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吸引力的文字,大多来自于故事,从小说比诗歌的市场占有率上可以明显看出来。
即便是学术普及,也被争议为“正史不如野史火,学说不如歪说灵”。
是胡说八道才能引入注意,抢占市场么?
其实不然,更多的原因是是,部分专家学者太喜欢从学术专业的角度谈问题,理论过于抽象,过于的高大上。
讲的内容多是理论,没有故事和案例。失去故事的趣味性支撑,人们自然缺乏了阅读兴趣。
如郭德纲所言,听昆曲比种地还累,天天带着本康熙词典,谁还乐意去听啊。
同样,与人交流,会讲故事的人,总能在人群中率先闪光。
和别人介绍自己,如果你只能干巴巴的简介自己的名字,年龄,职业,没有自己的特色故事,谁也记不住你。
聚会和朋友炫耀,我最近过的可精彩了;约会和姑娘解释,其实我是个好人。
后面的话怎么说?没有故事支撑的论述,都是空洞虚无的,没人去听。
不会讲故事这个事情影响很大,谁也不愿意听你光说道理,你的事实和故事才会入耳入心。
讲故事这个技能小到哄娃睡觉,大到表达沟通、品牌塑造无处不在。
可以说,写作是一个人的工作技能,讲故事是人的社交技能。
会讲故事的人永远能成为人群中的焦点。相信你也忘不了乔布斯在苹果发布会上的侃侃而谈,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如何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如何在短时间内,讲出一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故事课》这本书揭秘了故事的核心架构,解读了讲故事的套路。
通过它,你也可以成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就像罗振宇在推荐中写的,笨拙的人将道理,聪明的人会说故事。
所谓“故事的公式”,其实就是问自己“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他的“阻碍”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他如何“努力”?
第四个问题:“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第五个问题: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第六个问题:意外发生,情节会如何“转弯”
第七个问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我们把这七个问题简化成7个词组。分别是: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把这7个词组梳理成4个步骤,就是:
1、定下目标,设阻碍。
定一个你想表达的主题,主人公要达成的目标。比如公主幸福生活(标准玛丽苏),屌丝逆袭成功(标准的意淫YY)。然后给这个目标设置阻碍、困难。公主幸福前期就是孤儿、家暴、贫穷,屌丝前期更简单穷挫丑。
2、多重努力,惨结果。
描绘主人公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但结果仍未达成设定的目标。
3、加上意外,获转弯。
加入一个意外,比如坠崖获得秘籍,把上一个结果反转。
4、达成原始美好结局。
我们来看个经典童话故事。学习作者是如何把讲故事的结构演绎的淋漓尽致。
白雪公主的故事,白雪公主的目标是什么?逃离后母,过上幸福生活。
故事一开始就开始设定了障碍,白雪公主太美丽,被恶毒的皇后嫉妒,几次三番的想置她于死地。让下属把她带到野外杀掉,送毒苹果。白雪公主通过别人的帮助一次次的努力逃生,下属放生了她,小矮人收留了她。结果她还是没有逃过毒苹果的厄运,吃下了毒苹果,毒死了。后来出现了意外,王子发现了白雪公主,移动了她的水晶棺。故事再度发生转弯,白雪公主把卡住的苹果给吐了出来,复活了,结局就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生活。
怎么样是不是特别奇妙?
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从沿着这步骤展开的,可以套用到任何一个故事之中。当你想讲一个曲折有冲突和惊喜的故事时,用这方法去讲,会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