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一过,再过回独处的日子,逐渐发觉内心很难再如以往平静,在家庭关系中,这种感觉到是不明显,一个人时,竟有了一种杂糅着孤独虚无烦闷的滋味,也许是追寻目标的缺失,意义感的匮乏,死亡不再遥远的巨大背景,出现在人生调色盘上。
大多数朋友表现为“再不狠狠赚一笔就老了”之类的呐喊,也许从内心里,很少有人能接受平庸的一生,我也应该是如此。如果一事无成,或者没有达到某种巅峰体验,危机感就会来袭。
听说应对中年最好的方法,要么让自己忙碌,要么生孩子。生孩子当然也是让人不得不忙碌,在忙碌中用充实感,对抗意义的虚无,真的有用吗?大概只是让人暂时忘记这个问题,没准就直奔老年了,不知道进入老年的朋友们,还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仔细想想,刚刚退休的那些长辈,心理上的不适应应该比这严重,或许有个爱好,特别热爱的那种,会抵消这种心态,再次让自己忙起来。
就算是在寺庙中出家的日子,我是忙碌充实的,每天作息有规律,虽是追求寂静,但也是另一种充实。而且人在草木少林之中,多少会有些内心滋养,同修之间的交流,维持社交的需要,也是必须的。
看看自己现在的日子,或许是太混乱了,在一个看似与世隔绝的环境,想让自己“隐居”起来,现在回想起在钟南山遇到的那位便衣道长给的忠告是有道理的。在世间没有取得成就就去隐居,是不太合适的,深山的日子,没有强大的内心,精神是会出问题的。
或许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作的不能持续,自律的困难。自己应该从来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这从读书时代就有所提现,很难维持规律的生活,做事情也难以坚持到底。但在每个时期都总有疯狂投入的事。
或许真正只有写作才能满足自己,能体验创造不同的生活和宇宙,保有新鲜感。但持续的写作,自律的写作时间,是最大的问题。有时候在脑海中构思却难以落到文字上,好像有个无形的屏障在阻隔自己,心理上在努力冲破这种屏障。想着要是冲破了,自己说不定就能写到老,一直冲不破,蓄积了不少力量,但怕的是,这种力量会突然消失,自己就这么放弃了,一直堕落到老。
发自内心的写作是愉快的,意识流更是无与伦比,可写作能力没有在练习中得到归训前,是没有能力驾驭这种境界的,只能私下乱写娱乐自己。
要在这条路上出真正的作品,还是得不断练习。一想到练习,就像义务教育带来的心理障碍在作怪一般,抗拒归训。
果然在年轻时的经历,就在在青铜时代塑造出的人格一般,让自己第一次有金属质感。但金属不是石像,在炽热中,还能重新塑造。对,练习就是让自己重新炽热起来,通过写作来重塑精神世界吧,现实生活也会因此丰满起来。
每天写一写,抛开写作营的框架,看看低头一步步走,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