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前不久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装台》,真实呈现了普通人的市井生活,更完美展示了品种丰富、特色鲜明、鲜香诱人的陕西美食,让不少观众在关注剧情的同时也不禁馋涎欲滴。
剧中多次出现的裤带面,在陕西也叫“biangbiang面”,是扯面的一种,面条煮熟盛到大如盆的海碗中,再撒上辣椒面,用热油一泼,就着蒜瓣,那味道真的是“嫽扎咧”!回想起几年前电视剧《白鹿原》热播时,这油泼面也曾吸引并深深刺激了众多人的味蕾。今天我们就来谝一谝这“biangbiang面”一一
渭河流域是我国的小麦原产区之一,面食文化积淀深厚,从宝鸡的臊子面、杨凌的蘸水面到日常吃的扯面、手擀面、刀削面等,还有誉满三秦的“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陕西面条的种类达上百种之多。
陕西人爱吃面,觉得吃面最实惠、最解馋,一天不吃面就好像欠点啥,走到哪里都先要找一找看有没有面食。几年前,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评选出中国十大面条,以面食餐饮闻名全国的陕西却“全军覆没”,biangbiang面、油泼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户县软面、浆水面、扯面等,这么多有名的面条都未入选,这让整天捧着老碗咥面的老陕颇为不爽,陕西人对面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吃臊子面是用小碗端,品的是其“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色,吃时流水端上,长幼有序,是三千年周礼文化的传承;而吃biangbiang面则要端大老碗,一筷子挑起像裤带一样的长长的宽面条大快朵颐,这样才最能展示出三千万陕西人的豪爽性情。
biangbiang面是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通常指的是手工拉成长而厚的宽面条,“陕西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裤带”指的就是它,端起大老碗,放上油泼辣子,三五个人蹴在一起,吃得酣畅淋漓,这才是老陕的特色。
biangbiang面的“biang”字最难写,属于民间创造,包括《康熙字典》在内的各种传统字典都不曾收录,在电脑中也无法直接输入。其字形极为复杂,据说有十多个版本,都以歌谣的形式来表述其写法,从“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直到“坐上车车逛咸阳”,这段巧妙幽默的“biang”字歌谣,概括了biangbiang面的产地、制作工艺要领、食者感受等特征,表现出了秦人大气、豪爽的真性情,呈现出了陕西人为之自豪的饮食文化。
这个字,不是图案,而是文字,笔画繁多(为笔画最多的汉字),结构复杂,文化味浓,而其字音,也是普通话音节中没有的。关于其发音的来历,有人说是面在擀制和拉扯过程中在案板上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有人说面在下锅时在锅沿上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有人说面在捞出和调味搅拌过程中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有人说面在入口时,嘴边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还有人说面条扔到空中落进锅里的滚水中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等,不管咋说,都呈现出一种动态美,让人听其声就能品咂到有滋有味的饮食文化特色。
朋友们,到了陕西,记着来一碗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