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坚持久了,做的好了,就变成了一件大事。学习是如此,阅读也是如此。
我是因为听了时传莉老师的有关阅读的一节课,所以自己也有很多的感想。
阅读让我们有识,“有识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阅读改变生话,阅读改变态度,阅读改变你我。我们身为教师其他事少做一点,读书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写作多一点、课堂改善多一点,在阅读、思考、实践、写作的历练中成长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追求人格和专业提升,享受阅读和教育幸福。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没有什么事比读书更重要。
高晓松说:“读书,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太苟且的人。什么叫诗和远方?就是让自己更辽阔。而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出身书香门第高晓松非常喜欢读书,因为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他有了旁征博引、出口成章的厚度和广度。
对高晓松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他说,对自己而言,读书就像吃饭,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正常的生活。
有时间就读书吧,好好读书,读好书,持续读书;读书,是提升自己的唯一途径,读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可见,阅读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它影响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的信仰,一个人发自肺腑的面对生活所带来的各种逆境而依然坚信,勇敢向上的力量!
时朝莉老师的《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策略》带给我的是共鸣,因为时老师说的实在是太好了,特别是时老师的三种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在讲课中时老师给我们读的《安的种子》这本经典的绘本,声音柔和,声情并茂,并且教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读这本书时,老师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我特别赞同时老师说的在读绘本或者是其他阅读时,切忌不要随便问孩子问题,因为这样会完全的让孩子们的积极性给打压下去,那么原有的阅读也变味了!
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读我、多读、泛读、慢读”这4种读书方法,同时重点分享“多读”和“泛读”,这两个是我目前刻意练习的读书方法。
1 读我:阅读自己
“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绝对是正确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者,亨利·福特
很多人认为我们长大了之后大脑就不再变化,甚至会退化。但实际上,脑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大脑在不断地变化,大脑受视觉、听觉、行为、思考、学习、认知、记忆等几乎所有脑活动影响,脑神经组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大脑的无限变化是由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像爱因斯坦一般的大脑,但我们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会导致自身不可思议的成长和飞跃。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成长。
2 多读:多多阅读
“我们在阅读中成为自己。”——德国作家 马丁·瓦尔泽
科学家对比了菜鸟读书者和熟练的读书爱好者的大脑。
菜鸟读书者在读书的时候,大脑的活动程度高、活动区域广泛。为了识别信息并理解其意思,需要运用到大脑的许多领域,也就是意味着他们需要多消耗一些时间,才能够理解文字的意思。但熟练的读书爱好者的大脑已经开辟了一种方法,能在眨眼间识别视觉信息和其内在含义信息,读书效率很高。读书越来越熟练的话,就无需使用基础的两侧大脑活动体系,只使用高效的左脑系统就可以了。
当菜鸟读书者的大脑在为了对文字进行第一层理解而艰苦奋战的时候,熟练读书家的大脑已经在构建良好的自动文字解读系统中完成了对文字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始了隐喻、推论、类比、记忆等信息,在更高级的层次上活动了。
3 泛读:多样阅读
“人不应追求丰富地拥有,而应追求丰盛地存在。”——韩国法顶禅师
泛读,就是不局限于某一个主题或题材,而去做广泛多样性的阅读。长时间的泛读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具批判性思维、更具有创造力、更具世界视野。
读书也是扩大知识边界的过程,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认知的宇宙就会越大,就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变得谦逊。
4 慢读
“书有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弗朗西斯·培根
慢读就是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的过程。首先,在你读过的书中,选择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然后反复阅读,把书中的内容差不多都记在脑中;然后再做一次“派生阅读”,把作者所有的著作读一遍、阅读相似主题的书;然后按章节对书的内容做概述;然后按章节写下自己的思考;最后,选取一个或多个主题,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
读着读着就变了,读着读着就变好了,读着读着就变美了!改变着的是思想和行为,改变的是眼界和角度。我看待学生的眼神愈发温柔,对待学生的错误愈加宽容,教学的设计愈加精准,听课的角度越发专业,执教公开课也越来越从容。
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阅读,让我们睿智;阅读,让我们谦和;阅读,让我们博大,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多读书,多读经典,常思常悟,形成自己的知识,达到知行合一,你将会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