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了一个妈妈社群举办的逆反期主题公开课。讲师是一个科班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大概我不够专心,感觉他讲的话我都印象不深。只记得列了一些 国外心理学家的理论,看了两段视频,讲了一个案例,并安排了听众扮演角色。当然这本来就是另一个付费课程的引子,不会有太多深度和干货。这位咨询师的讲课风格我感觉还是实在型的,所以煽动性不强哈。
期间他问了一个问题,问大家觉得孩子什么时候处于逆反期,这个问题是现场回答最热烈的,要汇总下的话就是从2岁开始都是逆反期。呵呵达。网上关于叛逆期或逆反期的时间也是各有说法。
这位咨询师有句话有意思:孩子逆反,那成人其实也会逆反,其实我们不会反对长辈吗,当我们反抗长辈意志的时候是不是也在逆反呢。是说,我感觉这样说来我就是从18岁以后逆反至今。
现场有个妈妈的问题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孩子今年8(或者9)岁了,早上起床不肯自己穿衣服。我们想训练他让他自己穿,他爸说就让他光着,结果他宁愿冻着也不穿,然后就感冒了。。。还有洗澡如果不管他可能要洗一个晚上。学习一点都不自觉,不上进。这种情况我感觉已经管不好了,送寄宿学校好不好,要不是寄宿学校都满了,我就送去了。
讲师说:换衣服为什么不开空调呢?我们让其他有差不多年龄孩子的妈妈来分享一下好不好。
主持人说:让我来吧。就让他冻几次,不超过3次他肯定就自己穿了。因为感冒不好受。。。。
这里面有2个我关注的点,一个是穿衣服(自立),一个是寄宿。
一是我也正在训练娃自己穿衣服,娃在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方面一直发育的偏慢,更重要的是我这半年自己带下来也并没有增加多少自理能力。。想来羞愧阿。比如吃米饭。。娃是基本没兴趣的,不喂的话真的是寥寥几口。然后就靠吃肉吃零食吃水果喝奶喝饮料吃饱,其他东西他是会自己找来吃的。我还买了压饭团的模具,弄了几次,他觉得好玩却没有增加饭量。搞得我看见喜欢吃米饭的娃都好羡慕。。当然他还是会在心情好胃口好的时候自己吃的。再说穿衣服,看起来更困难一些。他是依赖回避型的,总是说我不会,妈妈你帮我穿好不好。一般在斗争之后,他开始启动我在边上在他搞不好要崩溃时帮下忙。其实他试了一次就发现穿小内裤其实已经很轻松了。穿长裤子时也还可以,跟他说让小火车钻隧道, 宽松的裤子也能独立完成。穿衣服还要我套头上拉下来他自己完成把手塞进袖子。外套还没试,会让他拉拉链。几天过去,早上反对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虽然整个过程并没有比我给他穿更省时省力。但我仍然要坚持。我可不希望他8岁时还要我穿衣服。。
二是曾经我也想过,没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以后孩子上学怎么办,也想过寄宿学校。但在做了一些调研后我放弃了,转而努力实现自由职业,以便能做到兼顾我的职业需求与娃的亲情需求。即使有一天我还是得全职上班,解决下接送问题,每天至少还是能和孩子见面交流。
尹建莉说,“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我认为孩子在读大学前都不应该寄宿。当然,这种否定程度是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寄宿制学校对很多家长来说就是像那位妈妈说的一样,自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了,把教育的职责都寄托到了学校身上。无论如何即使要送孩子上寄宿学校,也要取得孩子的同意。否则不就是送孩子去坐牢吗。。。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困难之处,这跟经济无关。但相信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是这份爱常常无处下手。
最近看的游戏力这本书深得我心,它说,婴儿期时孩子是主动与父母建立深层联结的,那时父母总能与孩子建立紧密的联系。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隐晦,他们会淡化与父母的联结。但父母要坚持去与孩子联结,做主动的那一方,要透过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看到他们内心其实是渴望更多的关怀与抚慰。
所以每一次的逆反背后都是深深的爱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在我们的内心消除对抗,才能重新进行爱的联结。
当然有些孩子的逆反,我觉得也有父母专横无理不尊重孩子的原因。这也是父母的问题。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大都是家长的问题。我不愿意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身为一个家长,其实也是不能承受之重阿。当我们都没有活出自己,又怎么能帮助另一个生命健康成长。所以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太关注孩子,多关注自己,这或许也是一种让他更好成长的方式。
再引用一些《游戏力》中部分触动我的文字结束文章。
让孩子获得安全依附感的关键,是对他们和需求做出迅速反应。
父母可能不得不坚持,才能让孩子去面对和处理他们本想逃避的问题(在我们的帮助下)。
如果孩子不想起床,你与其唠叨不休,还不如钻进被窝里求他们起床。
大吵大闹中潜藏着三个关键主题:依赖与独立、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