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设定deadline,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这或许是告别拖延最好的一种套路。
前记:不好意思,这可能是一份跑偏了的作业~
But whatever,I had began!
OK,这是我的第一篇简书,也是因为这次加入的《超级行动课》的作业要求是必须以简书的形式发送到作业专题的,SO,简书,我来了。。
啊~啊~ 一想到这是我简书的第一篇文章啊,我就纠结了好久在怎么写好开篇的这个问题上。。
首先,先侃一些与作业无关的内容哈,想看干货的朋友请直接跳往分割线哈。。。
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认知就是,相比写随笔,随感之类的,要我写一篇完整的成形的东西出来,那我觉得真的是超级超级超级困难啊。困难的原因是:在我的脑子里总会涌现出好多种开头,好多种结尾,还有好多种不同主体内容的呈现方式,我不知道怎么选。
这也是为什么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就成了我们学校语文老师眼中最最头疼的的写作文困难户,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周五下午都有两节作文课,写完了就可以背着书包提前回家了。这或许是其他小伙伴们都很期待的,可是当大家都在奋笔疾书的时候,我却只能任由自己坐在那里发呆啊发呆,眼巴巴地看着一个个小伙伴迅速写完,然后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奔回家去了。而我却每每在老师说离下课还有十分钟的时候,才慌忙去搜索好词好句好段,翻阅手头的各种作文书,然后快速的拼凑出来一篇看起来好像还不是那么的差劲儿的作文最后一个交上去。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这招不好使了,因为中学的老师是不允许我们开卷写作文的,于是乎,我就真的成了每周固定时间去语文老师办公室趴在那里挤作文的头疼孩子。庆幸的是,平时虽然这样,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好像倒不那么困难了。。
后来高中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高一刚开学,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又是一年桂花香》,看到题目的那一瞬间,我的脑海就迅速涌现出来了三四条不同的线路,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像我这种是不是属于奇异物种,所以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同学都动笔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却只能任凭自己脑海中各种线路交错拉扯,那叫一个百般纠结。。。
当然,后来,学习性格色彩后,我知道了因为我是红色嘛,红色性格的人本来就很容易天马行空的。。。不过,红色也很容易纠结,比如我哈。。
其实以我现在的写作速度,晚上花两个小时写出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并不困难,那么为什么我会感觉到这么大的压力呢?
答案其实就四个字——完美主义。
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其实根本都没有人愿意看,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无法给别人带来真正的价值,我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最终都变成了一个人的自嗨。。。就比如,之前每次在朋友圈发出一篇长长的心情感受时,我都会先设置仅自己小号可见然后试发出来几遍看看效果,比如标点符号有没有搞错啊,表情有没有不符啊,个别词汇是否可以有更好的替代啊等等。。
可是即便这样,我还是会担心在我的文字下面会出现不好的评论,即便是只有一两条,或者是仅仅一两个自己觉得敏感的词汇,那么也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心理学师泰勒.本.沙哈尔曾指出过: 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将小小的挫折夸大为一个大大的灾难,从而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糟糕无比。
就是在那种苛求完美的心态下,我发现有一段时间,自己开始对写作这件事变得有些逃避,并且已经很难享受到写作本身所能带给我的乐趣了。
(插播一下,记得之前总有朋友加了微信后跟我说,哇,你的朋友圈好长啊,我翻了两个小时都没有翻完。。。然后呢然后,我就有了定期删减朋友圈的习惯,只是有时候翻看自己之前朋友圈,翻着之前写的那些文字段子,回忆起曾经那些傻逼却快乐着的日子时还是会不时地自己傻笑出来~于是乎,又不忍心删了,所以啊,后来,微信一出来朋友圈权限功能后,我索性就设置成了半年可见。。。呜呼~快哉~)
其实,在心理学当中,“完美主义”被定义为是一种“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对工作设置过高的标准”。这种过高标准与恐惧失败相联系,从而导致人们产生回避行为、避免去做那些他们所恐惧的事物。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完美主义也是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完美主义会导致人们产生回避行为。
说得再具体点就是,人们很容易会因为害怕不完美而不断拖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从而陷入一股持续的焦虑情绪之中。
回想一下,之前我那些自己所谓的苛求完美的心态,其实带来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会让我越来越害怕去写东西,害怕被别人看到给出不好的评论,也就害怕去尝试,如此不但丧失了主动提升写作能力的机会,甚至连写出一篇文章开头的勇气都没有了。
庆幸的是,几天前跟风一群小伙伴们一起报名了一个叫做《超级行动力》的课程。在听乌龙明月老师的《超级行动课》时,我再一次听到了完成胜过完美这句话,虽然之前也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听到过,但并没有刷新到我的认知中。是的,当时的我没有走心。
之前的知道却没有想着要去做到,其实等于不知道。
所以,当听完明月老师第一节课后,眼睁睁的看着那么多牛人当天晚上就把作业交了,第二天更多的人都交了,大家都那么优秀,可是我也不想拖后腿啊,于是在第三天的时候我终于按捺不住了,于是我就开始呼叫我们第四行动小组的组长,跟组长聊天坦言自己不是不是不想写只是怎么都开始不了的时候,组长也多次提点我说不用害怕,要接受自己刚开始的笨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然后,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我之前其实并没有真正用心的去仔细体会这句话。
完成胜过完美!
完成胜过完美!
完成胜过完美!
是的,所以,当我拿着手机一遍一般重复听着我们组长给我发的语音,自己又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后,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对哦,完成胜过完美!
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刚入手的一个新事物上,我是可以允许自己不完美的。
毕竟一件事情只有先被“完成”,才会有被“完善”的机会,也最终才能从“完成”走向“完美”嘛。
自己想明白这些后,一下子觉得我那颗苛求完美的、焦躁的心被抚慰了。
这也就让我想起了那句“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听了那么多的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就是——那一定是因为你只听不做。
同理,当你觉得你读了这么多书,却丝毫没有给生活带来改变的时候。你就需要想想,是不是哪一个环节缺少了实践,比如思考、比如积累、比如输出。
每年中国出版几十万册不同的书籍,每一个字你我都认识,但唯有懂得思考,切身实践和输出了,才能真正把别人的“大道理”、“鸡汤”汲取成为我们自己成长的养分,继而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SO,OK,言归正传,我可是来交作业的哈。。。
。。。。。。。。。。以下是行动课第一节课后作业分割线。。。。。。。。。。
超级行动课︱第1课:行动效能提升5倍的秘密作业之技能拆解练习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
可是呢,如果只单单遵从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呢?
首先,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知识留存率。从学习金字塔从上往下看,从塔尖往下走,知识留存率越高,而人群中做到的概率却越低,比如95%的人只停留在听讲阶段,这部分人的知识留存率只有5%,而5%的人走到了教授给他人阶段,这部分人的知识留存率高达90%。
有一个伤人的事实,说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记笔记或展示笔记的话,那他也只不过是刷新了一遍认知,多听了一个新鲜的看法,而其知识留存率可能连5%都没有。
因为你学完这个知识或技能后,并没有真正的把它运用出来,没有发挥其力量与作用。而很多时候当我们说一个人很厉害很有实力,这个厉害就是指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要提高的,就是升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就是不断通过建立在行动上的学习而习得。
那么要想提高知识留存率的核心方法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把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那么,怎么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
答案就是:把刷认知变成真正的行动!!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行动呢?
这就需要一种能把我们原有的知识技能由整化零、重新组装的能力。
而技能迁移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当我们学会了技能拆解与完善,掌握了这个工具的话,就等于拥有了跨界技能。
乌龙明月老师用7个月就学会了4个硬技能,分别是写作、演讲、英语和编程,很是让人羡慕,她是怎么做到的呢?老师给出的方法是技能迁移,即拆解已有的技能和想学的新技能,而通过技能拆解,每一项技能就都变成了几个可以单独攻克的小元素了,然后把已有的技能和想学新技能对比,缺啥补啥,从而大大降低了执行的难度。很庆幸的是我们学习新技能的过程其实也不完全是从零开始的,我们是有基础的,我们着重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缺的技能,花时间刻意练习迅速补上,然后再整合成新的技能。
话说,当我看到乌龙明月老师的迁移进化史时,我真的是瞬间惊呆了,因为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苦苦追求的这些高质量硬技能是有迹可循的。
而针对我自身,结合我自身现有的元技能,再分析我目前需要学习的新技能,拆解如下:
想要拥有的技能拆解:
管理会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EXCEL+成本预算+纳税统筹+财务分析与决策 +逻辑思考+察言观色
人际沟通=形象+语言+为人处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心理学+助人助己
心理学=逻辑思考+心思细腻+敏锐洞察力+探索欲+解决问题
自己已有的技能拆解:
管理会计=会计核算+EXCEL+成本预算+纳税统筹+财务分析+察言观色
人际沟通=形象+语言+思维方式+性格色彩运用
心理学=性格色彩基础+心思细腻+敏感洞察+喜欢研究
通过上述技能拆解后我发现,其实我很庆幸,因为从被拆解后的这些所需技能来看,我并不是零基础,甚至说还是有一些优势的。那么接下来该做的就是需要对自己现有的技能进行继续打磨和精进,将他们重复加强应用到我需要的技能的练习过程,而对于该补学的新技能则需要立刻行动,分解目标开始学习、分享传授,然后重复刻意练习。
啊哈,终于在没有彻底掉队,在自己设定的deadline前把作业完成了,完成胜过完美!
呼呼,写完这篇,忽然发现其实自己没有那么焦虑了。。。
所以,重要的话再说一遍,告别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
永远要设定deadline,完成比完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