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两年前,不知从哪里读到过一句话『七年就是一辈子』,当时并未有太多感触。可今天,当我提前一个半小时来到车站,读着朋友送的书,等待着也许是送我永远离开杭州的那趟列车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这句话:『七年就是一辈子』。
我捋着我这并不算太长的人生,往回数七年,与现在的我放在一起,一看,多像『一辈子』。所以我不由得想要去回忆,『这辈子』我是如何度过的。
七年前是2011年,我16岁,高二。那年,有几件事情,似是定下了我『这辈子』的基调。我读了《乔布斯传》、看了讲述Facebook创办史的《社交网络》、并第一次拿到年级第一。回想起来,这些事情对我的影响,大概是让我觉得『只要我努力去做,就能比别人做得好』和『我希望,我也能对这个世界产生些影响』吧。
2012年,我17岁,高三。这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过度高估了自己的成绩,满心希望能考入同济大学,还提前很久加了他们的新生群。结识了很多通过各类特长或竞赛保送的同学,与他们接触,才发现自己曾经的认知是多么狭隘。于是我花入学前一整个暑假的时间背完了所有的四六级单词,并预习了大一上学期全部需要修的课程。这一年,有人问我『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说『我希望拥有让人羡慕的生活』。
2013年,我18岁,大一。我迫切的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甚至到了有些病态的地步。大一的课并不多,我花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去自习,一学期下来,GPA排名全院前三。同时,我决定毕业出国读研,自学2个月,在大一第一个寒假考了雅思,拿了6.5,是全校最早拿到雅思成绩的人之一。不过,当真的做完这些事后,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这年,有人问我『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说『我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014年,我19岁,大二。这一年,我意识到,出国与我而言不过是得到光鲜title的手段而已,出国留学本身并不适合我。所以我转而寻求保研,为加分参加了不少校内组织,一学期下来,综合素质考评分全院前五。同年,我跟当时的女朋友分手了,因为我发现不论我如何付出、如何讨好与妥协,也无法换得对等的关心。这让我不得不把自己的性格全剖开,去找,这到底这是为什么。最终我意识到,靠妥协与讨好所得来的人际关系不过是怜悯,所以我转而去寻求规则、客观与真理,如果代入MBTI理论,我放弃了我性格中的INFJ,选择成为INTJ。
2015年,我20岁,大三。这年,我选择更加坚定的去追求我真正想要的。我意识到我完全有能力不care所谓的研究生title,我的能力就是自己最好的title,所以我放弃了保研这条路,开始准备毕业直接从事技术工作。我写了数十篇技术博客,做了Github上拥有上千Star的开源项目,申请了新的微博账号,开始有意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有人问我『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我说『我希望我的思想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做的事情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
2016年,我21岁,大四。16年底我其实写过很长的一篇总结,这一年算是彻底打破我所有已有计划的一年,和朋友做的创业项目失败了,为了离我『影响更多人』的理想更近一些,我选择在完全没有产品经历的情况下去找产品经理的校招岗位,几乎找不到工作,连面试机会都少得可怜。在最绝望的时候,我看到当年和我成绩差不了太多的同学有不少都保送了清华北大。我也问自己,我这么折腾,值得吗?最终的想法还是『不后悔』。我终究要选择我自己的路,去追求我想要的,所谓『大多数人的看法』与我无关。
2017年,我22岁,毕业。这一年年初,我看到了AI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性,我意识到,以AI为杠杆,我做的事情可以影响更多人的生活。所以我选择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对AI的研究中去,我花了4个月的时间阅读了几百万字的文献资料,写下了将近20万字的AI技术博客,也以此为契机认识了许多同行与前辈们。正式入职后,我又将所有的业余精力花在了人机对话这一细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也算是小有所成吧。
2018年,我23岁。虽然今年还未过半,但确实有些新故事值得分享:我写了一本《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人机对话系统设计逻辑探究》,初步定在下个月出版;我读了《原则》,选择要做一个头脑更开放的人,不再师心自用,直面所有的批评和质疑;还有,我选择了离开杭州,离职去北京寻找新的开始。
更重要的,我更清晰的看到了我心中所真正期待的未来:技术与工具的发展将人们从低价值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人们得以节省下时间与精力去从事更有价值的事。人们不再需要迫于生计去从事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中去。
这是我所看到的未来,我将尽己所能,不遗余力的去推动这一理想世界尽早到来。
这七年,一切在我眼前都更清晰了,不论是自己,还是这个世界,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保尔·柯察金曾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这七年的末尾,面对着充满不确定,却又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我可以讲『过去七年,我未曾浪费过哪怕一天时间。我全部的精力,都已投入到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中。哪怕再来一次,我的选择也不会改变,我没有任何遗憾。』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作于2018年5月8日晚返京途中,舟车劳顿,纰漏在所难免,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