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琐记

       

                            序

    笔尖的记忆远远快于时间的流逝。而带着浅浅乡愁的滋味可能就是脑海中那些橡皮擦也擦不去的回忆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愫心缘。那是血液中自带的,因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注定是属于这里的,72年秋月即将临盆的母亲左手拎着大包小袋,右手拉着正在蹒跚学步的哥哥挺着十月大肚,忍受着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煎熬赶回娘家分娩,也正是在那一年我便于太原结缘。这儿成了我的出生之地,我的第二故乡。

                  绿皮车的记忆

    儿时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放寒暑假回太原了,那时会开心的叫嚷着要回姥姥家了,那溢于言表的高兴劲也着实让身边的同学小伙伴们露出羡慕之情,因为这可是要坐火车去看望姥爷姥姥,当时的那个年代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何等时髦快乐又奢侈的事情。能坐火车出门的同伴来说也是少之又少。一路的风尘与疲惫都被激动所掩盖,每每与伙伴们聊起坐火车的过程那叫一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都是兴奋都是欢乐,那沿途的风景那车厢内的趣事都是话题,咀嚼多遍也不觉乏味。那时的火车异常的慢,经常会拖延晚点,往往一坐就是二十多个小时,旅途的疲惫根本阻挡不了对亲情的渴望,每次当火车徐徐进站的时候,我们都会将头探出车窗,在月台上搜寻舅舅姨姨们的身影。当看到亲人们挥手召唤的时候,妈妈总会说我们到家了,那份轻叹的自语是激动的也是塌实的。细细想想我们回姥姥家也是有数的,不仅因为距离遥远,也因为那个物资匮乏经济不宽裕的年代,每回去一次也是家里不小的开支。所以我们分外珍惜和享受每次的重逢相聚!舅舅在铁路工作,我们每次回去也享受到了所谓的铁路家属的待遇,不用排队进出站,而是早早的从车站职工的入口处提前进了站台,这也算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特殊礼遇吧。每次的返程都在深夜,那时的交通工具远没有现在便捷,乘坐绿皮火车也就成了我们那一代人的专利,记忆深处车站永远都是人流最多的地方,即便是在深夜月台上也依然人潮如海,每次的上车就像是一次冲锋的集结,当车厢门开启的一刻,人们便蜂拥而上,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气味都扭曲交织混杂在一起,没些体能还真是上不了车。这情景让人触目惊心依旧历历在目。我们由于不用排队进站,也就方便了每次提前登上车厢,亲人们帮忙安顿好行李,还能抓紧时间在多说说心理话。那些亲情话语是永远也说不完诉不尽的。车轮启动的那一刻内心是复杂伤感的,每次的洒泪离别也就都成了抹不去的记忆。这分别的泪水和不舍的情感也都感染影响着我们。让我们这些晚辈们也读懂了亲情的可贵!也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不愿看到分别的场景,因为我怕伤感也怕落泪。友情会老化,爱情会分离,我想惟独亲情是永恒的吧。

                    柳巷记忆

    在太原市的老街巷中,柳巷是一条历史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老街,具说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也不知为何会有这画意诗情的名字,或许数百年前这里街畔两边就是杨柳依依,小桥流水的安静巷陌,随着岁月的流逝,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此处,渐渐地繁华喧闹了起来。周边也就慢慢形成了商业圈的模式。自古晋商举世闻名,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商业繁荣,这里依稀可见晋商遗风。我愿意把记忆停留在童年,喜欢选择性的记忆,因为那时的一切都是开心的美好的。周围的环境是淳朴自然、亲切的。那时的街景和民生百态是融合在一起的。那些绿柳也不知更换了几代却依然笑望春风。你就生活在这条街上,这里每天发生的一切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生活中,是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气中弥漫的烧土面与下水井混合的气味,这就是老百姓生活的味道,闻着舒服呼吸着自在。洒落的烧土与煤面掺杂混合在一起,被车轮碾出的曲曲弯弯的车痕看上去也是最美的街景。卖冰糕的大娘操着浓郁太原方言的叫卖声是亲切的,掀开箱盖,再掀开厚厚的小棉被,那缓缓袭来的凉气,咬上一口冰砖暑气全消,就是不买看看都是快活的。

  现在的生活好了冷饮品种也多了,但惟独缺少了童年冰糕的味道。火烧芝麻烧饼的香味也是记忆中追寻的味道。酥脆油香的饼子现在想起来都是可口难忘的。每次回去姨姨还会带着我们去老香村和稻香村糕点铺去购买那里的点心,一进门就会被满屋的糕点香气所吸引。当时的呼和浩特远不比太原繁华所以商品的种类也相对的单一,商场和小铺的糕点品种也永远是传统的那几样……槽子糕、江米条、糖球、桃酥、饼干,远没有这里货品种类繁多可口,也没有这么多传统的百年老字号。所以这些精品糕点的味道也是我对柳巷街头的记忆了。儿时留给我们味觉上的回忆其实太多了,每次回去兄弟姊妹们都会跑到街上去吃豆芽炒灌肠,开始我一直以为那是肉食小吃,其实不然,它是以荞面制成,上笼蒸制而成的,半透明状,色泽发灰富有弹性。加以豆芽爆炒再加上蒜汁,真可谓风味绝佳!让人回味无穷,只要每次回去这一口是跑不掉的。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回到太原,每当行走在这熟悉的街道,我都努力把曾经儿时在这里的味道所编织。味泽甜美,皮薄馅大的老鼠窟元宵、香味四溢,口感绵糯的六味斋酱肉、还有飘着宁化府醋香的炸酱刀削面、绵软、香醇可与内蒙羊杂碎媲美对羊杂割汤、还有那些许许多多街头巷尾无名的街边小吃……这些都是我难以割舍忘记的回忆。 

                柳巷记忆~全家福

    柳巷照相馆一个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承载了千家万户时代记忆的地方。每次回到太原姥爷总会召集家里人去柳巷照相馆去照一张全家福。每当看到那些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都会感到那种亲人间浓浓的亲情,看着几代同堂的温馨场面,整个大家庭都充满着快乐、温暖与祥和。




这边的亲人多,俩个舅舅四个姨姨加上我们这些表兄弟姐妹全家当时老老少少28口人,也算的上大大家庭了。有记忆后的合影姥爷姥姥在正中居坐,妈妈姨姨们在第二排,爸爸姨夫们在最后,晚辈们则围绕在姥爷姥姥的四周,我和哥哥因为不常在老人身边,每次都会安排在姥爷姥姥的旁边。那份殊荣也是难得而难忘,心情也是激动而幸福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美好的时光也都定格在脑海中、影集里,成了最美好的记忆。每一张全家福都是幸福的印记,每一张温情的时刻都记录着美好的瞬间,这当年最简单的家庭互动的方式是让家人团聚。让爱凝聚的最好表达。每每翻阅都会体会到珍惜的意义。让我们也更懂得幸福的含义所在。有时看着相片中那些熟悉的身影和故去的亲人,心里总会涌起思念之情。其实全家福也如同大树, 照片中的祖辈们就是树根,父辈们则似树干,后人则是枝叶花果。无论岁月更迭叶落叶换,家庭的这棵大树定会在先人们的福荫护佑下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更多繁衍到其他地方树苗也坚挺的成材再异地他乡开花结果。-----这些点滴碎片的场景串起了我童年的柳巷记忆。

                姥姥家的四合院


    姥姥家住在五拐巷的 4号院。它位于繁华的柳巷,出口一个向北,通到鼓楼街;一个向东,穿过小水巷就到了柳巷大街,它正好坐落在两条巷子的中段。这院子是坐北朝南标准的四合院,姥爷家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近20年。这处院子真正主人是个姓黄的地主老财,因为出身不好处院子在文革破四旧的时时候被政府没收了。后将该院子改成了先锋幼儿园。(80年代后期落实政策这处院子据说又归还给了人家)姥爷一家当时因为人口多,大舅参军我们又是军属,在那个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年代,政府就把姥爷家也落户到了这里,分给了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所以我们家是地道的外来户,黄姓一家则被安排在东侧的2间半房内。其余的东、西、南房则归幼儿园所用。一处院落三家居住生活,所以这个院子不仅记录了长辈们的生活轨迹,也保留记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在我的眼里这是一个亲切悠久,古老柔美、简朴宁静、岁月斑斓、充满故事的院子。轻扣黑幽暗亮的门钹,推开双扇红漆班驳深重的大木门,那吱呀沉闷的开门声如同年迈老者的低吟,门框散落的灰尘在阳光的斜射下,清楚的可以看到它飞舞的样子。粗壮的门杠静静竖立在门后。穿过黝黑的门洞,东西两侧青砖高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的清凉。静默幽绿的苔藓嵌在墙缝中、角落里,柔和安静的守侯着老墙的岁月。迎面青砖重檐,灰瓦罩顶的影壁墙厚重而古朴,时光的流逝已经记不清它上面所刻画的文字与图案。但任凭风雨沧桑它始终守护着院落!见证着院落的兴衰与变迁。



影壁的左手方便是院落的小门,穿过小门院内砖崐墁地,青石作阶。四四方方的院子干净而整洁。这个院子应该属于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庭院中的东边中央一棵叶茂粗壮的柳树垂直伫立,曼妙柔嫩的柳枝,伴随着阵阵微风,舞动自己纤细的枝条。垂下的丝绦吮吸着温润的空气,那是一种自然宁静之美。这院中最夺风景的便是它了,现在想想当年种植它也一定是有寓意的,古时就把柳树视为祛病消灾的吉祥之物。俗话说“东柳西桑,进益牛羊”当然也有“柳暗花明的象征吧。这些讲究其实都离不开吉祥之意。细细想想家族的兴盛,人丁的兴旺也是有讲究的呢。

  方方正正的院子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房子,一色的青砖黑瓦。屋脊上方都放置了用来驱邪避祸神兽,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物件也增添了一些旧时的神秘与美感。北边青石台阶,悠悠地泛着青光,台阶上五间半的正房一字排开, 房前有廊可遮避风雨;廊顶与地面用木柱支撑,褪色的木柱上泛出被雨水冲刷过红色对联和福字的印痕,屋顶垂下的多条细绳与地面固定,上面爬满了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这些攀爬型草本植物,藤蔓缠绕、开枝散叶使得房前就像挂了一面绿色的苇帘。牵牛花夏秋两季相继开放,花期长。许多争相斗艳的花都相继凋落的时候,它们依旧花开灿烂。这满目的绿色不仅是院中独特一景,也成了驱暑纳凉的屏障。姥爷家住的是靠西的三间,东边的两间半正房住的是真正的房屋旧主人黄姓的一家人。两边的住屋被一堵临建的半矮砖墙区分开来。台阶下木箱中的两株绿植也透着勃勃生机,一株绿衣婆娑、浆汁甘甜的无花果树,一株叶影参差、粉红骇绿的夹竹桃花。给简朴的院落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夹竹桃比较常见,因为花虽艳丽但是听大人们讲它的枝叶,花朵和果实都是有毒的,也就是全株有毒,要避免误食,所以我们很少去碰触它。无花果在内蒙确没有见过,所以甚是新奇,每次果实熟的时候,姥爷都会亲手摘下几枚,让迫不及待的我尝个新鲜。那特殊的香气和甘甜的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矮墙的砖垛上放着的草花在陶土盆中也竞相吐艳。木凳上的水盆、缸中百尾热带鱼,红绿灯、斑马、七彩神仙……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惹人喜爱。就连水盆中那些红色的鱼虫和绿色的水草都别有情趣,那些鱼缸中散发出特有的鱼腥混合的味道也闻着那么新鲜。看着那些相互追逐的鱼儿它们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观者相乐。

与树上唱着欢快夏日情歌的蝉儿构成和谐之美,给炎炎的夏日带来几许画意诗情。

正屋的厅门是暗木色的双扇门,中间细细的窗上有棂格糊纸,侧房的窗户上半部是花格木窗微微向上半开着,下半部是透明的玻璃,散落的光斜映在玻璃上,那些窗台上的花草在阳光的照射下也显得古朴而生动。因为与西边的房屋相交,加以廊前绿植的遮挡所以夏秋的时候屋里的阳光并不充足,尤其最里面的房屋光线更是暗了很多。三间房屋一通到底,房间有深度没有宽度,现在想想也并不是宽敞。就是再这样的条件下姥爷姥姥拉扯了妈妈她们兄弟姐妹7人,当年的艰苦也是可想而知。房中并有华贵的摆设,都是简单的家具,屋内干干净整洁。这与勤快的姥姥、姨姨们是分不开的。妈妈就是爱美洁净之人,家里永远都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看来这与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直接关系的 。外屋即住人也当餐堂,中间的屋内靠窗是搭建的床铺,床铺的两边也是用镂空的木栅相隔,中间拉住布帘就成了起居之所。这也是我们每次回来居住的地方。床铺的对面摆放着当年家家户户传统的木柜,上面陈列着一些生活用具,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三层上釉水墨画的瓷制食盒,淡雅的色调带有古风的气息给简单的屋内增添了几分雅趣。

                    姥爷的宝贝

    姥爷姥姥的卧房在房屋的最后一间,大人们也都不能随便进入,这就是传统的家规。因为我们年龄小在屋内经常来回的追逐嬉戏所以对这房间也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忆。但有几处地方是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入门正对着的一扇嵌在墙内的壁柜,窑洞型的半圆外框,门板上刷着白漆,上面是一副老式的搭扣环锁。因它与家具有别所以显得颇为神秘,表兄弟们总会调侃猜测说这里应该当年地主婆家藏宝贝或者是通往另一处的秘密暗道。因为是老房所以房间那种特殊的潮湿气息与纸墨相混合的味道,闻着特别的有岁月感,也只有在这里会出现的气味。可能这就是姥姥家的味道吧。

  还有就是墙壁上的挂画了,那两幅姥爷父母的画像是姥爷亲手画的。黑白素描画像中的先祖慈祥而亲切,现在还能隐隐的记起画像中的外貌形象。姥爷的姑父在过去也是有名的画家,得于家里的熏陶姥爷的书画也是很有造诣的。尤其是工笔画更是功底了得,只可惜留下的作品太少。记得过去与父母的书信往来都是蝇头小楷,那毛笔字不仅工整更是漂亮。现在家中的旧照片中还可以看到姥爷漂亮的文字注释,那些熟悉的文字现在也成了一种追忆。另外一副画是传统的工笔画,泛黄的宣纸上栩栩如生的小鸟振翅欲飞,那灵动鲜活的样子,素丽典雅的着色惹人喜爱。后来这幅画由于时间久远残破了,被喜喜哥重新装裱保留了下来挂在了自己的家中,这也算是对往事的一种纪念吧。

        墙壁上另一处抢眼的便是那把日本军刀,这是把老物件。它与其它的军刀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把双鞘的军刀,它的背景和由来无从考究,只知道这是姥爷义子送给他的礼物,平时它就静静的悬挂在卧房的墙上,从不让我们触碰,只能站在原地翘首仰望着。刀鞘及护手的外形非常精美。外观有皮革包裹,缝制精细。记忆中我也曾几次目睹过它出鞘的真颜,也为它精美的工艺所折服。刀身很窄抽出的一刻能感受到它冷冷的寒气。这是采用精钢作为原料,锻造及淬火的工艺十分精良,因而强度很高;刀刃锋利,波形的刀纹和血槽清晰可见;让爱刀之人一眼望去赞不绝口,爱不释手。但我从心里却是抵触的,虽然我喜欢它的工艺和造型,从心里就认为这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但一与兵器和武斗联想起来那点喜爱之情便索性全无。所以对它的态态度始终是冰冷的。刀也好剑也罢那些都是伴随着将士们在沙场上争杀的利器,无数的名刀利剑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我骨子里属于那种不喜暴力,崇尚和平反对战争和杀戮的人。所以我从小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武器、兵刃,也不能像其他孩子如数家珍的说出自己喜爱的兵器。我就一直把这副军刀当成我眼中的工艺品。并从内心深处不让那些血腥的东西亵渎它的存在。更不愿知道在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有过什么样的丰功伟绩.....姥爷去世后这把军刀物归原主又回到了他义子的手中,也算是找到了它最后的归宿,至于它的那些故事也就任凭它现在的主人去讲解吹嘘吧。

    茶几上的那台老式唱片机静静地躺在那里,深墨的绿色机身带着历史感。透过那些细密均匀如线,一圈又一圈的胶片轨迹,曼妙悠扬的音乐流淌出来,充盈着房间之中。姥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这样的影响下家人们的文艺才华也都是出类拔萃的。听妈妈回忆说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家里面的人个个在单位和学校都是文艺骨干,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火红的芳华岁月,那些旧梦就在眼前。我依稀听到了姥爷舒缓轻柔、亲切自然的口琴声、听到了空中悠扬悦耳、宛如天籁姨夫演奏的手风琴声、听到了妈妈与同事们铿锵有力、激情洋溢的红色歌声,看到了姨姨们手持红宝书腰系红绸气势之磅礴,恢宏无比、狂热亢奋的忠字舞步。那地板上有节奏的踢踏声和被震起的灰尘都掩盖不住她们的神圣与庄严!……那些不同的韵律、不同的声音在耳边眼前蔓延开来时而高亢、低回、悠扬、激昂,心随之起舞让我的思绪也融进了音乐的海洋也波动了我每一根神经。所以在那个年月我们这个家里是不缺少文艺气息的。让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里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现在还可以感受到唱片在耳畔回荡的乐曲,让你思绪翻滚、魂牵梦绕仿佛昨日重现,让人亲切如故。想想那些牛皮纸袋中的黑色古朴的唱片不仅承载了往事的回忆也是在那时开启了我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喜爱,也让这些如花如诗般的往事,不经意间就滑落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久久的挥之不去。

                院子的真正主人

      东边住户的黄家房屋结构也大致如此,他们家给我留下的记忆只有灰暗的色调。好像总把自己严实的包裹起来,不让人们看到本来面貌似的,他家一直与我们保持着距离,也保持着神秘的色彩,我总感觉这是一家非常有故事的人家。他们与这个院子始终格格不入,不相往来。所以我们表兄弟姐妹们总在猜测他们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每当夜幕降临他家房中总会发出幽暗昏黄的灯光,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让人不敢直视就怕浮想联翩。灯带给人光明,但是这样的灯光让人感觉诡异也给这所小院的夜晚也带了一丝“邪魅”的氛围。他们家人并不经常出门,但有几人还是有些印象的。记得一次深夜,我们表兄弟们在院中捉迷藏,身后突然出现了激烈的敲打撞击声,回头一看见是一位老太拄着拐杖,身着旧时老人穿的斜襟大褂。嘴里嘟囔着拿拐棍用力敲打着砖垛,这是示威警告我们的声音。或许是我们惊吵到了人家的休息,院中的光线微弱她又在暗处,我看不清她的面庞,只能感觉到她的不善和冰冷的气息,这是我与地主婆最近距离一次的接触。但那种另人头皮发麻的感觉却一直深深的留在了我幼小的脑海里。以至总把她与恐怖片中的人物联系到一起。

    地主婆的女儿是个罗锅,总是拖着一条拐腿拎着一个素色布包出入院内,偶尔还会和院里的人们打个招呼。也算是她们家相对和善的一人。因为残疾的原因一直未嫁,后来不知怎样了。

    她家的孙女和我们岁数相仿,记得她的名字叫小英,个子不高总穿着 那件洗的颜色发白的确良小褂,清瘦的面庞面如菜色,发质疏黄扎着马尾。总给人一副弱不禁风、未老先衰、营养不良的样子。她是个安静干净的孩子,总是默默的站在她家那边的角落里看着我们玩耍,我们的表兄弟姐妹们多,我们一回去院子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玩的花样繁多。每次都可以感受到她羡慕渴望的眼神。或许是家庭出身的原因,能感觉到她是自卑的,也是封闭的。而我们也不敢也不愿意与她玩耍。在那个年月大家的思想都禁锢在过去的封建残留思想上,一听说是地主的家庭,所有万恶不赦的词语都会用在他们的身上,似乎这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阻止了大人包括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所以现在想想小英的童年是苍白和灰涩的也是缺少阳光和色彩的。一个没有色彩和欢乐的童年想起来也真是即可怜又可悲。这也都是那个年代所造成的。

  她的儿子是一位老师。中等身材,一副老式的黄框边的眼镜卡在鼻梁上方。印象中从未见他笑过。一幅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的神情是他典型的标配。厚厚的镜片后面总会透出那种不满与怨气,给人的直觉这是一个不太阳光的人。他的头始终是低着的,面无表情的推着那辆老式28自行车贴着东边墙根进出,有时看到院落中人们的嬉笑和孩子们的吵闹,都会将自行车重重的摔一下来发泄吐露心中的不快。偶然与他的目光交错都会觉得脊背发凉心有余悸。这是一个让人一眼就不会忘记的人,虽然他只出现在了我童年的世界里。现在细细回味也可理解,人家的私有大宅被你们侵占,还在这里工作生活。心理能舒服吗?也真难为他们一家人是怎么忍受煎熬了那些年月。也不知当时黄老师这种灰色阴郁的心态是如何教育祖国的花朵的?现在我们长大了也能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的一边换位思考了,他们在那个年月也尝尽了人们冷漠的白眼与讥嘲热讽。就那样忍气吞声坚强的活着,想想人家的内心也是真的很强大。当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在党的阳光雨露普照下,他们家后来也算是拨云见日迎来了曙光。老宅子退还了,原本属于人家的私有宅院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过去那些所谓的屈辱和不快也都一扫而光。我想那一刻他们家屋子的灯光一定是最明亮的。凝锁的双眉也舒展开来,那一刻委屈的笑容定是最为真实而美丽的。

                厕所里的奇闻异事


    院子的西南角有一月亮小门,后经改造把小门里面右手处建成了共用放煤和杂物的地方,左手边是幽暗潮湿古老的茅房。这是一处一个人都不敢进入还必须得经常光顾的地方。不仅因为它古旧气味不好,更是因为这里还有些离奇古怪的传闻。因为它,也让这小院内有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据说每个老院子里都有些类似的传说,成就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或许都有同感就是你去某一处地方突然就会感到不舒服,还会有莫名的恐惧,这地方就属于这类情形。所以记忆中我们碰上内急也都先憋着,直到遇上同伴才会相跟着同去。因为它在死角终年不见阳光。就是有光照明在那个氛围下给人的感觉也是阴森恐怖的。男女是分厕的,男厕在外,女厕在最里面,外有木门遮挡。关住厕门的时候昏暗鬼魅的气氛更让人不寒而栗。每次上厕所都感到紧张而刺激,总会感觉有人在里面藏着或者在某个角落中悄悄的注视着你。尤其是表兄们在相互起哄捣蛋吓人的时候,更让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问题,夺门而出。那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敞亮而痛快。茅房内部的构造也是奇特,与我们在呼和的旱厕截然不同。它的墙壁是通体的黑砖,墙角上挂着的蜘蛛网窥视着人们出恭的一举一动。墙壁中凹入的石龛内是放烛台照明的地方。便坑都是在厚厚的青石板上掏出的圆洞,这工艺也是难得一难得一见,墙边放置的木制挡板上安着直立一尺高的把手,那是遮挡便坑的盖子。这些东西放在现在估计也都成了民俗文物了。厕所虽然老旧潮湿但收拾的还是非常干净的。其实过去人们建造厕所也是有讲究的,厕所放在西南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按照“风水说法”,西南为“五鬼之地”,在八卦中煞位(白虎星),不宜建卧室,只有用秽物才能镇住白虎星,达到“去祸增福”的效果。从科学实用的角度看,也是很有道理的。根据北方大部分时间的风向,适应西北-东南风向,这样可防止味道扩散向院中。说到它的传闻有些东西是自然现象有些确是不可解释的。


记得有一次母亲独自上厕所,只听到一声惊呼惨叫,妈妈匆忙的跑了出来,院里的人们听到叫喊声都跑了过来,妈妈惊慌失措的表情难掩尴尬与慌乱。手指着对面柴房的方向连忙说有蛇。原来妈妈刚走出茅房一条蛇从柴房窜出显被踩到着实吓了一大跳。顺着众人的喊打蛇窜进柴房从墙边溜走了。老宅气温适宜,适应人类居住也更适宜动物居住。所以老屋周围有蛇也算是正常的现象。以前的老人都很迷信,认为家中有蛇也是“镇宅之宝”一般也就不敢伤害,采取保护的态度,所以我们也不敢惊扰。从那以后我们上茅房时更要环顾四周提高警惕了。

  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发生在大舅身上,大舅年轻时就从军入伍,听妈妈讲大舅当年在所属部队的特务连里军事技能年年第一,徒手攀爬直接可以翻身上楼。一人独打几人也不在话下。一身过硬的本领也造就了坚毅刚强的性格,他是家中的长子也是胆量最大的人。过去因为我们年龄小大人们说起那些院子里的奇怪事情总是避着我们,怕那些不好的东西影响我们,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但是大人们越是神秘我们这些孩子们就越好奇。所以也多多少少的搜罗了一些在耳朵里。后来长大了在与长辈们聊起这些事情,也都印证了这些事情的存在,只是无法解释罢了。那年大舅结婚不久,夜晚舅妈正在照顾襁褓中的孩子。半夜的时候就听到窗户边有动静,开始以为是猫咪在捣乱,但细细听来那声响十分的诡异,让人头皮发酥。透着洒进的月光在窗帘的外边总感觉有白色的影子闪动,似有似无的飘过。大舅亲眼目睹了这景象,也想探个究竟就轻轻的走出屋去,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这白色的影子一闪,朝着茅房的方向飘去一晃就不见了。大舅以为是小偷也没有想太多也就快步进去,进去时木门本身是大开着的,大舅本想先发制人就随手抄起门旁的扫帚边打边骂起来。但是狭小的柴房里面空无一物,门却不知何时突然紧闭,里面漆黑一片大舅被门莫名奇妙的碰的眼冒金星,头晕目眩。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感觉到自己被无形的东西所牵制着,只能任由被莫名的力量所摆布自顾的乱撞着。大家听到声响也都走了出来,只看到了大舅古怪的神情和惊慌的面容。茅房和柴房里空空荡荡哪里有人。但是大舅坚信有不明的东西在与自己打斗,就是怎么也转不出这个怪圈。后来老人们说这是遇到了不好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鬼打墙”用障眼法迷幻了大舅,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教训吧。其实这样的事情大人们在家里也曾遇见过,妈妈姐妹几人当年一起都住在中间屋的通铺上,有时半夜十分也总会听到屋里有走动的声音,布帘有时也会莫名的飘动因为拉着布帘也都不敢掀开去看,就当是猫咪在夜间玩耍,但这声响觉不会是猫咪发出的声音。不去理会渐渐的也就习惯了。其实这些异常的事情在当时那些旧宅大院里都会出现。大家们彼此心照不宣不说而已。都不愿给自己徒添不必要的恐惧心理罢了。细细想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世界上总有科学解释不清楚的东西存在。也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也都会说出几件不可思议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们对待这些说不清讲不明的东西也要心存敬畏之心,不去招惹就可以了。也是因为这些传闻让这个院子也多少充满几许不一样的色彩。多年以后回味起来也都成了愉快的往事和温暖的回忆。


                      姥爷的猫

  说起四合院内的故事,就不能不提到每日悠闲穿梭于家中姥爷最爱的宠物~猫了。姥爷一生爱猫,喜欢猫。所以它也就成为了我们家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员,受宠的程度也是让人刮目。姥爷的猫不是那些名贵的品种,只是我们传统的田园大黄猫,后来也养过狸花猫。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对头赛虎头,神似虎仔的大黄猫了。这对猫养的时间久,感情也与姥爷特别深。也特别通人性,姥爷的一个眼神一声轻唤它们都心有灵犀,可谓是灵气十足。这对大黄猫体型要比普通的猫大。由于营养丰富所以体格特别健壮。每日主食虾皮伴着馍馍,辅食鱼干、下水之类的肉食也是不可缺少的。黄白相间的毛色特别的纯正干净,宛如缎面一样的柔顺光滑。而且田园猫特有的虎皮纹路特别的清晰。一条粗尾盘在身后。一对双耳直立着,两眼宛如圆圆的铜铃。这一身光滑的毛皮显得高贵端正令人着迷。它们最舒服的卧姿就是眯着双眼一左一右的俯卧在姥爷沙发的扶手两边。两只前爪在舌尖上舔一点唾沫洗着脸,再用舌头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皮,直到有光亮为止。它们的体型与自带傲气威严的神情,让人感觉到不像猫咪而更像是一对雄壮威武,威风凛凛的小老虎。让我望而却步从不敢上去抚摸、戏斗。

      大黄猫不仅外形漂亮,而且身手矫健。平日闲暇时也经常与家人们嬉戏。幼猫时比较粘人,成年以后个性就高冷气傲了许多。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极强也比较好饲养。也不随地拉尿,每次在墙角准备好散落的炉灰就是它们熟悉便溺的场所。这对黄猫也是一对情侣,也曾有过自己的猫崽。猫崽基本上都送了人,还有就是在幼年时便意外夭折了。说起来也很奇怪,姥姥也喜爱猫也帮着姥爷一起喂养,但是姥姥属于急性子干活也麻利,总是不经意的会踩到猫崽,而且不是一次两次。经常意外的事件就这样发生了。所以姥爷也总开玩笑的说猫咪怕姥姥,因为姥姥的脚劲太厉害了一脚就会毙命。于是当猫咪一生下猫崽后就各送其主,也省去了喂养的麻烦。

    猫属于地域性的动物,有喜欢巡视地盘爱待在高出的习性。但是这两只猫确恩爱有加,不互相侵犯领地而是一直对外的守护者宅院。有一次天色渐晚,我跑到外院门口去玩。走进跨门天井处的时候,一只体型健硕的黑猫窜了进来,在天井里喵喵的叫着而且丝毫没有出去的意思。当时我虽然年幼但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抄起门后的棍子朝着那只黑猫打去,因为天井与门洞处光线黑暗地方也不大。那只猫受到惊吓后便躲在墙角处,我也看不清楚就是一顿乱打,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心里的念头就是不能让这猫进院。那种感觉总认为那是不详之物。只听见那猫一声声惊叫,连窜带蹦的就不见了。我当时吓得目瞪口呆认为自己闯了祸,打坏了别人家的猫。内心纠结又害怕,惊慌失措的便躲了起来。过了许久我才悄悄的回到了家中。饭也吃不下,睡觉也不踏实。越想越害怕,埋怨自己的莽撞和逞能。整整一夜没睡好心里五味杂陈的后悔。万一要是打瘸了呢?万一它要是跑出去死了呢?那毕竟是一条生命啊?一晚上就怕别人找上门,家人知道后该如何是好?迷迷糊糊,心神不宁的睡了一夜。第二天我依稀的记着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街道组织所有的人员去居委会搭设的灵堂鞠躬祭拜。我年幼只记得所有人胸戴白花,神情肃穆。整个世界都处在万分的悲痛当中。两件事晕晕乎乎的就这样交织在了一起。那种委屈、害怕、焦虑、悲伤、一股脑的都涌现了出来,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这种情绪一直压抑在心里,觉得一切都是灰色的,好久都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结。这件事过去了好些天也不能释怀,而且一听到有外院的猫进了院中,便匆忙跑过去看看是不是印象中的那只黑猫。家人们也为我奇怪的举动而感到不解。无奈我便把藏在心里好些天的秘密告诉了姥爷和妈妈。他们听后也恍然大悟,明白了我最近萎靡不振的样子和事情的缘由。姥爷批评了我伤害小动物的行为,但也表扬了我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事情也巧,那天发生的事情其实姥爷和姨姨们都看到了眼里。他们当时在院中闲聊,听到一声声猫咪的惊叫,顺着声音望去发现一只黑猫疯了似的窜进了正院当中。他们也奇怪这猫一定是受到了惊吓才会这样,并不知情造成它疯狂举动的“幕后元凶”正是我。惊慌失措的黑猫像没有头的苍蝇一样发了疯似的哀嚎着乱窜,在看到院中望着它的人情绪更加焦躁不安。毛发倒立惶恐的站在台阶砖跺的下面瑟瑟发抖。这时房顶上传来了大黄猫那特有士气的猫叫声,那黑猫听到这叫声更是感到莫名的不安。原来屋脊上正在踱步的大黄猫认为自己的领地受到了威胁,这是像对方示警的叫声。与此同时它们便前后从屋脊上跳下,堵住了黑猫的去路。前后夹击下黑猫如同困在牢笼里的野兽一样,与其厮打了起来,据说是场面为之壮观刺激,人们根本无法近身。后果可想而知黑猫完败而且身体多处被抓伤,拖着残缺的步伐,跃上砖墙逃之夭夭消失在茫茫的暮色当中。听后这才化解了我心中的疑团,起伏不定的心才渐渐平息下来。听姥爷说这只猫多次见过,是被人弃养的野猫,经常过来寻食。无奈大黄猫护院也护食始终无法下手。这次不巧遇到了我这小莽汉,害的人家遭遇了大黄猫的重创。据说从那以后大家再也没有看到那只黑猫的身影。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了猫为了保卫领地不惜代价与同类进行搏斗的习性。也正因为儿时经历的这件事,让我从心的深处体会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也让我从那刻起树立起了解动物,保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四合院因为年代久远难免鼠害肆虐,狡猾的老鼠昼伏夜出,经常在灯熄灭后便开始四处溜达,印象最深的就是天花板上面经常会传来老鼠嗑纸的声音,过去的房屋顶棚都是麻纸糊的,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窸窣的声音听见就让人心里难受。有时屋顶的角落里还会露出老鼠鬼鬼祟祟的脑袋。让人心情不爽生怕哪天睡觉掉在自己头上。而且厨房的碗柜上也会留下老鼠肮脏的齿印。自从家中有了这对猫咪后,这些老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猫捕食老鼠是天性,也非常敬业。经常会看到两只大黄猫不约而同静静的守候在地沟旁,墙角处,房梁上这些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每日都会战果丰硕。随着老鼠一天天的减少,我发现后来大黄猫不在是一口咬死饱餐一顿,而是抓住老鼠后在主人面前炫耀一下后便将老鼠叼到屋外,尽情玩弄起来。捉住放开、放开叼住,直到玩的厌倦了才开始慢慢品尝美味。那份悠然,回味无穷、若无其事的神情让人看着既调皮又可爱。

  平日我最喜爱看着它们慵懒散步和休息的样子,窗台边、台阶旁、屋脊上都会有着它们随意而慵懒的身姿。我现在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副特别的画面,屋脊上猫咪灵动的身影,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与老院的飞檐斗拱构成一幅浪漫温情的剪影画面。但这一刻却随着姥爷家的搬迁不在了。80年代末姥爷家分了新楼房准备搬到解放路食品街上。考虑到今后生活的环境不再适合养猫,在家人的商量下决定将这一对猫咪放归自然,让它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分别的那一天家人们依依不舍的将它们放到了舅舅的车上,心有感触的猫咪不停的来回抓挠着笼子,似乎也感觉到了分别的痛苦。车拉着猫咪走了近百公里的路程,在一处僻静的乡道上将它们放了。当车掉头卷起灰尘的那一刻。舅舅从后视镜上看到了奔跑追赶着汽车的大黄猫。舅舅说那一刻他的眼角湿润了。陪伴家人的这对猫咪已经成为家中的成员。这样的分别就如同骨肉的分离。真是万般的不舍,但又没有办法再继续喂养它们,于是随着汽车加速的轰鸣声,大黄猫的身影也渐渐的模糊了......大黄猫的离去也让这个平日喧闹的家庭气氛严肃了起来,大家都在怀念着它们曾经带给这个家的欢乐。那几日姥爷沉默寡言总是消沉的望着屋脊的上方,我知道他是在思念着他最爱的大黄猫。大黄猫离开家快一个月了,家人们还是不由自主的会念叨着它们。一天当家人们吃完晚饭都在月色正浓的院中纳凉聊天的时候,屋脊上传来了那熟悉的喵喵叫声,那是一种无助又可怜的声音,带着委屈也带着伤心,在四合院南房的屋顶上徘徊着、游走着,回荡着.....用无辜的眼神窥视着院中的一切,却久久的不敢下来。姥爷听到这亲切的声音,眼中噙满了泪水说道那是我的大黄回来了吧,随着咪咪...咪咪的呼唤,那对大黄猫跃身而下围绕在姥爷的身边久久不愿离去,一声声的喵喵声好像在诉说着不舍与辛酸。看着它们略有消瘦的体型和被泥水污浊的皮毛。家人们心里也是充满了心酸。大家都不可思议,这么远的路程,又是陌生的乡野,它们是如何从那么远的地方回到家中?它们这些日子又都经历过怎样的故事?想到这些我们的眼圈都红了。每只猫都有不同的瞳孔,眼睛里有着自己独知的世界,也独行在自己的世界里,都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但今天的这一幕完全推翻了这句老话。从那一刻起家人们决定无论今后如何也不会在丢弃它们了。这一段故事也在街坊里传了开来,大家也都被姥爷家这对有情有义的大黄猫感动。争相赶来去看望这对勇士归来的风采。从那以后大黄猫便一直陪伴在姥爷姥姥的身旁再未分开,直至终老。

                      兄弟姊妹


  当然这个院子留给我的欢乐远远要比那些小小的传闻要多的多。也正是因为这些快乐的往事,让它成为了回味悠长的记忆。我们这一代的表兄弟姐妹一共十二人,岁数相仿的9人,大姨家一儿一女,润平是大姨家的长子也是我们这些表兄弟姊妹里的老大,63年生人的他在我们眼里成熟稳重一直是我们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他总会以兄长的威严与和善来看护着我们这些比他小不少的弟弟妹妹,也总会用成熟的观点来帮我们分析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妹妹丽萍是一位性格倔强有主见,但又不失风趣的人。她不愿在人群中扎堆,也不愿表达自己。总是躲在我们身后感受分享着大家的喜怒哀乐,她性格不仅有腼腆内秀的一面,还更有泼辣利落的一面,虽不多言但有时的一句话也会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冷幽默”段子手,干活办事也特别麻利从不拖泥带水,这与她鲜明的性格有关。每次回去当遇到不开心不如意的时候也特别愿意与哥哥和我谈心,分享自己不如意的心情与失落。所以这个表面性格与内心有着强烈反差的姐姐,也是我们最知心最惦念的人了。

    大舅家俩个孩子表哥喜喜年长我一岁,表妹永静又比我小一岁。记得姥爷当时最喜欢最疼爱的便是喜哥,因为他是长孙,小时也长得不仅俊俏乖巧也听话。有时也会招来我们这些外孙们的嫉妒。当然有一个除外,那就是力新哥。外孙里姥爷最喜爱的孩子。喜哥儿时内向胆小,文静腼腆。记得上了小学还要表妹拉着才敢过马路,柔弱秀气的样子倒像是个姑娘。记忆中他的衣服就没有脏过,玩耍时也总是小心翼翼从不做危险的事情,那样子倒像是古时的书生,与我这泥头土脸的顽皮样子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都说他是被家人集万千宠爱一身精养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属于乖乖男的形象。长大后到是奇怪了360度的大转弯,一扫斯文柔弱的形象,变成了帅气十足的男子汉。表妹永静到是与他性格相反,小时候我们总说小静是姐姐,喜喜是弟弟。她性格开朗,感情丰富、善解人意,文静漂亮的面容就是邻家小妹的样子。我们总爱逗着人家开玩笑。是一个一受到小委屈就爱哭鼻子的丫头,但过后又会很快的恢复自己的心情,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极强的可爱姑娘,我喜欢看她开心的笑容,微露的虎牙透露着顽皮与亲切,阳光的容颜总会感染着我们大家。

    三姨家三个孩子,三兄妹是我们表兄弟姊妹里的主力军,也是最热闹、性格最鲜明的三人。只要他们在一起我们便会充满了欢歌笑语,有时也会出现电闪雷鸣、鸡飞狗跳...哈哈....表哥力新年长我三岁是我们的二哥。从小天资聪颖,长相英俊,能言善辩,情感丰富,逻辑能力强,模仿能力也极棒的这么一个人....真是学什么像什么,记忆中的他除了不爱学习没有他不喜爱的。书包里装的不是各种独门暗器,便是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只要喜爱的东西没有学不会的,动手能力也特别厉害,一块砖头可以磨成带线的飞镖,一根铁钉一张报纸便可以做成萧笛摸样的暗器,一口吹去铁钉瞬间便可以插入一米以外的门板上面,这要是吹到人的身上那可是不敢想象的后怕。每日名曰这些都是行走江湖不可缺少防身的武器,为这也没少让大人们头疼操心。记得我们调侃时说过新新哥就是那种流落到荒岛都会自寻乐趣,寻找方法,自救成功的那种特殊人才,因为他太聪明了。他也是当年我在这些兄弟姐妹中最崇拜的人。也是大家耍宝斗活的开心果。不仅我们都围着他转,就连他们同学也都是屁颠屁颠的前呼后拥着他。所以他也是周围同学伙伴们的孩子王。因为他的点子多,还调皮捣蛋替大家背了不少黑锅。所以也就没少受到姨夫的特殊关照。



      红红表姐在家排行老二,比我年长一岁,从小到大她到是与我哥志趣相投,知心话也聊的比较多的。嗯!这位有性格的姐姐人如其名不仅长相清纯,笑容甜美,而且还多才多艺,当年我们只知道放假猴害的时候,人家就早早的在太原少年宫里参加合唱团学习声乐表演了。她有着清澈如水的明眸,眉宇间尽显温柔美丽的气质,都说她长得像当年的山口百惠,我年少时的梦中偶像樱花女神。的确不假她俩还真有神似之处。都说漂亮的女孩脾气大,我表姐也是如此,她就是一个精明强干而且脾气有时还比较火爆的一人,她开朗的性格和自带魔力爽朗的笑声总会感染者我们大家,她生气发怒时歇斯底里的呵斥声也会把我们震惊吓到。那热情似火,爱憎分明,眼里融不进沙子的刚烈鲜明性格与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非常巧的是在若干年后我的另一半居然与她性格相似而且生日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真是一种巧合,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记得当年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血疑»电视剧播出后,表姐声泪俱下的说道感觉自己的身世与山口百惠饰演的小雪境遇一样,联想到自己从小被送到乡下奶奶家寄养,感觉自己不是姨姨亲生的,执拗的要去做亲子鉴定。当时姨姨家情况特殊兄妹三人岁数相仿,三姨、姨夫工作又忙,真是分不开身去照料她们,于是就把表姐放到了农村的奶奶家寄养。入学前表姐的童年一直是在农村度过的,刚回到自己家的时候胆小拘谨,总与家人有隔阂。毕竟从小奶奶拉扯大,与奶奶的感情也深,生活习惯与城里也截然不同,吃饭不敢上桌,总是可怜巴巴的蹲在地上。农村娃进了城换了新环境哪哪都不适应,在加上倔强刚强的性格也总会与家人们产生误解。所以这才导致了她产生自己被抱养的想法。家人们看到她的举动和想法后,也是心绪起伏,百感交集,通过与表姐耐心的沟通与交流,家人们的情感慢慢的融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表姐才回归到自己真正的家中,也放弃了当时幼稚可笑的想法和举动。每每聊起儿时的这些故事,我们依然津津有味的回味着。

  排行老三也就是比我小俩月的表妹花妮。这是一个聪明伶俐,古怪灵精的丫头,从小就特别爱臭美,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她活泼开朗、热情随和的性格是家人们都非常喜欢的。也是三姨家最受宠的一个。每当三人玩耍惹祸时,那兄妹俩总会任着性子去与姨父理论,结果都被教训一顿,只有表妹在他们剑拔弩张的时候,便蹲下身子装作小便逃过一次次的挨揍。这聪明劲可是与生俱来模仿不来的。我们岁数相仿,性格相似所以在与表姐妹中我俩交流了解也是最多的。 

    妈妈在姐妹中排行老二,我们家俩秃头我和我哥,也算是在亲戚中男孩最多的家庭了。我们哥俩岁数相差不到2岁,都属于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敦厚老实,活泼外向还有些调皮捣蛋的性格吧。四姨、五姨、小舅他们各有一男孩,一个比一个年长一岁。最小的乐乐比起我也小了13岁。所以童年的记忆中他们都是我们这些哥哥姐姐眼中的孩子。想想我们这些孩子聚在一起那是何等的热闹。所以每当我们回到太原,四合院便成了我们的主战场和欢乐谷。现在想想也真感谢有这么大的四合院容纳了我们这么多的家人,让我们拥有了快乐难忘的童年。



                    《快乐的记忆》

                    柿子酱的故事

      院子的西房是幼儿园的小小班它与柴房的月亮门洞相连。里面招收的基本都是75天到1岁多的孩子,南面的一排房是大中班的孩子,东边的三间厢房是孩子们学习的教室和库房。里面的小黑板和那架老旧的脚踏风琴算是最高档的教具了。小班的门前是一个铁制的转椅,柳树的旁边是一个简易的滑梯和跷跷板,这些玩具不仅是幼儿园孩子们的最爱,也成了我们不用花钱排队独享的娱乐设施了。只要避开幼儿园孩子们的上课游戏时,剩下玩的时间就全属于我们兄弟姐妹的了。记得一次午后家人们都在乘凉扯着闲篇,我们几个表兄弟姐妹无聊的坐在转椅上边,脚耷拉在扶手上,手里有的捧着西瓜,有的啃着西红柿,还有的嚼着冰棒就这样用各种懒散的姿势互相注视着对方,脑子里不住的打转又在生法该玩些什么…还是有人打破了这无聊的时刻,不知是谁轻轻转动了转椅,起初大家还不以为然脚尖点地迎合着转椅的节奏,但是转椅越转越快,我们都随着转椅飞快的节奏开始欢呼雀跃了起来,男孩子们身子灵活当转椅静止的一瞬便飞身跳下,反方向的开始逆行旋转,随后又快速的飞身跳上转椅,那速度叫一个快,那身姿自我感觉叫一个帅,这次可真是玩出了新的花活,那旋转的速度让人头晕目眩,满眼的金星飞溅。院子里的气氛顿时也沸腾了起来,渐渐地一开始开心的欢呼声被紧张恐惧的尖叫声所代替。转椅上的我们都已经控制不住了这飞快的转速,只能任由转椅自行减速停止下来。突然转椅静止了下来,原来大人们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怕转椅上的我们发生意外就果断的用力拽住了转动的椅背。静止的这一刻我们都面如菜色,呆若木鸡。为了掩饰内心的惶恐怕被大人责骂,我们小哥几个还故作镇静面露出呆傻的微笑。表妹们则大气不出只是惊慌的看着地板发呆。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将我们从刚平复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上。“花呢吐血了”.....只见地上一大滩的鲜红“血迹”让大家惊慌失措。表妹一见此状也大声痛哭了起来,大家也都傻了眼这次可真是玩大玩墨脱了。我顺着表妹吐得方向看去发觉这血有些奇怪,这血怎么好像柿子酱啊,于是我大声喊到:“花妮吐的柿子酱不是血,”大家听后围了上来一看呕吐物除了颜色与鲜血相似,物质可是不同。那些还未被消化的柿子皮安静的躺在地地上。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是在玩转椅之前刚刚吃进去的西红柿,可是它却以这样的方式又跟大家见面了。大家哄堂大笑。若干年后每当我们回忆起这次的经历都会成为大家津津有味的话题。那个柿子酱也成了我们每次开心的“笑梗”。


                    姥姥的一天

    印象里姥姥一直就在这家幼儿园上班,忙碌的工作也无暇去搭照我们。只是记得她一下班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做饭当中,从不得闲。印象中整个幼儿园也就4-5个保育员,岁数应该都在50多岁的样子。一位嗓门声大、笑声爽朗的院长姥姥,一位操着浓郁山西特有方言的张老师,其余的人印象就模糊了。姥姥当时负责的是小班的保育工作,这里的工作是最为繁忙的,经常看到姥姥穿着白色的保育员服忙碌的身影,小班的孩子都是些刚会站立还正在蹒跚学步的婴孩,都是抓屎挖尿的年龄。明明刚看着还在床里睡着却不知何时就扶着栏杆站了起来,再一看手里脸上抓挖的都是黄澄澄金灿灿的便便,让人看着忍俊不禁。只要一个醒来哭开就像传染一样,顿时房间里就炸了锅。那真是哭喊声一片。有拉的、有尿的、有闹觉翻瞌睡的,也有饿了要喝奶吃饭的……那叫一个热闹。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重复,每次都会看到姥姥刚给这个孩子喂完饭,那边的孩子就又哭嚷着拉了一床,刚给这边的孩子收拾完床铺擦洗完身子,另一处的孩子碗筷又掉落一地,真是一整天不停歇,忙不完的琐事,操不完的闲心。我们闲时也会待在这里帮着姥姥们做些简单搭把手的小活帮忙照看娃娃。但最开心的的则是我们表兄弟姐妹们各自找一个比较惹人喜爱顺眼的孩子逗他们玩耍。而且还各自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人家起上一个外号,开心不已的哄着这些呆萌不懂事的小屁孩。什么葫芦头,,二能带,火箭头,小可爱......也不知哪么多的新鲜词汇都用在了人家宝贝的身上,现在想想也是够无聊的,但毕竟那也是曾经快乐的记忆,算算年龄现在这些娃也都快过不惑之年了.....谁听话不哭就奖励一块动物饼干,喂一口糖水。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糖衣炮弹,它会让哭闹的孩子安静下来。也能为姥姥们减轻些工作。能让她们腾出手来做些其他的工作。想想当年的孩子拉扯的也都够妥皮的,这么小就都开始过上了集体生活。谁家的娃也都一样,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谁是被惯出来的。因为孩子多所以那时的娃娃也都干净不到哪里,身前的围巾总是沾着饭嘎巴,脸上也是总挂着能带痂。一到快下班的时候,姥姥们便端来洗脸水,手巾板一摆,挨个小脏脸上一擦抹就算是洗脸了。这时的娃娃们顿时光鲜可人换了模样,用最美的容颜来迎接爸爸妈妈的到来。每一天都是在孩子们与家长们不舍得哭声中开始,在傍晚家长接孩子们的郎朗的笑声中结束,周而复始从未改变。有人说 带娃是世界上最累的活,这真是一点都不假,当若干年后我们也为父母后这样的体会也就更加深刻了。想想姥姥的一生不仅拉扯了母亲兄弟姊妹7人,还又照顾了我们那么多的下一代,而且每天的工作仍然是照顾哺育孩子一辈子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下班后为了补贴家用还推着小车去柳巷卖冰糕,这一点真是令人敬佩。姥姥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姥爷、子女和孩子们,她总是在奉献从不为自己着想。每当谈起这些我们都为有一个集聚了所有中华传统美德精神的姥姥而感到自豪骄傲。回首往事看着那些泛黄的相片,那些熟悉的场景总会不经意的就浮现在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姥姥忙碌的身影,那个永不知道疲惫、劳累的矮小而高大的身影。


                  张老师的故事

    每日的清晨和下午东厢房的教室里便会传来郎朗特别的教书声,讲台上那位身材矮小,面容清瘦,身着灰色的卡面料上衣,蓝色长裤,脚穿黑色圆口布鞋,架着黑框眼镜干净利落的挥舞着教鞭的便是幼幼儿园唯一的高知分子---张老师了。这是一位精力充沛,充满激情的小老太太。留给我的印象就像当年的江青同志。尤其是挥手的一瞬像极了纪录片里江青同志在天安门广场上冲着红卫兵小将高呼的样子,可爱又有些滑稽。她是一位工作特别认真的姥姥。教孩子们读拼音、识汉字、算算数、画图画可谓一人多职。每当教室里传来她那特有山西方言的发音,我们兄弟姐妹们也都会随着孩子们一起朗读,互相挤眉弄眼的调侃着对方。还不时会心的发出阵阵欢笑。她挥动教鞭的样子用力而富有激情,教鞭铿锵有力的节奏与黑板的撞击声是那么的和谐步调一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啊。。。一声啊。。啊。哦哦。。二声额额。。。那么有韵律,那么有感情,就是感觉哪哪有些不对劲。但孩子们还是很卖力用心的学着。其实张老师特殊的方言口音有些拼音的发音是不正确的,但是孩子们就是喜欢这样的声音,跟着不知疲倦的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着。因为那是孩子们人生的启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随着我们长大,这些温暖的时刻也就成了美好的记忆。耳畔此时又隐约响起了那架脚踏风琴呼呼啦啦的声音,伴随着张老师独特的音色,我们与孩子们七声二调的歌声荡漾在四合院的上空。构成一副温情的画卷。那架老式风琴带给了我们多少快乐,还记得与表兄弟姐妹偷偷溜进教室去偷偷按响琴键的那喜悦的神情。多年过去了,不知那架老风琴可否安好?也不知身在何处?而今怀怀念那架旧风琴,也回味童年的快乐时光,在回味中记住那我爱的每一天,还有那些点点滴滴的人和事。


                      鬼故事

   

      夜色融融,夏虫脆鸣,淡淡的清风拂过,喧闹了一天的院子此时宁静了下来,那一砖一瓦都带着生活的气息,夜晚窗扇下那温暖的灯光透漏着人世安宁。房中大人们谈笑家常感受着浓郁的亲情。月光倾泻,洒在院落里的每个角落,与房檐前那盏院灯发出的柔柔黄色灯光交相呼应。姥爷的大黄猫穿梭在诺大的院中,轻点地面飞身于房檐屋脊之上在闲庭漫步,竖起尾巴回首的一声喵叫,带着慵懒也带着傲娇....这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朴实亲切。相比热闹的白天,院子的夜晚也是别有情趣令人沉醉的。

    南房中不时传来我们咿呀呀噢累噢的歌声,那首朱明瑛当年边唱边跳的非洲歌曲,被我们唱的那个热闹,跳的是那个疯狂。床单系在腰间,露着圆鼓鼓的肚皮,手舞足蹈的摇动着四肢,头大胳膊细一副难民的苦难神情,夸张的扭动着歌唱着,笑到不能自己。白天大班孩子们的床铺晚上便成了我们兄弟姐妹们睡觉嬉戏的地方。四姨说你们现在喜爱唱歌,而且还都唱的不错,都是儿时这首非洲歌曲打下的基础。哈哈.....听起来依旧是那么开心,其实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有时还真和童年的经历环境有关。细细想想也还真有关联和道理。当夜更加黑沉的时候,我们兴趣依旧未减也丝毫没有睡意。夜风轻轻的吹打着窗棂,院中如水般的寂静。整个院子除了厕所前的那盏灯亮着散散发着幽幽的亮光。主房前的灯光都已经熄灭了。漆黑如墨的院落让我们也多少有些害怕。偷偷透过玻璃猫一眼窗外便自吓自的缩头回来,一会有人说:“厕所门口站着个人穿着白衣服.....啊....呀!好可怕....!”一会儿又有人探出头去喊道,太吓人了转椅上面圪蹴着个老太太....我们兄弟姐妹你一言我一语开着玩笑吓唬着对方。引得表妹们哇哇大叫。好不开心!

    突然一直默不作声的力新哥神情严肃的和我们大家说:“你们安静一下有件事想和你们说一下,但是你们不能和外人说。”看着他一本正经的神情与他平时嘻嘻哈哈的样子截然不同,我们觉得他一定是遇到了大的事情。周围的空气也都跟着他的严肃神情凝结了,只能听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我们很认真的异口同声的说道绝不告诉其他人。看着大家急切认真的样子力新哥缓缓的讲起了他经历的神奇故事......

    有天晚上我在同学家玩耍,不知不觉时间就晚了,看看钟表都快晚上10点了,我就抓紧往姥爷家走,(新新哥的学校就在姥姥家附近所以他一直住在姥爷家方便上学。)回家的路必须要经过五拐巷。

  那天夜色黝黑,安静阴沉,街上的风阴冷的嚎叫着,时不时能够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传来的狗吠声。我壮着胆子数着第一拐,再往前跑就是第二个拐弯处,胡同是幽暗的,只有借着远处的灯光才能看清道路,心里总感觉角落里可能会出现奇怪的东西。路过的户门都是紧闭的。好像黑暗要吞噬掉所有,心里也不免得紧张起来,就加快速度低头跑了起来,当转到五拐巷第三拐的时候突然与对面走来的一人撞了个满怀,着实吓了一跳。但当我抬起头来与他面对时,那人一丝鬼魅的微笑斜眼看了我一眼,让我全身发抖,脚下发软,因为我看到了那人没有下巴壳。我认定这是遇到不好的东西了,撒开腿夺路往家跑去,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着当我跑过第五拐的时候,“嘭”的一下又撞到一个黑影,立马浑身激起一身鸡皮疙瘩,妈呀一声我就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对方一见赶紧扶起我就说,“怎么了孩子?没事吧?”我缓过神一看是一位遮着半张脸的老大爷,我就说起了刚才的经历,哎呀大爷吓死我了,刚才我碰到一个人,那人没有下巴,只见那位老大爷呵呵笑了两声突然拉下脸上的布子大声说道:“你看我有下巴没有!”我一看他也没有下巴。与此同时新新哥绘声绘色的讲解再加上夸张的表情,他猛然拍打我们肩头的一霎,让我们毛骨悚然。顿时屋里传来了恐惧的尖叫声和哭喊声,表姐妹们都被吓哭了,我们男孩子们也被吓得惊慌失措。只有新新哥笑的前仰后合。我们这才如梦初醒,大家被他耍笑了。若干年后这故事也成了我保留的看家绝活,每当与他人讲起这个故事都会将对方吓一大跳。此时心有余悸的我们面面相觑,没有了刚才的欢声笑语,闭着双眼不敢多想只等待拂晓的到来!夜更深了....外面这时响起了雨滴的声音....屋屋内渐渐的响起了大家的鼾声,喧闹的一天终于静止了下来。


                    姥爷的清晨

    又是一个夜雨微凉的清晨,淡淡的积云遮住未升起的晨光,折射的光散落在院内的花草树上。慵懒的猫咪弓着身子打着哈欠,在院中来回踱步,未睡醒的木叶花草享受着惬意时光。柳枝拂动叶片上的雨滴滴打在青石砖上,溅起的水花将砖缝上苔藓浸润的更加墨绿湿透。花架下的砖墙上延伸出花綩藤蔓迎着微风摇曳摆动着。一旁茶色的漱口杯中还浸泡着姥爷昨晚摘下刚刚精心刷洗过的那副假牙,水盆中漂浮着夜风吹落的柳叶,此刻湿漉的院落散发着濛濛的雾气与刚刚升起的袅袅炊烟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构成最美的家常画面。一声清亮的痰嗽声,来几嗓子出出废气,那是每位老人清晨亮嗓的最好方式,柳树下姥爷伴随着收音机中早间新闻的播报声,开始活动身子,做着自创的健身养生操。姥爷一生干净,喜爱白色。一头银发尤其引人注目,是一位儒雅稳重,风度翩翩的雅人韵士。一身白色棉绸衣裤神采奕奕,一招一式,优美自然。那种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慈祥、温情、善良,自内由外不怒自威的散发出一种高贵。让每一位第一次见到姥爷的人都会被他内外兼修的魅力所吸引。事实也是如此姥爷就是一博学多才,通文达艺的多才之人。也是我们最敬重仰慕之人。笼中的鸟儿欢快的看着主人开心的跳跃着,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炊烟四起煤饼与潮气混合着的味道又弥漫在院子的上空。大人们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准备着早餐。姥爷喜欢甜食所以每日的早餐桌前姥姥都会为姥爷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奶,几块糕点或者烧饼,一颗白煮的鸡蛋,中午则是山西人特有的面食,晚上稀粥、馍馍炒菜。数年一样不曾改变。记忆中每次回去姥爷都会打开装有点心的盒子,亲自为我们拿出精致可口的糕点让我们品尝,总会用它扎人的胡须亲吻着我们的脸颊,拥在怀中欢迎我们的到来。那一刻眼中这个威严的长者,又是离着我们这么亲,这么近.....那份慈爱与温暖是甜蜜而难忘的。姥姥永远都是家中那个最和蔼、最慈祥、又最忙碌的人。记忆中姥姥的身影就没有停歇过。忙完工作忙家里。姥姥个子不高与姥爷1米8多的个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姥姥温柔贤淑、勤劳善良,姥爷儒雅威严,有责担当。他们一生都相濡以沫不曾红脸,生活中默默承受岁月给予的一切苦难,将子女们拉扯成人。中午和晚上是家中最为繁忙的时候,家中子女多那时也没有电话,所以也不知道谁会回来,往往是刚撤下碗筷,另一拨就又都回来了,所以厨房永远都是最忙碌的,也最快乐的。姨姨们轮番上阵忙活也都落个开心自在。我们围坐在桌前吃着那可口的饭菜,满脸都是幸福的滋味。直到长大成人依旧怀念那旧时的味道、记忆的味道、情感的味道、还有那思念的味道.....大人们在一起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调侃诙谐中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亲情。这些日常的温情画面不就是最美的时刻吗?每每想起这些场景我都会心生感触。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些碎片化的琐事场景串起最美的时刻。爱情亦是如此....知足的幸福,苦乐平淡的相守,默契与包容、互助与感恩,相伴与谦让,共首与白头,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其实家也一样,生活也亦是如此....不仅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也要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只要每天我们看见亲人的笑脸,劳累疲倦时那盏温暖照亮你的家灯,知足着内心的幸福就足矣了。姥爷家的院子虽然没有那些雅致的风景和富丽的装饰,也没有大户人家的富足生活,但它充满了宁静、祥和、和谐、平凡、团结处处有着其乐融融的的生活气息。在这里心永远是安定的,踏实的。


    一处院子,一方天地,一些往事,一段记忆,这里不仅有四季更迭的风景,更有着其乐融融的和睦生活。这里不仅有长辈们对我们的满满亲情爱意,也有着我们童年时时刻刻的点点滴滴。往事如烟,人面已故,只是时光不再,岁月荒芜。曾经的这些美好不知你们还会想起.....或许都深深的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虽不提起,但也与我一样不会忘记。 当我长大成人再次回到这熟悉的街巷时,所有的一切都在城市的改建中荡然无存,我只能凭着记忆在废墟上去寻找旧时的印记,只有巷口处那一座重新翻新的仿古建筑,还依稀保留着当年残缺记忆……


望着这一切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曾几何时……魂萦梦绕!我仿佛又看到了那院中永不停歇的转椅,带着我们一帮兄弟姐妹无忧无虑的旋转,那欢乐的笑声回荡在小院的上空,那发自内心的欢愉是纯色而自然的。跷跷板每一次的升起降落也无不散发出我们稚嫩童贞的欢笑,那一刻时光是飞逝的,我们的心是飞扬的。看着天空飞过的白鸽,那清脆的鸽哨音便是最好的背景同期声,那样的画面永远定格在童年的记忆里。 这些院子里的人和事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反而愈加清晰而真实了起来。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兄弟姐妹来怀念我们难忘的童年

                        二0二0年二月二十八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