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短短的两句话,不知愁白了多少老师的秀发,熬红了多少老师的双眼。看到过作文课上的声嘶力竭,见识过批作文时的暴跳如雷,更多的是化作一声叹息,在感慨中把满腔热情交付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有极少数为人师者或许得了菩萨的眷顾,星宿的青睐,与作文贴身而眠,相伴前行,著作等身。
可是一线教师看了仍然摇头长叹息矣,作文之多艰。那么,都说作文难教,到底难在哪呢?
有一次看到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就抖动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目标的颤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大概也患上了这种毛病,当我们把精力愈加倾注到能不能写出好作文时,我们就会在目标周围颤动却不能命中靶心。
要想把作文教好,我们不妨向宋朝大诗人陆游学习。他在《剑南诗稿》卷七十八《示子遹》一文中写道: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此句有醍醐灌顶之妙,不能就诗学诗,而应把工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陆游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知道,所谓“工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是其经历,其阅历,其见解,其识悟所决定的。语文教师的才智、学养、操守、精神等等,同样也是写好文章、教好作文的真“功夫”。除了修身以外,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组词、造句和写话能力,注重读、写结合,灵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体验生活,助其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其作文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近学校组织语文老师开展了“作文教学(写人篇)”公开课评比活动。现从八节作文教学指导课当中,撷取一节课例立此存照以记之。
授课时间:2018年11月22日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课型:作文指导课
授课时长:40分钟
授课过程:
环节一:出示小笔头的要求。
老师和同学是你在学校班级生活中最熟悉的人。请你确定一位老师或同学,并选择一两件真实而具体的实例,写出他(她)的性格或品质来。题目自拟。
目标指向:审题能力。不管是平时作文练习、竞赛,还是考试,最怕的不是没有写好,而是跑题。一旦偏离题目要求,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每次作文不管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都应该把写作要求读通,读透。
环节二:写人作文怎么写?
1、确定写作对象;
2、明确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3、选择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目标指向:整体把握。作文如同用文字绘画,绘画的最高境界是“胸有成竹”。如果有整体观察、作画的意识,如果有把握画面整体的自信和能力,从哪里都可以画好。写作亦如此。
环节三:出示范文《我的同学》,小老师点评。
目标指向:善学乐思。范文中规中矩,行文完整,突出了主人公爱劳动、孝顺的品质。“这样的文章算不算好?”老师问题一出,学生受惯性推动,一片叫好。此时,老师继续追问,“真好吗?”质疑引发思考,在学生的静默里我听到思维的脚步赶了上来。
环节四:如何把事例写详细、写具体呢?
目标指向:勇于探究。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文本中探究领会。老师给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四则文本,全是外貌描写。
前两则为正例,一则是诸葛亮,一则是居里夫人。第三则为反例,毫无特点,好像任何人。这样鲜明的对比不要说学生,我看了都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第四则为一类人关于农民伯伯的外貌刻画,第四则文本的处理手法细腻,标红色处为修辞手法运用,标黄色处为想象和联想部分。有文有画,老师的指导准确到位,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究如何描写传神。
环节五:选择你的一位同学或者老师,仔细观察,写一段外貌描写。
目标指向:聚焦突破。非常可喜的是,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落笔,都知道下水文的重要性,但能够真正拿起笔来的老师,而且是当堂书写的老师并不多见。学生行文速度快,质量高,可见平时的功夫到位。
环节六:出示文本《哑女卖刀》,进行动作描写训练。
目标指向:细节引导。动作描写是写人物的重点,也是难点。即便老师反复地强调和提示,学生写出的人物动作还是生硬,有的学生自嘲之“僵尸”,我则形容之“被门板夹住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察方法上不注重整体的,有缺少主动表现意识的,有感受力较弱的,也有认识不到位的。
但是在这节课上,老师把范文《我的同学》再利用,让学生以扩写的形式来进行动作描写。把大扫除“擦玻璃”的动作进行分解,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降低观察、表达的难度,增强思维的指向性,用图画来直观展示人物动作的重要性,并由此提供动作描写的准确性,推动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人物动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文学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写;教师用脑而不是用嘴去教。本节课在常规之外有惊喜,我为入职三年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感到由衷的开心,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而感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