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回家的时候,路过小区后门小广场,广场上都是老人、小孩、中年人以及来来往往的年轻人。因为等婆婆买菜,所以在小广场边上站了一会儿。
站在边上,我喜欢看着不同的人来来往往,突然看到有一对情侣在站在广场中间,并且是抱在一起。他们旁边有一些来来往往的人会侧目看他们,但他们还是抱了大约四五分钟后才放手。
看到这一幕,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和我老公拥抱了,而且是站在人流中间。
曾经,我们也是学生,我们眼里只有彼此,分别时难舍难分,希望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一起。
可是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一起了,但我们早已没有时间和心境亲亲我我搂搂抱抱。
出现这种转折的节点在有了孩子之后。
因为自从有了孩子一年多以来,我们一直忙于工作、照顾孩子,从来亲密接触,亲密交流也几乎为零。逐渐的,我们似乎越来越喜欢对方,看对方也觉得一身臭毛病,对对方没有耐心,说两句话就把天给聊死了。
四月份的时候,我知道我不能让我们的关系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因为当时我看了一篇艾小羊写的文章《有多少人,做了父母就忘了如何相爱》。
艾小羊说她在上海新天地看到一对外国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坐在露天酒吧的门口,一家人正在吃吃喝喝。正在夫妻捧杯,深情对视的时候,小一点儿的孩子开始哭闹,她原本以为那对外国夫妇会马上去管孩子,但事实上那对夫妇只是简单地安抚了孩子,然后就无视孩子的哭闹,继续捧杯接吻。
小羊说她被那一幕深深打动了。我也被打动了,因为这才是我渴望的婚姻生活呀。
可是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我和牛奶先生是研究生同学,恋了4年结婚,基于我们三观一致以及长期的爱情基础,所以婚后的生活还是挺和谐的。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定居的城市都不是我们的老家,所以生活的城市除了朋友,没有家人的参与,这就等于我们婚后的生活和恋爱时期的生活基本是一样的。
直到去年,我们的孩子出生。生活每天无休止的忙碌起来,尽管婆婆过来帮我照顾孩子,但我们除了工作,其他时间都需要喂奶、换尿不湿,带孩子上早教,陪他玩耍。
起初我们也觉得幸福,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人生一个重大的关卡,而且还收获了一个健康美丽的小天使。因为这份幸运,即使再身心疲惫,每个夜晚要起床很多次,但我们依然心存珍惜与美好。
可是生活本身并不是美好的,在忙碌与琐碎中打转的人,总有一天会迷失其中。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们的生活只有工作和孩子,曾经的浪漫和甜蜜早已随风而逝,被存在了记忆里,而我们现在唯一的连接就是孩子。
也许有人说,婚姻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夫妻搭伙过日子,一起养孩子。
在我的父母那一辈,他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相亲认识,然后结婚。婚后一起努力赚钱养家,生孩子,养孩子,把孩子养大成人。一辈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
可是一辈子这么长,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曾经没有反抗过“孩子是夫妻唯一连接的生活”呢?
艾小羊把这种家庭起了一个名字,叫“育儿互助组”,就是说一个家庭只是一个团队,目标就是养好孩子。
可是“好孩子是爱出来的”。在一个缺爱的互助组,如何养好孩子?
看外国电影的时候,总会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阳光已经照射到厨房,一位母亲穿着职业装给三个孩子做早餐,并嘱咐今天的这种事宜,然后孩子的父亲走进来,先是走到孩子的母亲身边,无视孩子的存在,深情一吻。
孩子们并不会感到害羞,而是会心的彼此微笑。回忆童年,父母在孩子的面前秀恩爱的时候也是孩子最幸福的时候。
记得小时候,我家种了许多菜,所以要经常挑水浇菜。每当这时,我爸都会说和我妈说,等他下班回来他来挑水。所以每当要给菜地浇水的日子,我妈就会对我爸说:今天能不能回来挑水?那天下午,我爸肯定会尽量早点回家。
我发现,无论是国外的恩爱方式还是传统的表达爱的方式,其本质只是一点:夫妻之间一定要有爱,并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说到这里,我还有个发现:原本我以为我与牛奶先生的夫妻关系没有点紧张了,但现在看来,没那么糟糕。因为我们之间有爱,也有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
就像今天早上,上班之前,他问我,身上的有钱吗?要我留一点钱吗?
我说:不用。
他说:你上班,身上要备一点。
我说:好。
像这样的小事我还能想起很多很多,也许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
所以现在这种缺乏生机的平庸生活突然让我感觉没有了爱,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爱了,而是在他表达之前,我早已在心里假设好了一种理想的、充满爱的生活,而当现实并非如我所想的那样,我感到失望,也开始对这种生活充满怨言。
虽然我现在才理解了这一点,有了孩子以后的婚姻生活的确比从前想象的差些,但要比现在发现的好些。
体会到这一点,我才心安,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来了,因为我和牛奶先生从来都没有移情别恋,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呀。
\END/
嗨,我是林蒙,谢谢你看到这里,记得在评论中留下足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