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的最后一天是我惯例整理日,通常这天我会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目前正在看的书或者进行的学习和工作做系统的回顾和整理。
不要问我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等你有了跟我一样的阅读量的时候,就会发现经过时间储备下来的知识和经验,是必须要经过二次处理的。
这个二次处理的过程也是二次学习和消化的过程。
于是我发现从一月底放假开始到今天,刚好满一个月的时间,我累计读完了10本书。
注意哦,我说的读完哦,不包括我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或者被意外遗漏的书目。
读完是什么概念呢?它通常指向的是我的阅读完成度。
这10本书算是我读过的书里完成度挺高的了,具体的评判标准就是,我通常会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做详细的读书笔记,譬如摘抄原文原句,写读书分享或在豆瓣进行标注并加入相关讨论小组等。
这样对读过的书做反复回顾的操作,才不至于过目就忘,也能渐渐培养和完善我的阅读习惯。
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我看完的这10本书,包含文学小说3本,实用工具类书籍5本,还有2本书是我闲来无事翻看的名人随笔录。
别看我好像读的书种类还蛮多的,但老实说,哪个喜欢阅读的人没有经历过“只读一种书”的时期呢?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和体系的建立,最早源于我在读大学的时候。
但在读大学的那几年,我对书的选择性还是偏单薄的,读的比较多的通常都是一些文学小说类书籍。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学校图书馆四楼和五楼的借阅室,没课的大多数时间,那里一定会出现我的身影。
后来大学毕业后开始陆陆续续参加工作,接触的人和事儿多了之后,才发现好像读的书不够用了。
于是我下意识地扩大了我的阅读类别,从一开始的只局限于文学类书目扩展到后来的经济学、心理学、工具类书目等等。
从我个人这样的阅读习惯的变化不难看出,读书这件事情也是需要随着个人的成长而不断升级的。
一味地读“死书”,并不能使我们通向阅读的更高境界。
当然,我知道即使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会陷入关于读书的各种陷阱。
关于读书,读书到底应该怎样量化?
如何去评判自己真的“读完”了一本书?
怎么培养持续读书的好习惯?
我想就我自己过去几年,甚至是最近这一个月的读书体验,可以给你们一些建议和方法论参考。
当然了,我的建议也只是我一家之言,我还是秉持我的观点,读书这件事情永远不可能靠别人来教会你。
别人能给你的只是基于你自己的阅读习惯之上的相对完善的方法和补救措施。就像学习一样,你看再多的学习方法和记笔记方法,自己不主动去学,这件事就永远为零。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一个问题不断地在我脑海浮现,那就是“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我想只有先弄明白这个前提,后面的所谓的方法才有践行的意义吧。
有的人会说,“我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而已,没有任何目的。”
很好,我一开始读书也是这么想的。其实这里的“没有目的”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兴趣支撑着我们在读书。
兴趣,在这个阶段就是我们阅读的目的。为了满足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开始去践行读书这件事情。
但是你知道,兴趣是最不稳定的。可能你今天喜欢读书,明天就去喜欢画画了。
如何把“读书的兴趣”固定下来,成为你持续不断阅读的长期目的,才是这个阶段内要做到的事情。
大多数人关于“读书”这回事,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心态吧,都是因为喜欢才去读书。那就把“喜欢”明确下来,把”喜欢读书“渐渐变成”一直喜欢读书“,就能在阅读这项活动上为自己正名了。
二、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还是拿阅读习惯来开始这一部分,因为“读书”真的是太过私人化的事情了,所以在我价值观里没有去跟别人学习读书这种概念。
我认为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你可以定期做“主题阅读”或“专题阅读”,你也可以采取“交叉阅读”的方式,甚至你还可以一天拼命读书十几个小时,只要你能坚持下去。
根据自己的阅读喜欢去制定阅读计划,我拿我自己来举例好了。
我比较喜欢的阅读方法是“混合主题阅读”。
比如说在接下来的3月份,我会去找基本理财类的书加入我的阅读计划,但是我3月份不会真的只看这一类书,而是以“理财书单”为主,再加入其他书单。
这里的“其他书单”,可以是我上个月没有读完的,也可以是我从别的博主那里看到的等等。
这种“混合主题阅读”的方式是我经过实践经验之后总结出来的,比较适合目前阶段我的的读书计划。
所以你要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要靠你自己去实践和总结。
三、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了,也找到了自己能够驾驭的阅读体系和方法之后,你是否还在纠结要用什么工具去读书呢?
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读书工具或者说践行方式无非就是两种,实体书和电子书。
实体书有实体书的好处,电子书有电子书的长处,用什么的样的工具去实现阅读,也全凭你的个人爱好。
我这里给出我个人的经验,当你有一些经济能力的时候,可以考虑去购买一些实体书。购买实体书也是很有讲究的,什么样的书值得买什么样的书不值得买,光是这一个问题就足够再写一篇文章抓门去讨论了。
我自己的做法是,去各种网站上浏览相关书籍评分和网友的评价,根据别人的阅读经验来参考自己是否要购买实体书。
因为你知道,关于书的买卖的门道,其实是很深的。
不要为了买书而买书,书,不是非买而不读也。
老实讲,我过去这一个月读完的10本书,都是通过“电子书”的方式解决的。
对我来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这件事情不是最重要的,做了这件事之后能带给我的启发和经验才是我所追求的。
电子书的阅读方式也有很多,kindle、各种读书的app等等,记住,要注重读书的过程和最终所得,才是我们爱上阅读的最重要的指标。
关于怎么读书,其实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明问题的?市面上也有很多专门教人”怎么读书“的书,大家可以选择性找来看一看。
标准就是不要被别人的读书方法论所迷惑,重要的是你怎么去读书,主角是你自己。
对了,我会把我这一个月看过的书名打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选择性阅读哦。
为什么要读书呢?为什么要做读书分享呢?
大概还是因为兴趣吧,而通过分享的方式把兴趣的周期无限地拉长和延展,才能一点一点地探索阅读世界的美好。
我非常喜欢的油管博主在他的读书视频里分享过一段话:
“通过阅读,我发现我眼前这个世界比我认识的复杂的多。我接触到了不公正的现象、道德难题,还有不知道如何解决、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复杂事物,而阅读给了我一个探索复杂性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跟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法的话,那就去读书吧!
让读书帮助你建立起你对这世界更广阔更辽远的认知吧!
(2月书单分享: 1、《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2、《刀锋》——毛姆 3、《尘埃落定》——阿来 4、《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秋叶 5、《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你》——杨萃先 6、《微习惯》——斯蒂芬'盖斯 7、《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营原道仁 8、《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 9、《趁早》——王潇 10、《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