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法国作家萨特在他的戏剧作品《禁闭》中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者即地狱”。
剧本中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人,时时警惕,极力地掩饰自己生前的种种,一面又互相“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审。地狱中并没有刑具,萨特用他的笔,让剧作中的人物说出:“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2017年日本的一个短片《态度娃娃》,用六分半的时间展现了人间地狱。
惠丽是一个很普通的女生,从头发丝到脚趾尖都安分到没有任何攻击性,她时时刻刻都在努力地微笑,因为这是一种大多数人都愿意接纳的表情。她克制想哭,想指责,想活得有个性的情绪,因为从小,周围的大人都告诉她要活得“懂事”。
终于,她被固定在这种假面之下,成了一个只有微笑这一个表情的娃娃。但身边的人并没有觉察出任何异样,因为一直以来,惠丽的“标签”就是一个负责微笑的人。
果然,这张笑脸就是一种普世的存在,因为招牌笑脸,她被唱片公司制作人发掘,培养成了一个万人跟风的全民偶像,大家都在争相模仿惠丽式娃娃笑脸。
惠丽一直都不喜欢自己这张面具假脸,她一直都是怯懦地低着头,即便在她风靡全国的时候。
在一次大型现场演出的舞台上,她终于鼓足勇气,用话筒敲碎这张时时刻刻都在刻意讨喜、刻意取悦他人的娃娃面具。
到此为止,短片的走向还是励志鸡汤型的,只要有勇气毁掉一切,就可以找回初心,做回真正的自己。可是优秀的作品绝不是千篇一律地讲童话故事。
这部六分半的短片获得了2017年[Fabulous Four]最优秀奖、观众评审奖。为了发掘各地最有前途的导演,每年亚太广告节(ADFEST)会邀请各路年轻导演和副导演提交各自的剧本参赛,[Fabulous Four]属于新锐导演莲花奖(New Director Lotus)下的一个子类别,意在为行业新人搭建一个崭露头角和获得认可的舞台。
整支短片的色调一直刻意展现地阴郁、沉闷。在镜头闪回到惠丽的童年时代时,男同学踢足球,撞碎了金鱼缸,她虽然通过乖乖女的方式,用力微笑者告诉男生,“没关系,再买一个就行了。”可等到只剩下自己的时候,却是哭着在后院埋了那条死去的金鱼,那可能是唯一了解真正的惠丽是什么样子的生物。
画面中,小惠丽撑着一把明黄色的雨伞,这个明亮到显得招摇的色彩,在短片中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惠丽还懂得自我表达的时刻;一次是在唱片公司拍摄海报时,不由自主依照他人的指示立正摆拍,背景板是一大块靓丽的明黄色。
这是一次别有用心的颜色设置,那个无人知晓的自我,早就已经溶解在“他人关注”中了,无迹可寻,所谓的真正的我,不复存在。
所以才会有短片的精彩一幕,在敲碎娃娃面具之后,里面空无一物。
《态度娃娃》的海报风格不禁让人想到《黑镜》系列。
《黑镜》的第一季EP01,英国皇室最受欢迎的公主被绑架,绑匪要挟首相必须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和一头猪性交。
豆瓣网友对第一集的剧情有一篇题为《我应为他人牺牲到何种程度》的剧评,虽然细看全文,确实是有不少不错的观点,但是这个题目却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因为剧情中首相最终痛苦地完成这个难堪作呕的性交过程,并不是出于想要拯救公主的人性伟大,身为首相,在政治的权衡下,他必须遵守规则。首相这个身份,本就是依附于“他人”,他需要民众支持率。
他人很快会忘记这件诡异的事情,华尔街、美联航、全球变暖,有太多可以更新谈资的事情,而首相依旧要依附他人,在镜头前展现夫妻恩爱和亲和力。
可是在没有他人目光聚焦的个人空间之内,已经无法修复的婚姻只能自己承受,彼此折磨。
这是这一集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背面,一个他人目光触及不到的,并不光鲜的背面。
而在《态度娃娃》中,惠丽第一次亮相,就已经是一个娃娃面孔了,尽管中间闪回的童年镜头里,能够看见她原本真实的皮肤质地,但拍摄镜头都特意地拉近成大特写,局部呈现她的嘴巴。所以,从始至终,镜头外的我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惠丽长什么样子。
别人,其实没有你以为地那么在意你,往往,每一个个体,除了对自身之外,都只是“其他人”,唯一不同的只是“其他人甲”和“其他人乙”的区别而已,在其他人身上寻找谈资是人类的共性,但他们不会像纪实性纪录片一样长久地关注着同一个人,他们关心自己新做的指甲胜过一切。
每一个个体都是他人生命中的龙套,但是不自觉地活在“他人的关注”之下,把这种关注过分强加于己,那么无异于早就一座囚禁自身的地狱。
惠丽告诫台下的粉丝,不要像她这样,可是惠丽并不是个别少数,她代表了大多数。
在萨特的剧本中,三个主人公在世俗定义上都是所谓的“坏人”,生前有种种种劣迹。
而《态度娃娃》中的惠丽没有这样的角色设定,她普通到像生活中的任何人,普通到有些无辜。所以,每个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都身处地狱之中,而不自知。
即使亲眼目睹了惠丽失去自我的过程,人们依然盲目崇拜。而惠丽也没有了找回自己的真面目的愿望,她在“他人的关注”中无知无觉地麻木度日。她靠“他人”活着,或者说她的生活,只剩下了“他人”。
马奈在上世纪的油画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中特意设置了赤裸裸的“他人的注视”,但是画中的裸体女人依然神态自若,那样的生命,自由地像个天使,无比美丽。
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只能祈祷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屿,连天连海,遗世独立。
70多年前,萨特就说出了“他人即地狱”;70多年后,文明推演,人类依然活在地狱之中。人性,进化得多么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