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人焦灼的考试
2017年的脚步才走不远,2018年的愿望刚刚许完。本人就迎来了大学生涯中的第三学期的期末考试季,对于我这样从头到尾都没听几节课的李某人来说,真是“可喜可贺”!这不,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挂科),一顿复习(预习)的“狂欢”盛筵早在十多天前拉开了帷幕。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看慕课”(好的大学没有围墙)、做习题(平时没做)、猜题型(有往年的试题),当然的除去吃喝拉撒睡,还除去这其中玩手机、打电脑等N多杂事花费的时间,你说我有多(假装)忙啊。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重一千克、五百多页的书,四五套题,一本练习册,终于被我给“囫囵吞枣”似的学习方式给攻克了。
就在昨天,本人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理论力考试,但愿也是最后一场。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当我瞅见印象模糊的题时,CPU(脑袋)顿时温度就上来了,世界变成了白茫茫一片。左抓抓,右挠挠,思路就像大城市的早晚交通——堵了。明明似曾相识,明明擦肩而过,我却叫不出它的名字,认不出它的模样,真是“纵使相逢却不识,泪满面,心如霜”了。何怨本人“薄情寡性”,这道题,那道题,它的面纱太厚了。
时间在大脑中混乱交错纠缠的思路的缝隙中溜走,钟声响了,答题纸交了,我期盼已久的挑战就这么过去了,最终是以遗憾沮丧收场的,即便最终能及格。我一边抱怨着,抱怨着我们的亲上课老师,竟然出了从没有讲过做过的题,亲手把我们埋在了坑里;一边后悔着,后悔着自己备课的时候没有仔细看的几道题。
试考完了,牢骚发完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心真大),我默默地打开手机,像往常一样享受着刷微博的快感......
(二)曾经的我是他
悠然吃瓜的我心灵看到几张照片后受到沉重一击,发出訇然叩问。
小男孩穿着不太厚实的衣服,通红的脸蛋像个红苹果,头发和眉毛都让风霜塑造成了雪白的模样,他的“冰花”形象定格在照片里,这张照片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我知道,在从家前往学校的路上,他不止一次打过哆嗦,寒风在他的裤管里招摇,走了又来,白霜在他的眉目间停落,化了又粘,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他不止一次打过哆嗦,你可能会问,他冷么?我知道他不冷,因为他的心是红的,他的血是热的,他有一往无前的信念,有单纯美好的理想,他那皲裂出脓小手早已习惯了冷,早已习惯在寒冷中交出99分的优秀答卷,他在意志上得了满分。沉睡的记忆开始苏醒,这不正是曾经的我吗?在光阴掠过的十年前,在白雪皑皑的天地间,我也曾,冒着寒冷,粘着风霜,怀揣着单纯的理想,在奔赴学校的途中,骑着一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这一骑,就是七年(小学四年加初中三年),当时,心也是热的。
(三)还不如个孩子
“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理想是长大了成为一名科学家。”
这是一堂语文课上的对话,现在我却不敢、羞于掀开那一页。
我又想到,前段时间的清华大学的对于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学子的那句暖心勉励: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魏祥经历过苦,也足够相信,所以才活得更加充实饱满。
我的心没有凉在风雪的途中,却凉在了垂死挣扎过后的大学校园里。这里有暖气,从不会冻手;这里有电脑,从不会觉得无聊。可是,再没有了课堂,再没有了朝气,再没有了理想,有的只是晚起晚睡,和一如既往地迷茫。大多数人没有倒在荆棘密布的石头路上,却死在了温如梦乡甜若蜜罐的环境中,一日三餐,嘴里喊着上进,实际上是做着最可笑的幻梦。
我们总会抱怨:凭什么好运气从不眷顾我们;也总有找不完的借口:明天再努力;也能敞着嗓子说:向上的通道已经关闭了,寒门再无贵子。可怕的是,我们不再去反思,为什么,为什么有人去了你去不了的“985”“211”“双一流”,为什么有人生活上比你还苦却照样活得比你充实。为什么你都二十岁了还不如一个孩子。
没人逼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你也有权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在此之前,请回答莎士比亚的这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谨以此文勉励不甘沉沦的我和你)
蝉鸣夏
2018年1月10日 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