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的器量是小的。接下来讲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关于管仲是否节俭;另一件事情关于管仲是否知礼。这两件事情孔夫子给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所以孔夫子说管仲的器量是小的。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官事不摄指的是自己府内之事,用的臣被称为家臣,管仲的家臣是一人一职,每个人有一个特定的事情去做,这是非常不节俭的。说管仲有三座豪华的府第,并且家臣都是一人一职,这是在浪费人力,这怎么能算是节俭呢?
“然则管仲知礼乎”,又继续问道那么管仲可以算知礼吗?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邦君就是指诸侯国的国君;树就是树立的意思;塞门,大门之内还有一道墙,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屏风。诸侯国的国君是树塞门的,管氏的家里也是树塞门的。诸侯国的国君在会见其他诸侯国的国君之时设宴用反坫。反坫是指放置酒杯的台子,这个台子是土台,后期随着历史的演变发展成木制的,如果用现在的话理解就是茶几。两位国君在会谈之时用的反坫,管仲那里也有。在孔夫子看来这就是不合礼的行为。所以如果说管仲是知礼的还有谁不知礼呢?言下之意管仲是不知礼的。
我们再来看“管仲之器小哉”,孔夫子说管仲的器量还是小,管仲虽然是有仁德的,但是不够俭,还有一些越礼的行为,说明内在的修养还是不够。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孔夫子所讲的君子不器,一位圣贤之人不仅要有德行,还要知礼,还要懂得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