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认识
徐怀清//文
网上摘录:五岁的时候,有一回我一个人在屋子里,我注意到了墙,雪白的墙,我觉得很美,我就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慢慢睁开眼睛,墙就像一阵雾气,白色的水汽,向我透过来,墙里边有一些眼睛看着我,我定下神来看,光,灯光依然照在墙上,墙依然是白色的,我那时候已经知道每个人都可能要死,但是我没想到我要死,我知道人死了要变成一种灰,白色的,我没想到这灰烬就离我这么近。我看着白色的墙,心里忽然有种空虚的感觉,好像第一次清楚地知道了我是要死的,第一次看见死亡离我这么近…
我可能永远没法用语言说清那个时候的感觉——你知道钟在走,每时每刻,像是一只绝不放过你的手,把你推向这个墙,你到那里就变成灰烬……我就跑到外边去,坐在一些草中间,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还要干什么?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时间这么短,我可以算出来,我活了一千天,两千天,没有几个几千天的,时间非常短,我觉得我不应该做我不爱做的事,我就坐在草中间看那些昆虫爬上草叶,又掉下来,这时候我忽然觉到了一种安慰——在这个很大很大的天地间,我就像这个昆虫一样,走我的路,我不知道我爬上去的是哪片草叶,然后到哪里去;但是天看着我,天知道,就像我看着这个爬动的小昆虫,我知道一样。这像是一个可怜的安慰。
——以上摘自《顾城哲思录》
顾诚是一个有点才气的人,自古才子多磨难。一个人的才华是有天生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和精神的双重磨难的获得。有才气的人不一定就夭折,但很难长命。因为,后天才气很容易耗尽天命原气,或者正是后天才气会促成早早归还先天原气。所以,做人还是平常点好。
我们与顾城都是同龄人,他很有才华,而他早早就去世了,据传是自己掐灭自己生命火焰的,并在异国它乡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我与顾诚也算有一缘之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盛行一种叫"地下刊物″的杂志,是不在官方许可登记之列的,其中有一个《地平线》的杂志,编辑了几期就不见了,在其中顾诚的诗是很有份量的,我曾通过杂志与他有过笔墨往来,这也是我与顾诚最初的神交了。当时隐隐感觉他有种不容于世,或时不容我的气息。后来他声名日盛,也促使他更早完结其与世不共的使命。
任何人活着的唯一理由,就是对生活的信心,不一定注定明天就美好,但至少在心里拥有明天。无论是来自生活的磨难,或精神的打击,或是情感的折磨,或是经济的困境,都得扛的住,因为心中有明天。明天是心中最后的防线,扛不过去,就一切都完了。
死亡的核心是一种精神的归宿,肉体只是一种工具,一种运载工具。就好比要表达思想而写文章是一样的,文字只是一种载体,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是一种能量体,通过这种能量中介,可以引发你我的感应。但作为人而言,不管工具也好,载体也罢,是要精气神合一的,肉体不存,精神无所依,能量无从发挥。这种三位一体的道理,即便才华横溢的人有时也往往不一定都弄得懂,或是一种疏忽,或是根本就进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这种太极学的生命认知与人的才华没有丝毫的关系。就比如,我没有才华,但我清静地活着。
直面死亡,你想明白了是如此,想不明白也是如此,这种路途的唯一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心安理得,微笑面对,无怨无悔,如去如归,不知不觉度上了彼岸;有些人则神荒意乱,恐惧害怕,视其为鬼门关、阎罗地狱,痛苦万分地、无可奈何地爬了过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主权,但你真正的自主能力又有多少呢,有那些是你能够自主的,又有那些是不容诀择的,这种生命的份量还是经常掂量掂量好。
为此,献上一首小诗:
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
你的经历
我不太清楚
不无不有中你在萌芽
不知不觉中你在长大
不实不虚中你在衰老
不动不静中你会躺下
今天的你
是昨天的影子吗
到了明天
你如幻的影子也不见了
朋友
你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