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译文:孔子说:“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不该说话的时候,却先说了叫做急躁;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表情而贸然说话,叫做没眼色。"
阅读心得:孔子实在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这章讲的是处事哲学,不仅适应部下对上司、后辈对前辈、学生对老师、同时也适用于同辈同龄、同学、同事、朋友之间,对人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为人处事中,要努力克服这三种容易出现的毛病:一是没有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话,这种毛病是性子急躁,爱出风头,总觉得自己懂得多,知识丰富,上位的人正在讲话,就很没礼貌的把别人的话打断,抢着说话并喋喋不休,连一点儿虚心倾听的态度都没有,可能是为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抢先表功,这是一种修养不够的表现,若真有功,也应谦虚谨慎,把功劳归于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志的给力支持的结果,要抱着尊重的态度,把话语权给别人。二是该自己说话的时候却不说话。有可能是担心自己说出的话,不符合领导和同志们的心意,怕得罪别人,也可能是因为事情没有处理好,自己有责任,为了隐瞒就不说话了,怕承担责任,有时在关键时刻,应该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却闭口不言,怕祸从口出。这其实是对于他人,对于事业不忠诚的表现,品德高尚的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总是襟怀坦白。三是不看对方的脸色,便贸然开口说话,这叫做盲目。这个毛病就是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不分情况,不顾别人的心情,只管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修养不足,不成熟的反应,在没有详尽了解事情原因,贸然发表与大家相反的意见,往往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给大家带来不愉快,如果涉及重大问题,还会给自己招致祸端,也就出现了祸从口出的后果。
孔子所讲的在为人处世中容易犯的三种毛病,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不懂礼仪规范,平日里不注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懂礼仪。二是懂得礼仪知识,而没有去认真践行,这实质上是缺乏道德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这三种。因此,应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认准自己的位置,学会谦虚谨慎和灵活权变,自己不说,更不能和上面的人抢着说,轮到自己了,说话了也要慎重缜密思考以后再说,且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