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带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用和任何人做不必要的交流。别人和你搭话,也可以选择性的决定自己听到还是没有听到。
带着一副耳机,即使没有播放音乐,你也可以拒绝和别人交流,而不必担心被扣上高冷孤傲的帽子。
很多内向的人都希望有这样一副耳机,可以隔断外面的世界,又能有理由拒接不必要的交谈和应酬。
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
内向的人都是一只频率为52赫兹的的鲸鱼。
在1989年,人们发现了一只有着52赫兹频率的鲸鱼,起名为Alice。
在其他鲸鱼眼里,Alice就像是个哑巴。它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亲属或朋友,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原因是这只孤独鲸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它的频率一直是与众不同的。
孤独并不意味着寂寞,要知道,只有内心丰盈的人才能够做到独处,而有趣的人往往很难与现实相处。
汪国真在《孤独》中写道:“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这是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2
有时候拒绝交流并不代表着不会交流,内向的人的择友标准往往要高得多。
大学同学小石是一个十足的闷葫芦,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宅在宿舍并不是打游戏,而是看书,写文章。面对舍友一起出去K歌打游戏的邀请,他永远都只有一个回答:“对不起,这篇文章我还没有写完。”
渐渐的,他便被同学孤立了,说他清高孤傲,不合群。但小石似乎并不在意这一点,因为可能对于他来说,这些朋友没有倒是更好。
大学四年,时光匆匆,在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忙着写论文,找工作。一个消息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小石竟然被保送到了一所国内一流的大学里当研究生去了。
他的舍友一度以为他家中有关系,或是金钱走动才能有这样的成就,便在背地里议论,散播谣言。终有一日,小石忍不住了,从床底拉出了一个箱子,将里面厚厚的几十本文学大赛的奖状一个个摔在他们面前,才封上了他们的嘴。
在毕业后的几年,我和小石关系不错,又同在一个城市。有时会一起吃个饭,有一次席间,我曾问他,为什么他看起来总是那么不合群,那么孤独。
他放下了筷子,严肃的凝视我许久,说出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一句话:
“因为我选择了一条和你们不一样的路,若是要我合这样的群,那我宁愿被孤立。”
世人对内向者最大的误解,就是:内向等于失败,而只有外向的人,才会有机会成功。
3
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内向不是缺陷,它只是占据人类比例50%非常正常的一种人格。
一切事物皆有两面性,即使是外向的人,也有被人诟病的时候,什么口无遮拦,无事献殷勤之类的。别太过在意别人的想法,努力找准自己与别人的边界。
在《编辑部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不免遭人非议。新晋的歌手毛不易才华横溢,同时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他性格也很内向。他曾说:
“自己性格偏内向,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性格缺陷,但我觉得不是,内向就是性格的一种,没必要改变。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若干年,你会感谢自己。”
正是他这份冷漠疏离感,才使他极具个人特色,不至于湮没于大潮中。
奥兹说:“人们没有因为我晒得黝黑而受蒙骗,他们一清二楚——我自己也清楚——即使我的皮肤最后晒成了深褐色,但内心依然苍白。”
要知道你的内心如何,比外在的东西更重要,就算外表再过英俊帅气,社交手段再高明,一个人心中无物,他也不过是一具空壳。
内向的人不要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选择拿起锉刀,重新雕刻自己,逼迫自己变得外向。罗永浩曾说,内向使我失去的是一点快乐,而逼迫自己变得外向,则使我失去了全部的快乐。
改变天性,那只不过是东施效颦。即使内向,也不等于失掉成功的机会。
待到你出人头地之时,你的缺点会变成众人口中成功的必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