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用奖励和惩罚教育孩子吗?爸爸妈妈,是我们出问题了,不是孩子错了!

如果你的孩子出了问题,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要出问题,你需要先想一想怎么解决你的问题,和怎么让你不要出问题。

这是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看的一本书。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金伯利.布雷恩,夏欣茁 译,南方出版社

买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刚开始读中学的儿子学习状态出了问题,听到樊登老师的课介绍了这本书。但买来以后一直就放在书架上,太忙了就想着哪天再看。

前两天不得不拿起来读的原因是,我表扬儿子这两天表现提升了,问他是不是有了推动力了,得到的回应是:“没有推动力,只有压力感。“看到他无望的眼神,我意识到这个原来优秀的孩子真的出问题了,我以为自己是在帮他解决厌学的问题,在教育他,督促他,但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糟,他的状态更糟。这让我感到恐惧。

当我们忽视孩子感受到时候,教育是一种伤害

我知道应该是哪里错了,于是拿起这本书。读了第一章,我就发现我做错了很多事情。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就是很多我们以为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以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都是错误的、背道而驰的,甚至是愚蠢的做法。

正确的方式是用亲情和理解与孩子建立信任和合作。所以也分享和推荐给在解决孩子问题的爸爸妈妈。如果你有兴趣,请先看这段文字

为人父母的生活里充斥着数之不尽的小意外、循环往复的矛盾,亟待解决的突发事件。我们都宁愿相信,只有心理变态的父母,才会用损害孩子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遗憾的是,即使是充满爱和善意的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羞辱,指责,嘲笑,威胁,否定,贿赂,惩罚,说教,和宣讲。

                                                                    ——海姆.G.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我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认为自己有能力教育好孩子,直到遇到问题,现在我认为我需要把工作停下来投入时间和经历来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这上面的十个动词,写在纸上,我们用脑子在想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不好的,但这些事情我都做过。做的时候我都没有意识到我在错的事情,相反我认为我是在解决我孩子的问题。但这也许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做这些事情,就用的越多,情况越糟糕。我不得不停下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另一条路、找正确的方式。



如果你也是个爸爸妈妈,请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先放下自己认为是对的

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答案,但我知道的是:小孩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人类。

尽管每个爸爸妈妈都是从孩子过来的,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回到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来理解他们的不听话、不懂事、不努力学习......因为当我们建立了认知之后就回不去孩子们那种无知和天然的心态了。唯有同理心可以带我们回头,但那是一种能力,大部分人都不擅长。而我们在不能理解孩子的情况下,教育就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除非运气好,家里有个“别人家的孩子”,否则总会遇到问题。

我认真学习和记录了那些让我收益的文字,就从这里开始吧。下面是原文,我也写了我读到它们时候的感受。

情感引导是什么?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加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父母作为长辈,应该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优秀榜样和情感引导师。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了能够提供最好的引导,父母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这段话是个引子,是整本书围绕的理论核心,不过记不住也不重要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讲奖赏的手段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四种常见的误区,就是由于家长只注重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忽视甚至伤害了正在构建中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对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不是加深,就是削弱。互动的过程也是家庭中权利和责任进行分配的过程。不是一方被另一方所制服就是亲子之间分享权力,不是父母来承担全部的责任就是允许孩子也分担责任。

总而言之父母要重视沟通的艺术,寻找良好的互动方式。在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回应之前父母都应该问自己:“我即将要做的事情和要说的话,会不会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并且有助于他在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呢?”

这四个误区哪一个我都没有落下,每个都深深地踩了一跤。我从来没有想过今天的自己会是一个控制型的妈妈,不自觉地否定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感觉替代他的感受,会用奖赏“引诱”“贿赂”孩子做自己希望他达成的事情,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用消极的后果作为惩罚,或者作为“恐吓”“威胁”和”警示“。

反思和承认这些是很不容易的,谁都会觉得心里委屈,会觉得我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过这样“发心”,从来认为自己是有“爱”、“有责任“的父母。但是,真的认真想一想的时候,这些错误都犯了。因为工作太忙、家庭事务太多,所以简单指令、给正确的答案、宣讲道理、输入规则、警示后果就是最高效的方式。企业管理里面不是教“胡萝卜加大棒”吗?但是,今天知道有时候我们以为正确、有效的方式对孩子是愚蠢的错误。

我之所以比别的老师更喜欢和所谓的问题儿童,在一起是因为。我从不指望他们会立刻变好。我不会挖苦或者羞辱这些孩子。相反,我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困难,但同时也会严格地设立限度。我会首先观察和判断他们的情况,然后尽我所能去鼓励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不是因为他们不乖而处罚他们。我会陪伴在他们左右,容许每个男孩和女孩去表达他们的情感。世上没有什么其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是依靠和孩子们建立起来的感情纽带来促使他们合作。

我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他们不会立刻变好“这个问题。孩子出了问题,不论是花时间批评还是讲道理之后都会自然认为他们应该立即改正了,因为他们“应该“明白了。所以当他们再错的时候就会恼火,忍不住就会变成挖坑、羞辱或爆发。但是现在知道,我错了,他们不会立刻变好。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很多时候还不明白哪里错了,是我们以为他们明白了。改变一个问题孩子真的需要我们有能力帮助他变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丹尼尔.戈尔曼的划时代著作《情商》出版,戈尔曼指出,一个孩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业上的成就重要得多。

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应付学业和考试,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不知不觉变成了学业至上。他们的人生被不知不觉地简化成“幸福和成功=学习好”,我们知道那些能力重要,可花了多少时间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啊。我甚至没有认真想过他们怎么去学这些。

研究证明,孩子在非惩罚性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接受能力也更强。

这句话看了让我觉得这是我犯的最愚蠢的错误了。我们总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惩罚他们,但是这句话告诉我们那是在做和目标相反的事情。但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呢?最简单的道理最难啊。

我相信父母无需依靠强制或贿赂,来获得子女的合作。因为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是深厚的亲子关系,这正是情感引导的核心。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设定严格的限度,或者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引导我的孩子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儿子问我,家长怎么会贿赂孩子?是的,我们经常会用对他们有诱惑力的奖赏来引诱他们努力,达到我们期望的目的,这就是“贿赂”。听起来会很难受,这就是面对错误的感受。

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结果无论是你还是孩子,都会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失望,而孩子都会感到羞辱。

这是望子成龙的爹妈都可能会犯的错。

如果你把自己的问题和期望强加给你的孩子,教育子女就不再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了,你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变得焦虑。

是的,又一个我们自以为是和自找的错误。

能解决孩子的所有教育问题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父母必须自己判断哪种方法更适合你的孩子,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也在左右你的选择和决定的话,将有益于你更好地了解孩子。当你发现教育子女的奥秘有一半取决于孩子本身的性格的时候,你会因此而放松心态,当然另一半则要仰赖于你的教育技巧。

我们容易忽视的是,教育孩子的技巧是需要习得的,这个很难,因为没有老师给我们正确答案,我们需要自学和研发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有没有用消极的办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你的任何一个回答,是肯定的话请修改你的策略,并考虑替代方案,让你的孩子也分享一些掌控权。

管教孩子和伤害孩子,谁想过之间的区别?

为什么伤害动物叫虐待,伤害成年人叫殴打,而伤害孩子叫管教呢?——佚名


管教孩子和伤害孩子,谁想过之间的区别

这句话让人好羞愧。我也曾经认为自己怎么可能打小孩,根本就不需要打他,甚至也有很多年都骄傲没有体罚过儿子。但是现在小孩越长大,我就越会以为他越应该懂事的年龄不应该越犯那些错误,有时候就忍不住动手了。不过,现在反思比这个更糟糕的是那些责备、指责、嘲笑、羞辱和说教的伤害。

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词汇的孩子,会较少发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

如果那些把孩子受罚的视频传到YouTube上的父母能够多去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或者对孩子加以情感引导的话,会大大减轻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任何懂得同情孩子的家长都知道,一个15个月大的幼儿根本不知道把水果圈扔在地上,然后用脚去踩会有什么后果?他不过是在玩而已,而且他喜欢听脚下所发出的声音。


这样的伤害是父母的无知

我在视频中目睹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在角落里罚站。她的妈妈反复质问:“你还闹不闹?”孩子呜咽着摇摇头,这孩子之所以摇头,其实是在心里说:“不,我不喜欢受罚。”然而妈妈却坚持要女儿亲口说:“是的,妈妈,我不闹了。”这位母亲不明白,孩子在情绪压力下很难理解父母所说的话和要求,她根本就不清楚“不闹”是什么意思,所以即使孩子点头答应,她也不知道答应的是什么。所以极有可能她要不了多久,又会被送到角落去罚站,甚至还不知道这次又是为什么。

你的感受是什么?我看到后面两段文字非常惊讶,虽然我不会录制惩罚孩子是视频,但是我的确没想到他们会听不懂。这让我记起儿子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天尿湿六条裤子我惩罚了他,就像那个妈妈,我今天都记得他委屈和无助的眼神,但是现在才知道他面对呵斥可能根本不明白那是什么要求。

我们认为对孩子最好的“奖励与表扬”,但那是有毒的

以下是奖励可能导致的一些常见问题

孩子们会为了奖励或表扬而做事,但并不是真的想做。这将导致孩子丧失自发性,而过于依赖别人。一旦孩子习惯了接受行为的奖励,他们会总是试图取悦别人或者获得外在的肯定。而且,外部奖励也容易上瘾,因而孩子可能会无休止地寻求关注,从而丧失对其他事物的兴趣。一旦他们无法从别人那里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就会产生失败感。

称赞孩子的潜力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类似于“我就知道你能行”或者“来吧!你可以做得更好!”之类的语言,听起来很令人鼓舞,但其实不然这些言辞里充斥了孩子必须努力超越的期望。于是为了让你对他们的进步感到满意,他们就极力地去表现。称赞孩子的潜力会让他们感到你的失望,因为父母的言外之意是“你现在还不够好”。

奖励听话的孩子是一种操纵。研究表明,爱给奖励的父母也爱给惩罚。孩子不喜欢被操纵的感觉,甚至把父母的表扬当作轻视。


爸爸妈妈不知不觉习惯于诱惑和操纵

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觉你在试图操纵他。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听了你的褒奖反而会皱眉或者转身走开。如果我对儿子说“你的数学学得真好呀”,他会回答:“才不是呢!数学太难了——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说话?”认可反而会从孩子们那里得到更好的回应:“我看你做数学题很快,你觉得很容易吗?“他们可能会回答说:“这种数学题是很容易——我在课堂上就能做出来,但是考试时得高分是很难的。

奖励等同于惩罚,因为孩子们只有顺从才能获得奖励,否则就无所获。没能贏得表扬或奖励的孩子往往感到失败——他们总是把听话和“你会用什么来奖励我”联系在一起。

一旦孩子习惯了通过听话来获得奖励,他们就会成为“狗和骨头”游戏的专家,他们知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我们的认可和奖赏。孩子表面上装作合作很容易,因为这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从真诚交流变成了相互操纵的话,就会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埋下谎言和操纵的祸根。难道我们希望孩子只为了取悦我们而努力吗?还是希望他们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呢?

孩子们能感觉到你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们身上。因为孩子的表现让你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你才夸奖他们,这一点他们是很容易察觉的。因为只有你觉得满足了,他们才能获得夸奖,所以这会剥夺孩子的满足感。赞美有可能会妨碍到孩子的愿望和个人成就感,孩子们甚至可能会放弃做他们天生擅长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母表现出了过度的期待。

不使用奖励或赞美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欣赏和鼓励他们,只是不要试图操纵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努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的时候,他们会做得更好。所以,你可以尽情地陶醉于孩子的快乐和成就,只是不要去指挥和评断他。爱他、理解他、支持他,这会鼓励孩子去发展他真正的爱好。

专家的建议:表扬和奖励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就是这样被教育和抚养长大的。想要用赞赏和认可来取而代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然而后者会让你和孩子都感觉更充实,并加深你们的亲子关系。表扬或其他奖励的确可以让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想或者不爱做的事情。但是,他们并不快乐。因为幸福只能来自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满足的东西,而这并不需要别人的掌声。我们都不希望孩子成为奖励的瘾君子、大众的取悦者或者认可的追求者,而应该希望他们成为能够自我激励、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如果后者是父母的真实愿望的话,那么就不要去褒奖孩子,而应该去欣赏孩子。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的内心本就蕴含着诚实、怜悯和体贴。这些品质要靠我们的引导、示范和鼓励才会浮现出来。而奖励和夸奖“良好行为”或“良好表现只会成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

——罗宾·格瑞尔博士(D. Robin grille)《为一个和平的世界而育儿》( 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明明觉得是在表扬孩子,他们却不领情或者不以为然。奖励用不好就是毒药。培养一个独立和自驱的人格是一件不是一件简单是事情。

让我们来看一下,如果不表扬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以下内容改编自罗宾格瑞尔博土的《奖励与表扬:有毒的胡萝卜》

( Rewards and Praise: The poisoned Carrot)

1、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成就感。

2、帮助他进行自我评价。

3、询问他的感受。

4、多使用以“我”为主语的语句,而不要对孩子进行论断。要强调你的感受,而不要评价孩子的表现。

5、对事不对人。

也许这些方式不仅是对小孩子,对成人也是适用的吧。就像是用“我“的感受而不是“对你”评价给出反馈,这样是更有诚意的欣赏而不是操纵。

我知道孩子耍脾气不好,但是从来没想过是这种原因

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怎么办?

拙于表达才是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

孩子之所以会耍脾气,是因为他们具有天生的了自然的本能,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但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当孩子们觉得自己没有获得充分的自主权的时候,就会非常生气,却又不会表达不满。稍大一些的学龄前儿童如果没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也会被视为在耍脾气。

耍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尽管如此,耍脾气终究是人类情绪的一种爆发,需要家长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给予关注、调查和指导。其实,家长完全可以通过聆听和理解来避免这种爆发,我们也有义务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释放所有的情绪。

常见的要脾气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了表达不满,一种是为了寻求关注。我们都见过那种索要关注的孩子,他们很机灵,会想方设法地达到目的。他可能会在你明令禁止之后还去开饼干筒,然后在你教训他的时候大吵大闹。所以,你最好在设定限度之后就马上走开。与此相反,为了表达不满而耍脾气的孩子则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同情。个试图自己修理玩具或者独立穿衣服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失败而出现情绪失控。父母可能会因此而大发雷霆,或者觉得孩子的行为极其好笑,但这两种反应都是不合适的。孩子情感剧烈波动的时候往往是加深你们之间感情的大好时机。父母要在安慰孩子的同时伸出援助之手。父母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感情,而不要忽略出于不满而耍脾气的孩子。

有时候,你只需承认你能理解他为什么发脾气,就已经足够让孩子安静下来了。

无论是哪一种耍脾气的类型,都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你越是试图控制你的孩子,他越是会抵制。在采取行动前,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因为有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才耍脾气。如果你自己的情绪也很激动,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你最疼爱的宝贝拒绝你或者对你丧失信心。尊重和指导会极大地帮助你疏导耍脾气的孩子,而你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才会让孩子真正感到幸福。

我也会遇到儿子发脾气,他会那家具或者枕头出气。我现在知道是我错误的方式压抑了他释放情绪。我需要提供正确的方法。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智慧。

记住,你越是费力地想要控制孩子,他们就会越难缠越反抗。如果我们能事先告知孩子我们的预期是什么,他们往往会更合作。

这里有一个值得借鉴的方略: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2.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

3.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

这个方略恐怕是对成人也适用的。

幼儿也能认知他们在世界上的角色和他们所具备的能力。他们喜欢不服指挥、逃避约束,想尽一切办法达成愿望,而且最爱说“不!”。这当然让家长们感到棘手,但家长们也没有必要对他们太过严格。

小孩子咬人是最难对付的问题之一。小孩的咬伤很容易感染,所以你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安全问题而立即制止。咬人行为在幼儿群体中非常常见,尤其是那些还不太会说话且爱冲动的孩子。孩子精力过剩或者过于兴奋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用咬人的方式来发泄。但也可能是长牙的原因,啃咬会让他们觉得舒服一些,或者他们看到被咬的人的激烈反应觉得很过瘾。多数情况下,孩子咬人都是因为焦虑时找不到其他的发泄。例如,他可能觉得正在参与的活动太难了,或者环境过于杂乱,也可能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而生气。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只能借助咬人来达到目的。

我自己的孩子没有过这样的问题,只是见过其他小孩子会咬人。不过这段文字还是让我觉得有些原因让人意外。有些成年人也出现咬人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心智没有过这一关。

《害羞的孩子:帮助儿童战胜羞怯》( The Shyy Child: Helping Children Triumph over Shyness)的作者沃德K.斯沃罗博士( Dr Ward K. Swallow)指出:“虽然我们通常把害羞视为一种交际障碍,但其实害羞的孩子往往会成长为敏感和善解人意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拥有细腻的内心世界,他们会花时间去分析为什么某些人会做某些事情,而且具有奇妙的想象力害羞通常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孩子们对陌生面孔和环境的过度敏感有着遗传学上的根源。由于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你会发现,为这样的孩子策划社交活动或者带着他们走亲访友需要进行额外的准备。

随着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张小龙这些不善社交的人在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多的成功,内向的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科技会让人类更好地展示才华。

育儿专家金伯利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和父母一生亲密的关系,是被重视,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我们常用的方法都有缺陷,正确的情感引导和对孩子的同情、理解才是最有益于他们成长的。

这本书还有专门的章节针对婴儿期、两到三岁、四到七岁阶段如果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年龄段孩子的问题,比如:安抚奶嘴、如厕训练、尿床、挑食等等。最后作者在附录里面还回答了父母经常的提问。宝宝在这个年龄的爸妈可以在书中详细了解。

马歇尔B.卢森堡( Marshall B. Rosenberg)曾用下面这段话概括了为人父母的感受:

每当我们无法做到完美的时候,都想要责怪自己、攻击自己,但那样做并不会让我们的孩子从中受益。因此,我建议家长们把努力的目标从接近完美改为远离愚一一多检讨一下为什么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为什么做不到诚实地表达本意这才是进步的途径。

就用这句话作为整篇阅读心得的结尾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学习做爸爸妈妈的过程。他们是我们的试验品,他们把他们的童年、青少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送给我们,协助我们做实验。可惜这个实验没有重复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珍惜,需要努力做好,需要用心学习,需要勇于认错,需要有错就改。


爸爸妈妈需要先找到那扇门

正像作者所说,“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和我们的幸福。趁我们的孩子还在成长,趁他们还需要和信任我,趁一切改变都不晚,希望这本书为你我开启一扇打开孩子的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时间:2017年11月4日(周六) 2,地点:房山区坡峰岭风景区 3,出发时间 永丰 6:30上...
    一只旋转的小陀螺阅读 330评论 0 0
  • 时间和距离可以冲淡一切 包括亲情 终究是我不懂 明明是至亲的姐妹 见面还是尴尬、尴尬、尴尬 我好想跟你亲如姐妹 可...
    Cynthia_35a5阅读 230评论 0 0
  • 文丨黄铭峰 当我们手上拿到了心理测评报告的分数和结果,接下来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这些分数和结果做一个分析和解释的工...
    通识智库阅读 2,790评论 0 0
  • 来一桶传统文化与跑步心得分享:坚持.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
    贺小桶阅读 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