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是学生、老师,乃至家长们永恒的话题。陪伴着娃的这几年,体会颇深,开始着急、焦虑、跟风报班,到现在陪伴、思考、自学前行…
自学的这段时间,非常注重娃学习时的“专注度”和“持久性”,想着怎样让这两点达到最大化的平衡。
—— 先说说学习时的“专注度” ——
首先,要了解娃的专注时长,在不同年龄段我们大脑能承受的专注力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小学40分钟一节课,老师还需要通过玩游戏的方式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初中时45分钟一节课;大学是90分钟一节课。
然后根据自身的专注度、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划分学习的时间。学习时,尽力让自己全身的细胞都投入,休息的5min喝口水让大脑放松,站起来走一走,做点简单的运动,休息过后再全身心投入。每晚统计这一天有效的纯学习时间。
当然,在推力固定的情况下,想要将物体推得更远,就得想尽办法减少阻力。降低阻力,可以从两方面努力:
一是自身,从自身出发,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
生理:学习时,不在视线内摆放吃喝的东西。
心理:给自己设定奖惩机制。
二是外界,也就是学习环境,要建立学习的仪式感。坐下正式学习前听固定的一首音乐,给大脑暗示我要开始专注学习啦,相当于一个导入的作用,静下心,翻开书怀着愉快期待的心情开始学习。
注意力,学习环境,平静心态,满分身体,通过微妙的调节,提高学习的专注度。
—— 再聊聊学习时的“持久性”——
学习好比是一场马拉松,要不得只有冲刺的劲儿,不仅仅追求的是当时高效,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持久性”。所以,循序渐进,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是很重要的。
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不必多,然后过半个月,坚持下来,再加一点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个人的计划内容一定要符合自身专注度的时长。
举个例子:很多人建议每天读书一个小时,实际上对于一个平时不读书的人而言,实在是很困难,但如果每天只读十五分钟呢,再慢慢往后加。
不要贪多嚼不烂,每个周期就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就好,等上一个学习真正养成习惯了,再添加新的习惯。
要相信自己,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今天不满意的地方分析过后要给大脑积极的暗示:我明天会做得更好,我相信自己。
——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强化长期记忆、促进大脑发育、运动后人的学习能力会有所提升、头脑变灵活了、提高作业记忆能力、睡眠质量高、干劲高涨。
激发大脑活力最合适的运动量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60~9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让更多有益的蛋白、激素和荷尔蒙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大脑。每天都会有新的神经元产生,有利于所有器官,而不仅仅是大脑。(很多关于提高学习效力的书中都有提到)
——关于“捷径”——
人类爱捷径,这本是个好事。只是有的“捷径”,只是邪门歪道罢了。真正的捷径是通过最便利、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努力学习,可是说是最快的上升捷径,最起码,就现在的社会,对绝大多数人是这样。
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做解决问题的帮手,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以上是本人陪娃经验浅谈之……
继续加油,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