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地图,还是指南针?
什么是地图?就是确定的道路,你按着图走,不走偏就是了。
什么是指南针?就是你心里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大方向,但是并不耽误你绕个近道。在每一条道路上,你都坚决地向那个确定的方向偏转着。
这个社会往往要求我们按照地图走,但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手里没有地图,只拿着指南针,无所畏惧。
是的,这个世界有很多地图,有各种版本的地图,有各个地方的地图。但是,如果你心中没有目标,不论按着哪个地图走,心中都会被不安和焦虑填满。
举个例子:
孔子作为中国人的人格典范,他的一生你居然都找不到一个高光时刻。
孔子一生只做两件事,这两件事就是他的指南针。
第一件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们都要守规矩;第二件事,你们谁也不要欺负谁,得有仁义。他这辈子翻来覆去就讲这么两句话,他不会变。
孔子手里,没有地图,只有一根指南针。孔子的一生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典范:每一种现实的诱惑,他也接受,经常委曲求全,但是,他手里一直拿着指南针。
孔子这辈子,不跟任何人较劲,也不跟任何机会较劲。他没有什么强硬的棱角,但是有确定的方向,时间一长,居然就能水滴石穿。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像水一样的力量。
再举一例子:
孔子的学生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比自己的儿子孔鲤死了还伤心。但是,颜回的父亲颜路,想到孔子家还有一辆马车,就劝孔子把马车卖了,给颜回买大棺材。孔子觉得很为难,说:“我儿子孔鲤下葬,也没有椁。既然都是咱们的儿子,就都一样吧。再说,我是退休的大夫,出门也不能靠走路啊。”
你看,这个老爷子一点也不顾自己的形象,该舍不得就舍不得,一点也不装,更不受地图的限定。
活得久,比什么都重要。一个理想主义者要想编织理想之王,就得活得长。
先秦三位大儒,孔子活了七十多,孟子八十多,荀子七十多。他们都是因为活得长,编织的价值之网才能足够大,他们的学说和人脉才能传递给后世。
这个年龄乍一看,和今天比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古代你要知道,人的平均寿命是很短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
那你说,我养尊处优、注意养生是不是就能活得长了?怕是不行啊。就说清代的皇宫里,康熙生了55个子女,有22个都没活过5岁,好不容易有28个活到了18岁,大部分又在40岁左右就去世了。
王立铭老师说的:这个世界是你们的,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那些身体好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