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以前经常说自己是个不善于做计划的人,问我目标是什么,往往得不到答案。因为我是压力恐惧者,在无压的状态下往往会收货更好的结果,这样随性,顺其自然的过不好么。可是我最近在反思,也许目标真的很重要,因为,随性得过,也并不那么开心。
最近有三个同事的故事对我的触动挺大的。
02
第一个,S君。
我第一次见到S君是在工作的第三年。我作为校招的学生,在这个庞大的企业做了两年不轻不重的事情,才被委派了件相对比较正经的业务,这个业务全中国区只有我这么一个刚经过培训的“小姑娘”,可见这个业务有多重要。整个业务的售前、执行、售后全由我一个人负责,只是在执行阶段需要协调另外一个部门的人帮助我做一些现场测量的事情。S君就是那个部门做现场测量的工程师之一。
我这个人,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虽然项目里我是负责人,但面对这些资历比我丰富又比我年长的工程师们,往往摆不出架子指挥他们做什么,所以在这两三天的现场测量过程中,我自己往往亲力亲为,有需要重测的地方也不好意思再辛苦大家,其中经历的困难和身体的伤痛都是一笔辛酸的财富,这是旁话,不表。
一般的工程师往往机械的执行我的需求,但有时并不严格,对于他们的偷懒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我一直觉得这种现场执行的工作真的很辛苦。S君和别人不一样,首先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特别积极,他不是简单的执行我的需求,他会在执行的过程中思考这个动作的意义,与我探讨。如果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的不准确测量,他会主动的提出再测一次。有S君在的项目,我往往会轻松很多,也更有干劲。
S君很喜欢提问,问我很多这个业务相关的问题,即使我认为他的工作内容可能永远也用不上这些,不过因为有人对我的业务感兴趣,我也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有点价值,总是毫无保留的与他解释。项目结束后,他找我拷走了这个刚起步的业务相关的所有资料。
按一般励志小说的套路,应该是这个业务后来发展壮大,S君自学成才抓住机遇,成为这个领域的大拿。不过这不是小说,现实是,这个业务一直不被中国区看好,只两年时间就销声匿迹,我也早已开始负责其他的业务。
那个项目结束后两年多,S君转到系统方案部门,跟我成为了一个团队的同事。我当时就有一种“我就知道”的了悟。虽说是同一个公司,享受同样的福利,但是执行与方案两个团队就好像幕后与幕前,好像供电局里爬电杆的和坐办公室的区别,风光的往往是幕前的,辛苦无名的总是幕后。这对于原来做执行的人,往往算是一次华丽的转型,一次成功的职场升级。我认为这是S君应得的,是他自己赢来的。
在这个期间, S君仍然是求知若渴的态度,喜欢接触新事物。当时我负责的产品仍然属于公司的边缘产品,虽然必不可少,但是销售额太少,市场需求量不如其他产品,往往也不受重视。S君在以前做执行的时候就积累了一些知识,转来之后也会主动问我相关的问题,竟然快速的成长为了他所在区域该产品的大拿。
又过了两年多,我听说他要转为销售的消息。这次有一点点惊讶。突然发现,看似是S君天生主动学习的性格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他带来了职业发展,其实S君自己可能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也许5年前在我们做现场执行的时候,他就再为有一天成为最前线的技术型销售做准备。毕竟在我们公司,从幕后的现场执行人员转型成为主流业务的销售是比较少见且困难的。
S君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企业打工者,但是我佩服他,虽然他没有成为什么大经理,没有手下管着多少号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平凡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些现在职场中少见的光辉。开始我佩服他,是因为他工作多年还抱着积极热情的态度。后来我佩服他,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这两个品质,现在,已经工作多年的我,很惭愧,并不敢问心无愧地说“我有”。
03
第二个,N小姐
N小姐辞职了,今天是她的Last Day。
我跟N小姐不算很熟,虽然工位很近,但今天才知道她辞职的消息,我很惊讶。许久未曾仔细的打量她,瘦了很多,她说因为前一段时间老失眠,诊断说是焦虑。我深有体会,我自己也偶尔失眠,也是焦虑,其中的痛苦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办好离职手续的N小姐无事一身轻,她洒脱的告诉我,因为焦虑失眠,对自己影响很大,索性就辞职回家带娃,而让她焦虑失眠的原因,由她轻描淡写的叙述中,我得知,应该就是工作。我并不奇怪,因为公司组织架构多次的变动,N小姐现在的工作应该与她理想的工作大相径庭,工作得不开心,何必再继续。而她也表示,回家后,也不会排斥其他的工作机会。祝福她能找到称心的工作。
我一直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抱怨者,但确实最近工作的不开心,也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原因很多。但我做不到N小姐那样洒脱,自己处在一个舒适区,想动又不愿动。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单身,没有家庭这座靠山,任何改变都充满着不安全感。当然,对于习惯改变的人,这只是一个借口,我也盼望着冲破瓶颈,又不想一时头脑发热做出冲动的决定,如何Move on, 我没有答案,还在寻找。
04
第三个,G先生
称他为先生,因为他现在是一家国内著名私业的高层。
G先生与我同龄,出生在八十年代末期,在娱乐圈里,这个年龄层已经是占据半壁江山的扛把子;在互联网企业也可能是公司大牛,手下带着多少号小弟;而在一般的传统且规模庞大的企业,顶多混到个青年骨干已值得沾沾自喜了吧。
我们同一年本科毕业,同时进入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相比于其他研究生、博士生、海龟这些同年进来的其他校招生,G先生和我算是最“年轻”的,G先生的学校貌似也不算知名,总之以我弱弱的记忆力,搜寻不到G先生初入职场时有任何亮点的客观条件。
G先生健谈,有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的自信, 在简历漂亮的众多新进职员中,也不乏为一颗闪亮的明星。
没多久,G先生辞职了。意料之中,这本不是他的舞台。这一跳,在500强的名单上跨越了大半。G先生的新职位我有点惊讶,按照我以往对这种职位的理解,应该是具有相当行业经验的人才能胜任,即使不是,也应该是常春藤海龟之类的精英少年。而G先生,从一个职场菜鸟,一干就是5年。
最近,听说G先生又辞职了,这一次跳的更高,直接接触的都是他曾经服务过的公司C-Level的层面。内有娇妻爱儿,还未到3开头的年龄,实在是现实版的人生赢家。
工作这些年,常听到售后抱怨售前,售前抱怨市场,市场抱怨战略,一层接一层,往往都是觉得自己每天辛苦的干活,别人站着说话就把钱挣了。这些抱怨别人站着说话就赚钱的人,往往都不怎么会说话。
我不知道G先生是不是站着说话就把钱挣了,但说话一定是他的强项。成功的人一定有其原因,我并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也并未真正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对G先生是否担得起这份荣耀,我不予置评。与G先生不长的共事经历中,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我开头提到的那与其年龄不符的成熟的自信。
无疑,G先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是有着清晰的规划,并且因为自己天生的优势,跳的更快,更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觉得他与S君一样,都是目标清晰,善于把握机遇的典范。
05
“知道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S君、N小姐、G先生的故事也许只是各位看官的一份在上班路上的鸡蛋灌饼,吃了精神百倍,但很快又饿了,不吃也死不了。
我希望有一天能有一篇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