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沁蓝
01
今天有人问我用没用过prezi,说实话我没用过。
但我的习惯不是马上直接回复“NO”,而是去了解prezi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很快,我就知道它是一种比PPT功能更强大的文件演示稿,基于立体、三维的动态文本演示,可以说更酷、更炫,是PPT线性演示的升级版。
有时候会没来由地生出一种悲凉,为什么自己的眼界如此狭窄,世上已经有这么多好东西被发现和发明,而我们却总是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为自己小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
原因在哪?
在于思维模式,在于思考方式的形成,在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有一切的根源都在大脑,都在于大脑的思维中。
这是本源,是一切创新的源头。
我们不是没有这个源头,而是逐步抹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我开始在网上大把大把搜集prezi的信息,看看能不能快速掌握这项技能。
这应该是一般思考模式,但这样很耗时和精力,因为有大量无用甚至错误的信息充斥其中,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辨别,这个过程极其痛苦。
甚至,做了很多无用功,走了很多断头路。
这个时候,我开始用第一性原理思考。
如何快速掌握一项自己不了解的新技能,尤其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产品的迭代实在是太快了。
02
这里的第一性原理在哪?
在于产品的不断迭代,从点线面到多维立体,是人感官的需求进阶。
所有的一切都在进步,有线性的就一定会有平面,有平面的就一定会研究出立体的,这点毫无疑问。
有PPT为代表的平面系,就肯定有更高级的多维系,比如prezi、focusky,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免费的、收费的、适合各种不同的。
这个时候不要盲目去下载一个,然后去看一些很细的攻略,你得先大体了解,你需要一个什么功能的,是非常强大的还是满足一般需要的,是平板的、手机的、还是电脑的。
了解了这些前提之后再去试用1-2个免费的(如果不是专业需求的话,免费版本一般都足以),从中选择一个即可。
这个时候已经使用过的人,对此的评论就显得比较有用,但也要注意反馈平台的可信度,如知乎、豆瓣等高级一些的社区,而不是人人都可以留言、不经筛选的地方。
03
学习掌握一项新技能的方法在哪?
首先,找位好导师。
自己一个人关起门来学一项新技能,不是不行,但在这个讲究效率、以快制胜的时代,难免错失先机。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没有一个好师傅,往往容易走弯路,如果能够节省最为宝贵的时间,在一开始就掌握要领,一定是事半功倍。
就像我学习prezi一样,与其在网上大海捞针而浪费精力,不如找业内人士咨询,他们会给出很好的建议,比如用哪个软件更适合目前阶段的需求,看哪一本书会比较容易上手等。
好师傅能够针对每一个人不同的水平和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也能告诉你方向和路径,甚至为每一个人量身打造系统的学习计划,让我们学起来更轻松更高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私教如此火,为什么网络教育没有动摇现场教学的根本,因为一对一或者现场教学永远有需求。
因为,不论是在大班中听了多少遍,还是网络视频看了多少遍,大部分人依然会注意不到或者理解错某些细微的差别,有时甚至忽略了并不细微的事情,而且,即使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也无法想出最好的办法来弥补。
尤其是在学习过程的早期,我们的心理表征是初步的、不准确的,单凭自己的力量来练习,不但艰难得多,效果自然也差很多。
那么,如何找到好导师?
好导师一定是在这个行业成就突出的人,但并不是所有成就突出的都是好导师。
他们本身业绩杰出,并不意味着他们知道如何来教导别人。
但今天我们聚焦的是初学者的导师,那么要求就会低很多。
只要导师具有足够的经验,对一位初学者而言,都是可以胜任的。
不过,当你自己的技能越来越好时,可能需要再更换导师。
最重要的是,不停地向前、一直向前。
那没有导师怎么办?
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共享、资源极其丰富的时代。
如果身边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导师,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自己设计出学习的方法。
当然,面对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区别利用。
有一个简单的原理,那就是看看哪些对自己最合适。
比如我要学习prezi,我会先做网上寻找别人学习的一些概括性的心得体会,首先从大体的面上去了解,适不适合自己,难度大不大,学会它大概需要多久时间等。
也可以找一些网上共享的prezi范例来试手,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得到更快的提高。
这时,一定要注意,由于没有老师帮我们指出错误,所以需要自己关注每一次哪些地方错了,并且及时进行纠正。
只有这样精准的刻意练习,反复才有意义,进步才有方向。
我们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样品,拿给身边的朋友家人品评,如果在别人比较忙碌的时候,我们的作品仍能够吸引他们的目光,则可直观感受到学习的效果。
任何时候别人的反馈,尤其是那些不好的反馈,都是学习的最佳助手。
其次,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关于专注,我曾写过很多文章讨论其重要性。
专注是掌握任何技能所必须的品质,尤其是当你想更进一步提升时。
如果你想提高棋艺,只和别人下棋无法提高,你必须单独研究特级大师的棋局,才有可能进阶。
这也是为什么高级别棋手研究棋谱的时间都要多于和别人对弈的时间。
就像运动员的练习,绝对是日常的单项刻意练习要远远多于对战演练,可能就一个发球的动作的练习都要占据很长时间。
就像如果我想进一步掌握prezi,只是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得去研究那些最为经典的范例,才有可能进步。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你在走神,或者过于放松,只是为了好玩,那进步的步伐肯定是缓慢的。
专注,就是每次都要把动作做正确,一次又一次不断地积累,直到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做到卓越,而且成为你根深蒂固的习惯为止。
但专注并非总是充满乐趣,能够一以贯之坚持的。
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些小技巧,比如制定更细小的目标,使练习容易达到;合理设计练习时间,把课程时间缩短,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百分之百的投入,比在漫长的时间里浑水摸鱼要强得多。
再次,要学会跨越停滞阶段。
人总是向往舒适的,也容易喜新厌旧。
一旦“三分钟”热度开始消退,学习的热情也会骤减。
所以,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从最开始的快速进步,到遇到瓶颈止步不前,不是个例,而是通病。
可,我们认为的极限,往往只是别人新的起点。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以新的方式不断挑战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些跳起来可以摘得到的果实,让自己有持续奔跑的动力。
人总是有弱点的,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差,有些人天生不爱看书,还有些人天生难集中注意力。
人性中有很多因素会成为我们学习中的绊脚石,我们得想办法逼迫自己凌空一跃,跳过那些让人停滞不前的“舒适区”。
比如,可以适当停下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为什么自己倦怠呢;还可以向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寻求建议等。
最重要的是,学习并乐在其中。
是什么驱使那些人运动员一次次挑战自己?
是什么促使那些音乐家一遍又一遍忘我弹奏?
是什么让国际象棋选手废寝忘食地练习?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
答案有时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是因为他们喜欢,并从中体会到了乐趣。
乐趣就是他们持之以恒的动机所在。
那么,动机由哪些因素构成呢?
为什么有的人动机强烈,而有的则过于脆弱?
为什么有的人在某事上动机持久,而在另一方面则显得有心无力?
有人说,动机分为两部分,一是继续前行的理由,一是停下脚步的理由。
要永远保持动机,就要不断强化前行理由,弱化停滞的理由。
当然,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心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因素,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讲透彻的。
但是,不管动机为何,我们都要学会保持这种生机勃勃的动机,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虽然说了这么多从经济思维去看待学习、刻意学习的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怀揣某个梦想,去了解它、弄懂它、实现它、战胜它,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最为关键的是,大胆去闯、去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