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语文名师教学风格新探
——程振理主编《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苏派语文名师教学智慧解密》序言
魏本亚
“苏派语文”这个提法始于2010年。是年,江苏省中语会在靖江召开了第一次苏派语文教育研讨会,虽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与会者对这个主题似乎很感兴趣。2013年,第二届苏派语文研讨会将在南京召开。“苏派语文”这个名词开始被大家接受。程振理老师主编了《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苏派语文名师教学智慧解密》,请我写序,说真的,我有些惶恐。一是自己对苏派语文认识不全面,二是自己资历尚浅说话没有分量。程老师一再坚持,我就只好充大说上几句。
首先,苏派语文名师“名”在有追求。洪宗礼先生是中学语文教育家,几十年如一日,编写教材、研究母语教学、建立母语教材博物馆,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斯霞是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面旗帜,她用一生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谱写了一曲爱的旋律。李吉林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情境教育研究,在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于永正终生致力于“五重”教学改革试验,精心开发典型课例,在当代小语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学中青代里面,黄厚江的本色语文、唐江澎的体悟教学、严华银的语文味、蔡明的生态语文、李震的生命化语文都是当代中国语文界产生过轰动的代表;董旭午、秦晓华、许昌良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在小学中青代里面,薛法根、孙双金都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旗帜性人物。正因为有这么多人追求语文教育的真,所以他们就不自觉地擎起了苏派的语文教育的这杆大旗。
其次,苏派语文名师追求语文教育的本真。语文教育是什么,一百多年来争论不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语文届强调“主副目的说”,主目的是学习语言,副目的是陶冶情趣;五六十年代,语文届强调“工具说”,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这个工具;新世纪的课改又强调“工具人文并列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又强调综合实践说。苏派语文的名师很有自己的见地,他们不跟风,洪宗礼先生一再强调语文学习就是学习母语,李吉林先生始终把母语学习作为核心。黄厚江老师已在追求本真语文,许昌良老师已在追求语言自觉,董旭午在追求生活化语言学习。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大家都说好都说是真正的语文课,究其根本就是他把语言学习运用当做教学的核心。对于语文教学的性质争论不休,但是江苏的语文教育始终沿着自己的路探索,吴天石先生在1962年常州会议上提出“语文双基”,周德藩先生在1992年南通会议上提出语文姓语的主张,苏派语文的核心价值观是坚定的。
复次,苏派语文名师的教学风格是鲜明的。一个流派的形成,不是人为的规划的,他应该是在这个地域的教师不自觉的形成的。苏派语文名师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其教学风格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洪宗礼先生的厚重、睿智,李吉林的执着、凝重,黄厚江的朴实、实用,唐江澎的才智、轻灵,严华银的机敏、飘逸,蔡明的思辨、有序,孙双金的纯真、质朴,薛法根的厚重、灵秀。苏南的教师受吴地文化的熏陶,教学风格轻灵飘逸;苏中的教师受运河文化、长江文化的影响,教学风格厚重、实用;苏北地区教师受楚风汉韵的影响,教学风格朴实中蕴含一种睿智。虽然苏派语文名师风格是什么,还没有定论,但是30位名师的课例就是教学风格的最好佐证。
最后,苏派语文名师的追求卓越从未止步。江苏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教师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传统。洪宗礼、斯霞、李吉林、于永正这些都是教育家量级的人物。中青代里面,黄厚江、唐江澎、严华银、董旭午、秦晓华、孙双金、薛法根、张悦群、许昌良等都是国内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丰富着语文教育的理论。一批年轻的特级教师,张一山、廖海燕、程振理、丁卫军、仇定荣、刘金玉都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国内语文教育研究的名角。正因为,江苏有一大批追求卓越的教师,江苏才有可能不断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程振理老师从江苏名师课堂教学入手,研究苏派语文教学,研究视角独特,研究资料丰富,研究结论可信。这一批研究者大多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班的学员,他们研究名师的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今天他们在研究别人,明天他们就会成为被研究的主角。苏派语文正是有着一群可爱的造物主,所以才能够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苏派语文还很年轻,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但是这份研究已经开了好头。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苏派语文这棵大树定会枝繁叶茂。
是为序。
2013年10月10日
【魏本亚,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江苏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