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年代,最可怜的是农民,最狼狈的是武士。
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七武士》讲述的是日本战国年间,农民利吉所在的村庄,因连年遭受山贼威胁,村中有威望的老爹决定聘请武士来保卫村子。却因出不起钱财遭到拒绝。
直到勘兵卫出现,假扮和尚智取小偷,救下被困的婴儿,他的本事让村民看到希望。
后因见农民为了请武士倾其所有而动容,答应帮助农民。然后和胜四郎一起招募余下六位武士,共同肩负起保卫村庄的重任。
在影片开头,山贼要来时,农民跪坐在地上垂头丧气的哭诉,抱怨交年贡,服劳役,战乱灾害。
一个镜头把农民的社会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愤怒、绝望,却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逆来顺受。
农民的苦处无处倾诉,甚至有人说山贼来时不能抵抗,要双手献上麦子。
这样软弱,怯懦的集体让人不得不心生怜悯,他们拥有土地,靠辛苦劳动获得粮食,却因乱世被逼的无法生存。
“找饥饿的武士,饿起来熊也会下山。”
老爹一句话道出,这个时代,悲哀的不只是农民,还有武士。
战国年间的日本,社会动荡,秩序混乱。
战败落难的武士们也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有的落草为寇。有的沦为浪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但是身为武士的高傲和尊严却不允许他们向任何事物低头。所以当农民找上门来寻求保护时,遭到无情的拒绝。
“落难武士,还是武士。”
勘兵卫的出现让村民看到希望,他足智多谋又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处事稳重。
本可拒绝这场无益的战争,但作为武士为正义献身的精神让他无法对农民的请求视而不见。他答应了,从村头走到村尾,设计出一系列防御计划对抗山贼。
就这样武士们和农民齐心协力,各个击破前来进犯的山贼,最终四十贼人无一幸免。
当然武士和农民也付出了代价,死伤惨重。同往的七名武士只幸存三人。
影片揭露阶级的无奈与丑恶,当农民遭遇山贼时,最先想到的是与山贼谈判,天真的以为能在群狼嘴下保留食物,
当利吉喊出:“和山贼谈判我们能献出什么?你的女儿吗?”
众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那为什么他们心里最初的选择不是武士呢?
从武士进村的情景就能看出,村民怕武士,这份恐惧并不比对山贼的少。
日本农民不允许私藏武器,多年来备受战争蹂躏。武士们为各自主人攻城略地,烧村杀人,掠夺凌辱,农民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累积下来的伤害深入骨髓。
对他们来说,聘请武士也是无奈之举。
正如老爹所言:“山贼来了,你要头还是胡子?”
不过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
然而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武士训练手足无措的农民使用竹枪,教他们团结一致才能守护家园。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在一次次的冲突与理解中渐渐软化。
菊千代发现村民曾杀死武士,收藏盔甲和长矛时,引起其余几位武士的愤怒。
他大声的喊:“你们把农民当什么?以为农民是菩萨吗?简直笑话,农民最狡猾,表面忠厚但最会说谎。”“听着,所谓农民,最吝啬,最狡猾,懦弱,坏心肠。”
“但是,是谁令他们变成这样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
矛盾激化到崩溃的边缘,菊千代的话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众人的愤怒崩塌,开始反思,自己在这场灾难中所扮演的角色。
农民拿着竹枪躲在门外探查情形,勘兵卫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没事了。”
这个时候再追究过去的对错毫无意义,大灾大难之后需要和解,双方都有自己的无奈与痛苦,谁又能评判谁呢。
影片赤裸裸的揭发矛盾,但同时给出不得已的解释。把农民与武士心中的阶级观念打碎,逼迫他们重新审视社会环境下的自我处境。
影片的最后,山贼悉数被灭,农民在田地里唱着歌庆祝,三位幸存的武士站在死去的战友坟前静静的凝视着一切。
“这次也算是打败仗了吧,赢得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
他们默默的转身离开。像途径此地,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那这些武士又能去往何处呢?
他们正义又敏感,社会现实的满目疮痍让他们五内俱焚。
他们勇猛又忠诚,“向死而生,百折不屈”的武士精神,让他们面对危险可以毫不犹豫的行动。
他们善良又宽厚,被需要就不问回报的付出,用生命捍卫武士荣誉。
正是这种“绝对”精神的坚持,让他们在这个扼杀理想的时代显得可笑又狼狈。
“我像你这么大时,也想过凭本事作战立功,然后当一城之王,但想着想着,已白发斑斑,那时,你已失去父母,孑然一身。”
这是一个武士走过残破现实之后失落的理想。悲壮的让人不忍深究。
村民已经不需要他们,就像这个时代已经慢慢不需要他们一样。
火枪的出现,让使用冷兵器的武士显得脆弱不堪,可是时代变革带来的崩塌,谁又能逃得过去?
矛盾最终净化,可武士之路是否也终将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