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近想做的事太多了。
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写作、健身、英语、pr、听理财课,看心理学报、练字,……都在我的学习范围内,可是想象很美好,现实依然潦草。
但在没有确切目标的日子,我连早起都是困难的,两难的抉择在内心中徘徊,犹豫的片刻,让我顺着困意走了捷径——睡回笼觉或者刷手机看短视频,于是美好的清晨被辜负,带着懒惰和浪费的怨气度过中午,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这一天又付之东流。
人在不知该做什么事时,往往头脑麻木,心理健康出现极低的运行速度。
如果每天的第一个计划就以失败告终,后续工作都会因连锁反应受到拖延,而拖延的本质会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从而泛化到情绪的焦虑,久而久之,虽然我们什么都没做,但却是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
努力并不辛苦,辛苦的是我们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无效的情绪和无效的精力消耗上。
2.
我曾经做过一个“时间都去哪了”的自我学习规划。
首先会设置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接着我会将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所经历每一个小时都会标榜清楚,我到底做了哪些事,包括发呆,玩手机,睡觉这些琐事。早上计划,睡前复盘,结果表明,大量知识的记忆,都在细致规划的时间里得到了高效吸收。
诸如此类活动我都有尝试,一个月打卡写作日,读书打卡计划。得到的结果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更新17篇文章,2万5千字的输出,翻阅6本书。
在细致规划的时间里,质量与产量成正比,产生出喜悦宁静的心境也是无与伦比的。
3.
何为目标,其实真正的目标是确切、可行、有意义。
比如你想要早起,早起是空洞无形的词汇,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几点算早起?早起的原因是什么?做早餐、学习、读书还是跑步,或者你想减肥,减多少算减?内控还是外控?只有当这些疑问可以转化为确切的内容时,才能称为目标,不然都是空想。
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名词——目标设置理论,简单来说,人的行为是由目标驱动的,目标导向行为。
一旦你完成一个目标就会产生一定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不仅强化行为的发生,也逐步增强了自我效能感,最终循环运作,达到自己的需求。
百看不厌的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个道理,男主角安迪以“自由”为总目标,帮助狱警洗钱取得信任是技巧,27年时间凿洞是手段,最终一洗尘埃,获得人间希望。
目标是一种无尽的力量,它可以让悲观者继续前行,让绝望者看到希望。
4.
梦想并不遥远,只是有些人不敢梦 。
我曾经也以为我自卑敏感,但是我还是如愿以偿的去当了健身教练 ,我曾经也以为我肢体僵硬不适合跳舞,但还是毅然的去了舞蹈班,我也曾为我的学历自卑,但事实告诉我也可以专科学历考研一战成硕。
设置合适的目标,将总目标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并朝着小方向去不断努力实现目标,最终超越自我,满足个人需求,改变现状。
大器晚成并非贬义 ,从未尝试才是一生的遗憾。如果你对生活不满,那就用目标实现来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