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 看了看今年的读书记录,完成六本,真的是有些惨不忍睹。最好的记录应该是在2014年,一年不算半路放弃的,完全读完了32本书,让我不禁回想2014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向视读书为工具,工具存在的意义是修葺加固。所以我自己解释阅读量递减,意味着生活的愈发顺畅:没有烦心事,人也不拧巴;一切顺其自然发生,见佛拜佛,见招儿拆招儿,没什么需要反复思考消化的事儿。
当然这只代表了我个人和阅读的关系,这个关系也需要被重新审视;不当现有的库存是工具的话,搞几本休闲小说,两天也能读完一本,可是这个时间投资在了哪里,我还没想明白。
我还自我解释到:今年主要是输出,上半年两个月写了10几万字;每天固定的输出,取代了本来为阅读规划的时间;也算是一个新的尝试。然而一个月一本的阅读量还是得在年底达标补齐。
在下载了疫情高峰期心情起伏的种种感悟后的四个月内,生活显得异常的笃定、平静和充满活力。
于是一觉睡到了国庆节(此梗出自Green Day的《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隐隐感到灵魂伸了个懒腰,缓缓的苏醒了过来。
我开始思考文字输出的意义。我为什么有记录感受、思绪、感悟的需要?
在自己能量不高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反复读自己有意识下载、记录的文字,亲试有充电效果。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能量由高向低的流动过程。
正是因为想要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于是但凡我下手的地方,便会故意地少记录那些单纯的吐糟,局限于头脑的思辨或者一些没有能量场的文字。我需要借助文字这个载体,暂时储存我的能量和注意力,是以将意识有形化。然而这也许跟初中生自己记日记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于是有了数字化分享。数字化分享的过程,是一个扩大光谱增加能量交换范围的过程。我不止一次收到过各种反馈,说还好我生命里有你做盏明灯;还好你能跳出这个局给个清晰的视角;你的朋友圈内涵惊奇;从文字看格局,你的格局很大气。这其中种种,都是透过文字窥探灵魂,感受到了能量下载的过程。很是欣慰。
这是通过被需要的视角来解释。
从主观视角来解释,这个记录文字并数字化分享的过程,其实是受欲望驱使 - 这是我后来才悟出的道理。
冯唐说,用文字打败时间。这是欲望,并不难理解。但是当我读到写作者的欲望其实关乎于“永生”这句话时,立马扔掉了手中的笔,开始面壁思过。
这个帽子扣的那么大,仔细想想还是说到了点儿上。肉身可以消逝然而数字化的记录永远不死,这就超出了初中生的记录局限于日记本儿的实相。能量能影响人的意识,意识改变行为,行为促成事件的发展方向,事情的发展导致结果呈现,而这些结果,成就了生命轨迹的各不相同。于是任何被高能影响过的意识,都会亲身体会到这个渐变的过程;等到开花结果的那天,有意或无意地回想起当时能量流动的瞬间,在潜意识里创造出记忆。
这个记忆,就是能量发生者那些残存的意识火花,在宇宙中挥散不去的星星火种。
感受这种事,只能靠感受。
遇到的风景,听过的音乐;和某人交谈,和某些人聚会;读一段文字,听一个故事;事后你是觉得更轻盈充满活力了,还是更低沉感到下降,自己心里最明了。所有的转化过程都发生在幕后,所以嘴上承不承认显得格外不重要。有的人接收到能量会大方反馈,以己绵薄之力贡献给宇宙力量;有人悄无声息默默消化,不要泯灭了心灵感受就好;大多数的人属于不知所云,或者奋起抵抗。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量场被思维mind铸成的围墙所封闭 - 于是无法接受、或者给予。那么没有流动、不做交换也罢,各自安然自在便好。
秋日悄然而至,九月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