她们的内心就没那么多冲突,她们就会心境平和,而且有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气质。但这样的人是很少的,我也相信这样的人会更加有成就感。
文中还提到女人一旦找到丈夫便轻易地抛弃音乐、学习、职业等。这也是我常常看到的现象,女人结婚以后社交圈越来越窄,只剩下了老公和孩子,而男人还是那个男人,女人只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因为结婚而阻断社交。
我想这和人们接受的一贯教育是有关系的,男人被教育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而且男人从和社会的互动中得到的是自我价值的提升,而女人在从社会的互动中却得不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人们判断一个女人成功于否的标准是她有个什么样样的男人,她的孩子是否优秀,而很少去看她取得了什么价值,对这个社会有什么影响。虽然这本书成书于1948年,现代的法国和那个时代有了很大不同,但现在的中国思想进步并没有太多,女性要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要有独立的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