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采臣非常热情洋溢地给我推荐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我一看,果然不错!但是采臣发现我并没有达到他所预期的那样的惊喜,而且看节目的时候也不是他所预期的那样的专注,于是挺恼火的,说:你就是典型的传说中的叶公好龙!我一愣,旋即明白其意,暗想:还挺会用词的。于是我不再在客厅和厨房间走来走去,而是安静地坐下来,演绎一个所谓的“小鸟依人”状态,专心看节目,在对很多人存有歉意的同时思索为什么我对这个节目没有象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我会超喜欢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目前的我认为现代和未来的教育更需要关注的是创新精神。这个节目比好些娱乐和综艺节目确实好多了,但是我从2000年开始就专注于原创了。背诵和记忆经典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作为个人和民族,都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典和辉煌里,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更有意义。
曾经有诗友说:你选编的诗作中有的是不合规则的,这样是不是降低了品味和档次了,我不这样认为。我喜欢按照诗词的本来面目来欣赏诗词,我认为只要写出来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个作品就是有意义的。曾经有个更有趣的词人谈论自己的一个作品时说到:很遗憾有点瑕疵,有一处不合律,不过又一想,我这么有才,偶尔出个律怎么了?!我大笑,觉得这个态度很对。其实,我似乎也只是知道一些简单的规则,但是,我认为只要读来感觉好,就是有价值的作品。
对诗词如此,对人,亦如是。作为教师,我喜欢按照每一个学生的本来面目来喜欢;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喜欢依照来访者的本来面目来欣赏。以本来面目行走于世上,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勇气呢?
那么,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
还有,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改变?每个人最终能改变的是什么呢?
蝶恋花 石门楼
无预
六十年前才见你。
百岁门楼,
百岁风云砌。
百岁悲欢墙上记。
无言犹解春秋意。
六十年来难忘你。
不敢多愁,
不敢频提起。
不敢天真瞒自己。
惟将依恋埋心底。
菩萨蛮 一春芳意梅先使
张海峰
一春芳意梅先使,
岁终宜念平生事。
心性落云间,
影癯不慕仙。
何需斜作态,
自有清欢在。
鸟啭入瑶琴,
泠风动我襟。
无题(回文)
摇光
长风好景美河山,
逸趣闲云淡喜欢。
荒岛野村古树老,
香梅蜡月晓春寒。
寒春晓月蜡梅香,
老树古村野岛荒。
欢喜淡云闲趣逸,
山河美景好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