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在商场的琴行看到《心灵奇旅》(Soul)的宣传海报,迪士尼的logo和主人公跳跃在琴键上的画面,让我毫不犹豫地走进了电影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看了两遍《心灵奇旅》,并且还要去看第三遍。
如果说《寻梦环游记》(Coco)让我们思考如何面对死亡,那么《心灵奇旅》则引发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
主人公Joe Gardner,在一所中学里做兼职老师。他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爵士钢琴家,却在追梦路上不断受挫。
突然有一天,学校通知他可以转正,妈妈得知他拥有了这个“铁饭碗”后非常高兴,但Joe却高兴不起来,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在朋友的介绍下,Joe参加了爵士乐队面试,并且凭借自己的音乐才华获得了偶像的认可。
本以为Joe马上就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想到他却在回家的路上一脚踩空,摔死了。
Joe的灵魂与身体脱离,来到了一个叫做“生之彼岸”(The Great Beyond)的地方。他不甘心,无法接受梦想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事实。他拼命地奔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
这里的灵魂被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只有找到自己的火花,才能得到地球通行证。
为了回到地球,Joe成为了22的导师。22抗拒生命,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它早已“了解地球的一切”,根本不想活着。
Joe和22谈条件,“既然你不想出生,我帮助你找到火花,你把地球通行证给我。”
22很好奇Joe一无是处的生活到底哪里值得留恋,便愉快地同意了,他们在朋友的帮助下一起回到了地球。
他们在地球生活了一天,第一次吃披萨的22惊叹着原来地球上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
他们一起去理发店,22与店员和客人分享自己的人生观,引来大家的强烈共鸣。
对22来说,地球上的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原本拒绝出生的22,这一刻竟然觉得这个世界其实也不错。
再次回到“生之来处”的时候,22发现自己已经获得了地球通行证。Joe十分不解,他觉得22只是在平庸地活着,并没有激发出生命的火花。
“生之来处”的量子场集合Jerry却告诉他,火花不一定是什么远大的目标,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就是22的火花。
当Joe拿着22的通行证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体,完成了梦寐以求的演出后,却发现实现梦想的自己,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开心。
Joe的偶像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条小鱼游向一条年长的鱼说,“我正在努力寻找他们所说的海洋。”
“海洋吗?”年长的鱼说,“那就是你现在所在之处啊。”
“这里吗?”小鱼说,“这里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回到家,看着22留下的糖果、落叶、线团,回想刚才偶像对自己说的那段话,Joe想起了年少时和爸妈相处的时光。
原来自己一直把成为钢琴家当作生活的唯一意义,却忽略了日常小事带来的幸福感。
电影最后,Joe重返地球,Jerry问他:
“你认为你会做什么?你将如何度过一生?”
Joe说:
“我不确定,但我知道,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我还沉浸在故事情节里。
我在想,Joe之所以会在演奏爵士乐之后感到空虚,是因为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如果没有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他还会这样想吗?又会不会甘心放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呢?
Joe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生命,当灵魂即将消亡的那一刻,当经历了这一切的失而复得,他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而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那么我们又如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我无法否认梦想的重要性,无法心安理得地丢下它享受生活;也无法只顾着低头赶路,而忽略眼前的风景。
也许当我们找到了梦想和生活的平衡点,我们也就可以与自我彻底和解,丢掉迷茫、挣扎和不安,去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