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总是思得多而做得少,所以改变的也不多。
一年的时间,仿佛过得真如“白驹过隙”,以往人说世事变化如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一词,也不过也只是一声唏嘘而已。
以前只是容易对未知感到不安惶恐,而今练就一身处变不惊的慢反射弧,已经对很多事情没有太多感觉,悲春伤秋只属于青春年少的时光,想再假装十八岁自己都要恶心到吐了。
思与行,是人做出改变的两个必要条件,思得过多,行得太少,必然不会有令人满意的成就感。
不知生死,不懂年华。
其实这些年来,也面对了很多生老病死,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都已经渐渐明白,时间只有在死亡病痛面前才真正显现出无上的价值,浑浑噩噩的生活里是没有任何时间概念的。按理说,不论是年纪还是经历,我也已经算是“老人”了,可实际情况是,我远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到达的高度,究其原因,就是“行未果”,决定要做出改变和真正获得想要的结果是两码事儿。
反思以往,我的病症应该是“既不愿意屈就于现实,又没有真正行动上的长久坚持”,习惯用决定来代替改变,用思想麻痹自我。生活说容易也容易,不外乎也就是柴米油盐,说不容易也确实如此,想要做个自认为有价值的人,庸碌是必须要屏蔽掉的特征。不排除很多人们所向往的“小确幸”生活,喝喝咖啡、逛逛书店、朝九晚五、遛狗养猫,我也喜欢这样的生活,但如果真的给我这样的生活,我想我是不能长久如此生活下去的,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幸福,其实是非常美好的状态。但我需要追求我内心的诉求和灵魂深处的满足,我所热切追求的生活,是内心得到满足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把自己最好的价值倾注于生活中,不是索取,是给予。
显然,于我而言,生活没有那么容易。我是个理想与现实矛盾碰撞的存在,就卡在那里,不上不下。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进一步也不是人间天堂,只有不断突破重围,突破自身局限,治好身上的所有“难治之症”,抛开对世俗痛苦烦恼的关注,不断坚持,才能把内心所构想的慢慢完成。我很希望能一步登天,俯瞰天下,但生活的经验阅历告诉我这是在“痴人说梦”。
很多话不适合与人说,甚至不适合说出来,因为世人都忙。
忙,变成了浮躁的代名词。
我并不希望自己在忙碌或者无谓的忙碌中丢失自我,其实很多时候,我甚至已经忘了为什么要这么那么做,忘了我存在的意义,只是每天掐好时间点干一点能养活自己的事情,忘记了我付出的是什么,没有悲欢,没有回忆也没有未来。
自己应该是很多人眼中的理想主义者,和现实脱节严重的理想主义者,你说生活都没有大富大贵,凭什么去追求理想,于是我理想追求的幼苗就在夹缝里奄奄一息,渐渐的自己也被现实包围,从未想过去冲破桎梏,让理想重见光明。日子过得久了,发现,活着的自己确实缺少存在的意义,但又惮于死亡的苦痛。于是就在两者之间游离,生活一如既往毫无变化,只是单纯地消耗,不知道消耗的是时间还是自己。
人之为人,因为思想使其与众不同,每个人的思想又有差异,故而每个人对生活价值的理解,对自己的反思也是不同的。于是,我反思出来自身的毛病,也决心好好给自己治治病。
再多的金玉名言于我而言,都没什么大用处。反思,只有细至毛孔,深至心底,才有祛除病灶的功效。
生命以生活的方式展开,用时间和价值来度量。我害怕生活的琐碎平庸,也恐惧时间的毫不留情,如果囿于自身的劣根性而失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我将失去所有。对于这种藏于心底的恐惧,无法与人说明白,说了也没几个人能懂,懂了也没有办法让自己有什么捷径可走,回到最初,还是需要自己来克服所有的困境和自身缺点,真正能解救自己的,说白了,还是只有自己。
跟好朋友去南京旅游,两天行程,我发现自己真的无法排遣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只是浮于表面地做一个游客。朋友告诉我“如果你心里一直有事情没有放下来,旅游也不会令你开心,那就去完成你心里所想的事情”。她的话让我很受鼓舞,如果活得不快乐,就去找到让你快乐的源泉。
寻找这样的源泉,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念、不断的思考和不懈的坚持。
不留遗憾才是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