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蒙主
春节假期刚过,热点旅游城市的排名就出来了,今年重庆名列前茅还很让人吃惊。百亿旅游收入,目前全国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断提高,不管是境内游还是出国游,过年期间都很火爆。带动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旅游经济像高速行驶的列车,目前只是刚刚启程。
最近两年,去过的地方也不少,算给旅游经济做贡献了,收获满满。以后应该提高每年的旅游预算,多发现一些机会和思考致富的改变,还是不错的。先进城市的商业模式,会不断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复制,都是比较清晰的。
突然感觉外面的世界变小了,三十多个大城市都要走一遍,其他还有一些特色城市也值得一去,天涯海角也要到此一游。
玉龙雪山上的雪为什么不化?洱海是不是海?南方城市为什么经济有活力?
非得亲自看一看,才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这是对“百闻不如一见”最好的诠释。坐在家里看电视总是觉得不过瘾,有那么美吗?有那么好吗?各种疑问都萦绕在心头,直到去感受一下,才被祖国大好河山和不同的风土人情震撼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与旅游经济的火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书本上关于城市的描述,大多数都是靠自己的想象,纪录片还比较少。那些未被大脑处理过的信息,基本上没有什么任何价值。因为读书只能解决“知道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怎么做的问题”。亲眼看一看,比着葫芦画瓢,也比整天做白日梦更有实战意义。
比如茶叶好喝,但是绿茶与红茶有什么区别,亲眼看看别人制茶的过程,感受的深度让你记得很久。喝茶的好处有很多,但是饭前是不是不能喝茶等等,很多似是而非的谣言和疑问,直到去南方看到吃饭都有茶位费,就能自己分辨了。
见多识广,具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包容周围的人。道听途说不亲自考察,往往会语出伤人很偏激,网络暴力和喜欢乱喷的人的共同之处,就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上小小的一片天。更不用提什么格局、超前的眼光等等,总是看不到机会的人,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免费的。旅游的启发还真不少,至少需要你投入时间,这已经很贵了。
旅游的开销,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算是社会教育的学费,大家量力而为即可。肯定比花在打游戏、买道具、买衣服和奢侈品的回报率高很多。
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器,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一下子还真说不出来有什么用,但是至少提升了你的审美水平。分辨美丑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比如在建筑设计、装修等等,审美能力很重要。
旅游不光是买买买的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去思考一下,做一件事情值不值得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有钱了应该怎么花的问题也很有意义。
一直在说旅游是一次社会教育,最大的收获是能让我们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要想着偷懒省略其中的辛苦。比如你想拍山顶的美景,不上去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你此刻站在山下,往上看几百级石梯,很多人想想其中的辛苦就放弃了,就永远感受不到“一览众山小”的视野。
旅游必须面对未知的环境,做万全的准备。
旅行能带来新的体验和认识,当然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拍一些美景和人物发朋友圈也无可厚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看看网上的旅游攻略、美景和美食,都是那么美,但是很少有人吐槽其中的辛苦和危险。
每次旅行需要提前很多天准备,整理行李、买票、订酒店等等,去陌生城市还需要查路线图。如果不做个清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落东西,再有点强迫症就得确认很多遍。
当然也许这与长途旅行有关,中国幅员辽阔而且气候千差万别,不可预料的天气,导致需要带的衣服和物品比较多。短途旅行,这些问题影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所有流程都要走一遍,反正没有朋友圈晒得那么美,那么悠然自得。
如果只能听到赞美的声音,大家只说旅行的意义、和惬意,只晒美图塑造自我光辉的形象,难免有些“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其实旅途很辛苦,平衡付出与收获后,才能决定下一次的旅行。
未来几年都比较看好旅游经济,数据不知道是否准确,目前还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五亿人没坐过高铁,随着收入不断上涨,会有更多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仅仅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前长假能去的城市,变成周末都可以去逛一逛,想想都是激动人心的事情。
在一个地方不可能的事情,在另一个城市也许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旅游能激活千亿万亿的消费需求,奇迹一直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