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正在没落,或者已经没落了,有些危言耸听,可这是事实。如今有知识的人多了,做学问的人少了。据说在日本,教授出书会选择退休前后,学问定型了,可以少出错。有位学霸在国外读博士,导师会经常提醒他要讲科学,言下之意,你太不科学了。后来博士总结说,因为缺乏科学素养,国人几乎不懂科学。搞科学的不讲科学,做生意的不讲信用,其实这是通病,不止素养,学问本身就不对,学问的传统丢了,科学也是学问,所以很麻烦。
态度不解决问题,认真未必成事,认真的把事情办砸,这种事太多了。做事不专业,毫无做学问的心思,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不正经儿做事,做的还很认真,这是常态。借用博士的话,心情是崩溃的,崩溃的,崩溃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的学问通常是动词,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快乐是思考的快乐,提问的快乐,讨论研习的快乐,死记硬背怎么快乐?孔夫子说,不思考还学个屁,糊涂,死定了。鲁迅在文学的概观里说,在文学界,我们知道得太不多,而帮助我们知识的材料也太少。这里的知识也是动词,动而快乐,不动怎么快乐?
当动词变成名词,学问就没落了。结论比思考重要,结果比过程重要,功成名就水到渠成,不择手段成王败寇,笑贫不笑娼,这不是道德,而是彻底的不讲究,啥都豁出去不要,却能得到最多,可真是奇怪。
私塾不讲课,论语记载,孔夫子授课就是互相谈体会,你谈你的,他谈他的,然后在比较中悟出需要的道理。如今要学的东西太多,尤其是自然科学,让你问无可问,只能傻子一样的听,听着听着就不对了,感受缺乏,这是当今学子的通病。
在芬兰,公务员考试不设监考,并且答案就印在考卷背面,考生自行答题,自己对照答案,自己评定考试结果。这是考知识还是考道德呢?这样问,你问的是考卷背面,却忽略了考卷的正面。换句话说,当你在意道德时,道德就已经不对了,不偷看天经地义,没有这个前提,不会有这样的考试。提问不存在的问题,学问就捉急了。
李鸿章当年办实业,办海军,他说这些是纸糊的房子,经不起细看。这个自评就有学问在里面,他自问自答,房子在那里,但是不结实,有些还是假的。那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如果你关注的是纸房子的假,说明你是被道德塑造的人。如果你关注的是房子本身,你会看到自谦。弱小天经地义,谁要是说自己生而强大,他应该去看医生。
学问的没落,大概从独尊儒术开始,尊是你的自由,独却是自我阉割,割掉捣乱鬼,就如同割掉雄性的器官,要死不活,看着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