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内容的人生是不是你想要的人生?
就像那个笑话,长大了干嘛,放羊,放羊干嘛,盖房,盖房干嘛,娶媳妇,娶媳妇干嘛,生孩子,生孩子干嘛,让他放羊,听着很可笑,很讽刺。然而,现在好多的例子无非是从放羊到放羊,无非是中间去过远方,再回来,如同衣锦还乡,变得不那么可笑,不那么讽刺而已,其实,你去远方这一趟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有什么好的作用呢?
前阵子,说单位要搬,提前在那边买了套房,记得最初去的时候,一片荒凉,放眼放去,都能看得到地平线,好多项目蓄势待发,蠢蠢欲动,都等着那第一声春雷,赶巧瞎猫碰到死耗子,也很感谢神的恩典,买在了低点,说难听一点,就是郊区,房子倒是不小,价钱也美丽,最难得是前期还给分了半分地,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后来,大家对这个地都有了浓厚的兴趣,趋之若鹜,都想有块地种点粮食蔬菜,满足一下好奇心。
我是从农村来的,媳妇家也是农村,当时感觉要是能考出来,一辈子都不乐意再回那个穷乡僻壤,太贫穷太落后,真的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世态炎凉,物资匮乏,满满的回忆,离不开拮据。那时,我们有房子,有地,可以养鸡养鸭养鹅,我们吃的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想吃不绿色的都没有,化肥都是后来的),但是那时候,真的没有留恋,没有不舍,我们不想要健康,只想大口吃肉,只想天天过年,印象中每逢酒席上来一盘子五花肉,肥肉得有三分之二厚,流着油,冒着气,现在想想都觉得腻,但那时,真可谓风卷残云,你一个不经意,回头一看,见底了……热不热,嗓子都还没感觉的到,就去了胃里。好像大家卯足了劲就为了吃那一顿饕餮盛宴,还有浪费?还要打包?散席之后,连汤都不剩,都蘸着干粮吃了。那时候,一年养一头猪,鸡一养半年。地多的都愁人。
现如今,人们又开始了返古,希望回农村,一亩地两头牛,养养鸡,种种菜,仿佛又回到了农村。其实我也这样想。其实想想,让父母从农村出来,到了大城市,现在又把房子买回了农村,父母又当成了农民,无非是老家的农民变成了新家的农民,之前一穷二白,现在首付贷款倾家荡产做高逼格的农民,这样折腾到底图个啥?
难不成是没有到达过高点就没有资格谈人生?没有去过远方就没有权利谈世界?
其实现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都不是很差,如果不去接济孩子,老两口吃喝住用绰绰有余,岳父岳母没事儿打打扑克,去河里抓抓鱼,没事儿拿个弹弓打个鸟,抽烟喝酒虽不健康,也都很惬意,地想种就多种点,不想种就租出去,吃自己养的鸡下的蛋,吃自己种的菜,也很享受。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一直鼓励他们进城,和我们一起住。
然而,去了,又有什么改变?
城里人返乡,是赚够了钱回来消费,而土生土长的我们不出去的话就是土著一般的存在,被人瞧不起,自己没有对外界的感知。或许只有镀过金再回来才能显得潇洒,显得场面。其实,无非都是一样,甚至,去过远方的你们早已忘记了花生是长在地里,韭菜和麦子还是有区别的呢。
虽然这样想,还是希望老人们能和孩子一起,哪怕住的近一点,也是好的。不管农村,还是城市,能出去走走,回来坐在墙头边聊天也有的吹不是?
殊途同归,或许差别都差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