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0 有话前面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 天使,用稚嫩的声音唤醒我们爱的本能,让我们用爱去拥抱自己,拥抱所爱之人,拥抱这个世界。作为一名幼师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浇灌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上篇谈到了让我成长的暖人萱,接着来说一下令我心疼同时也头疼的元宝
元元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孩子,虽然入园后很少哭闹,但却极少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反倒是在生气的时候喜欢用一个特殊的方式表达——咬人,有时候老师都会受到波及,元元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元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该如何去做呢?所以我开始在接下来的生活及活动中对元元的观察。 观察:观察是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 场景一:早晨入园时间,我会站到门口迎接来园的孩子们,并从家长手中接过我们班的孩子,孩子们都笑着问:“老师好” 我观察到大部分的孩子是由爸爸或妈妈送来的,但每次带元元来的总是奶奶,元元的奶奶已头发花白,年近花甲,而元元的状态则是目光游离,眼神透露出一丝丝恐慌,躲在奶奶身后,咬着自己的小指头,当然也没有那句“老师好” 。 场景二: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大都三五成群的玩,有的在建构区,有的在图书区,有的在娃娃家,这时候就能看到在某一个小角落元元的孤单的身影,她自顾自的玩,貌似与其他小朋友没有交集,但有的小朋友过去的时候,弄她的玩具时,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对待其他小朋友来捍卫自己的“领地” 。 这时,其他孩子会哭着来找老师。 场景三:在某天下午午点时候,我给每个孩子都分发了水果,大家都很好,各自吃各自的,结果一会儿果果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元元刚刚咬我了”,我一看果果的小脸上确实多了个牙印,原来是果果早早吃完了自己的水果,还想吃,而元元的还有很多,果果就去拿元元的,从而发生了刚刚的事情。 场景四:在午睡的时候,我把大家都安排的睡在自己的位置上,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入睡了,我朝着元元的方向望去,结果真如我所料,元元睁着自己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嘴里则吮吸着自己的指头,直到我过去安抚其慢慢才睡着,只是睡着的她手指还在嘴里含着, 最后我总得把她的手轻轻剥离她的嘴。 分析:根据我平时对元元的观察,我发现元元其实也想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平时她只是默默看着别人,只是别人一碰她的东西就会咬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所以我和主班老师对元元进行了家访,了解到元元爸爸经常外出打工,而妈妈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所以由奶奶和爷爷照料,因为担心她的安危,所以奶奶经常会让元元待在家里,不让她经常出去,由于爷爷奶奶比较年迈,也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找她玩,元元与外界的接触很少,加之妈妈有心里疾病,所以元元很早与妈妈分离,早期吮吸不够,元元变得不敢说话,行为胆怯,爱用“咬”来解决问题。 策略:怎样能解决元元咬人的问题,让她和其他孩子正常相处呢? 1.家园合作,与家长交流沟通,请他们能配合我们,在家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咬人是不对的。通过与元元奶奶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在家的时候奶奶会督促教育元元,告诉她不应该咬别人,在幼儿园时我们会督促,经常交流。 2.从孩子的年龄出发,孩子可能处于“口欲期”,可以让其用一些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发现这个问题后,每次送元元来时奶奶总会拿一些饼干,元元也不那么多的咬手指了,想咬的时候就会去咬饼干。 3.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活动空间,避免孩子情绪激动而发生咬人事件。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并帮着元元参与其他孩子的活动中,她们刚开始比较排斥,后来也渐渐融洽了,之后在活动中通过同类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不要通过咬人来解决问题,如果别人咬自己是不是自己也会疼。 4.教师应多关爱,留意她,让其感受到爱,从而放下心里的防御。在以后的入园时候,我总是会主动和元元打招呼,并抱抱她,慢慢的她不再是恐慌的神情了。在空闲时候,我会主动和她聊天,虽然总是我三句她一句。
后续发展:元元慢慢的融入了班里的生活,也和其他小朋友开始交流了,咬人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也变得开朗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在后来的午点时候,有个小朋友吃完了自己的吃的看着元元,元元把自己的一半分给了那个小朋友,之后的活动中也有小朋友主动叫元元玩,相信之后会越来越好……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需要我们用耐心去教育,用爱去感化,并陪他们一起成长。 谢谢你,让我参与了你的成长,未来,愿你能更好,更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