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re you?”
“Your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刚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澜叶脑袋里一片空白,不是来上学术英语写作课么?这是要搞什么?
“老师究竟要让我们写什么呢?”旁边的女孩问凑过来问澜叶,
“啊?老师不是说了么?很清楚呀,说你是谁?说你学习英文的困惑。”澜叶埋头继续写。
“额.....好吧,我完全不知道要写什么,算了,随便写写吧,”旁边的女孩扭过头继续写。
第一节课,老师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就抛出这些问题给学生,要求以问卷的形式交给她。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交头接耳,各自困惑着不知究竟要写什么。
“老师究竟想让我们写什么呀?”有人小声说,
“就是基本信息吧,姓名什么的,”
“课堂抽查吧!就当点到了,随便写写吧,”一个男生说,
三分钟过去,教室里趋于安静,大家各自在纸上写,时而漏出困惑的表情。
澜叶一直埋头仔细写,不知为什么,她觉得这些问题对她很重要,她必须真实地写,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和任何人都无关。
“哇!天哪,你写这么多?你都写了什么呀?”旁边的女孩凑过来要看,
“没什么,就是自己的一些真实情况而已,”澜叶本能地将那页写满英文字母的纸翻过去扣在桌上,她仔细回想刚才写的符号,
一些词:敏感,固执,坚持,英语,音乐,写作,旅行,阅读,物理.....
一些句子:我觉得英语和汉语表达应该对应不同的思维方式,我想知道尤其英文背后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呢?是逻辑么?为什么我能看明白每一句英文,但是读完整篇我就蒙了?
澜叶还在想这些问题,老师已经来到她的身边,收取问卷,让她惊讶的是,老师竟然是双手在接她递过去的东西,而且在接到手里的时候微笑着说了声谢谢。班上三十多名学生,每一个学生她都是这样对待。仅仅三十分钟,看着这位老师的言行举止,澜叶心间涌动着一股感动:这个人很不一样!和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
她果真和其他人不一样!
“你们中的大多数希望我在课堂上讲讲英语文法,写作技巧,词汇等等。我理解你们的需求,但是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你们从小学到现在对英语文法的学习还少么?学了那么多还是有问题,没学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文法本身么?我看不是,而是思的问题,思维的问题。
我想我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文法上面,这一点我提前申明!我认为语言表达,学术写作等,归根到底还是思的问题,思清楚了,才能表达清楚。课堂上我会尽量通过互动的方式,让每个人有机会去打理自己的思维。
任何人如果觉得不能适应我这样的课堂方式,大可重新选择!这是你们的自由!我希望你们在这个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愉悦的!”
第一节课,这是她的宣言!
一周一节课,每次上学术英语写作,澜叶总会提前半小时到那里,因为老师承诺他们每节课会早到半小时,应大家共同的期望,给大家正正英文发音。澜叶也会拿自己喜欢的英文片段课间找老师指导,澜叶一直喜欢英语。
课堂上,老师总会抛出一些问题,她凝视下面的学生,
“你们为什么不主动回答问题?难道要让我点名提问么?这样有意思么?”每次到这个时候,澜叶心里就很阻塞,其实老师在提出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澜叶她都是有思考的,心里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她就是不敢,或者不想站起来说,她总觉得尴尬,或者因为班上其他人都沉默,她也仿佛被这种沉默的气息淹没了。 班上有一个男生,老师一提出问题,他立马就会有应答,几次下来,经过老师不断追问,质疑,很明显,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渐渐地,不断有人站起来回应老师的问题。澜叶很少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但是她每次上课总会坐前排的位置。她想要即时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她想要和老师有交流,她渴望这样。
PPT上的每一个句子,都是都是老师用心整理的出自往届学生的作业文档,老师会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拿出来和学生分析,很多时候,同学们都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在这个课堂上,澜叶总会不停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很多的时候她的思考还是太过受限。
“我觉得这个句子这样写会更加清楚?”终于有一次澜叶鼓足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
“为什么清晰?”
“因为用了主动语态。”
“为什么用了主动语态就清晰呢?被动语态为什么就不清晰呢?”
“因为主动语态的关键点在那个动词上面,意义更加清晰,被动语态用分词的形式可能就不清晰了。”
“继续!”
“啊!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澜叶一脸紧张地勉强一笑,
“Thank you!”老师微笑这说了谢谢,走上讲台,接着刚才的对话继续上课。澜叶的心还通通通直跳,她都几乎忘了自己刚才说了什么。
这是第三节课,澜叶清晰地知道和老师交流时什么感觉,被追问,被质疑的那种感觉,真的很过瘾。就这样不断追问,层层质疑,的确会让人更加清晰,看问题更加趋于本质。渐渐地,澜叶开始轻松自如地听课,和老师有交流了,她喜欢这样,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不单单是学术写作方面的,其他的,方方面面,包括和人说话,阅读等等,澜叶都会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究竟有没有说清楚,或者她说出来的话究竟是不是就是她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就像和自己的游戏一样,类似老师说的思维监控,时时反思自己的思。
老师总会深刻地类似宣言似的说出这些真实纯粹的字眼:
“你说的话前后矛盾,逻辑上不能自洽!”
“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们总是期待我这里会有标准答案呢?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要的是你的思考!自由自主地思考!保持思考!”
“这是你们的自由!这是你们生而为人的尊严!”
“时时刻刻都应该是活着的状态!”
“你们为什么不表达自己!为什么不论证!”
“你们究竟在担心什么?担心被人评判么?你们为什么不相信!”
“对于任何事情,任何存在形式不能一张口就是价值判断,要做理性分析”
“理性批判!”
“终生学习!”
“不断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局限,时时更新!我喜欢这样的智力角逐!”
“难道博士就是那一张薄薄博士文凭么?”
“使命感!你们每一个人活着是有使命的!”
“我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下一时刻会更好!”
“信任!对自己的孩子无条件信任!”
“爱要表达!”
“注意你们的说话方式!”
“你今天微笑了么?你今天说谢谢了么?你今天说对不起了么?”
“Thank you!”
从第三次课之后,老师就开始留课后作业,从第一次的critical review,到之后的introduction,再到之后的文献综述。澜叶每次都会十分用心地写,她会开始意识到句子的逻辑结构,具体的用词,一些修辞等,这些都是课堂上老师一个个实例分析过的。虽然每次作业都是她尽全力写的,但是每次老师反馈,她都会觉得自己的作业很糟糕,问题很多。
关于作业,澜叶想说说。班上三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作业,老师都是亲自批注,多个维度评估,最后还要亲自反馈,是课后面对面一个一个反馈。面对不同研究背景的学生,老师总是用不断追问地形式,直到学生自己能真正表达出最本质的意思,老师才算完,否则她绝对不会草草了事的。很多的时候,看到同学在和老师追问结束后都会笑着说自己先前怎么就没想明白呢?然后愉快地离开。
发生了一件事情。
“我觉得我有权利发怒。你知道么?我昨晚熬夜批注你们的作业,有一份作业我批注地异常认真,因为刚开始觉得写得不错。但是最后,我竟然发现那篇文章全文都是google上的......”老师站在多媒体操作台那里,说着说着就沉默了,她的眼睛有点湿润。
“请你们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们自己。至于这位同学,你不用再找我解释,你再补交一次作业就可以了。再次申明,如果任何人,因为任何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提交作业的,可以提前告诉我,是允许的,但是类似这种事情,我不希望再重复发生!”老师说完这些继续上课。
真是奇迹,自从上了大学,澜叶很少有作业是花费这样大得精力认真完成的,她也很少见过有哪个老师的课里,学生竟然都能独立亲自完成作业的,而且对于作业反馈这么积极地,澜叶真的没有见过。
这位老师值得被这样对待!
经过三次作业,澜叶偶尔还会多改几次文档,老师也会细心批注。这是澜叶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作业的意义,认真完成作业的价值,这种有反馈的作业,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带给人成长的。
感恩节那天,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提前到了教室。上课前几分钟,老师从包里拎出以个铁质的容器,她打开盖子,拿出一小捆牙签,递给前排的学生,让继续传递。原来是老师亲自做的水果沙拉,各种水果,颜色各异,她很用心地做成星星,圆形等各种形状,大家吃着水果,各自感激着。
这就是这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个人,真实而纯粹。
一学期,过得很快,18个课时,很少见有人缺课的。这个课堂从刚开始的各自沉默到最后的自由发言,互动交流,真是难以置信。很难判定别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澜叶本人,自己是清楚地。
首先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会刻意关注逻辑是否严谨,论据是否充足。她一定会有意识地去深度思考,真正真正去想明白一些事情。其次在阅读的时候,尤其英文文本,她会有意识地关注其内部逻辑结构,分析那些句子为什么很容易让人理解,而有些句子就是绕来绕去,她会有意识去打理这部分东西。最后在学术写作的时候,她始终记得老师不断说的,是argue,要为自己论证,辩护,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是实质性地!她以前十分在意地句子文法问题,现在不会阻挠她了,她更加关注思本身,只要思清楚了要表达的东西,至于那些词汇,那些结构,是可以自己有意识地提高的。最后,关于思维的事情,不断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也就是她时常说的成长性思维,带给她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包括她的生活,她都可以打理地很好。
就是因为被全然地在乎,澜叶开始变得接纳自己。
就是因为被信任,澜叶开始少了那些担心。
就是因为爱,澜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就是因为爱,澜叶才能有底气真实纯粹地活着!
这是爱的教育!
这位老师是Joan,一位真实纯粹活着的人,她是澜叶在北理遇见的一位老师。相信她的这份相识,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承载着生命,自由,真理,已经真实纯粹地深埋进澜叶的心里,将化作澜叶生命最初的源泉!澄澈,甘甜。
山沐
201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