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先生一生著述颇丰、著作等身,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每本都堪称经典。但是如果时间有限,只读一本关于德鲁克的书,那《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可能再合适不过。
这本书是由德鲁克的日本编辑兼好朋友笃男植田(Atsuo Ueda)所编,植田从出版业退出转而去做教师后,想让自己的学生概要地学习德鲁克的全部管理思想,于是对德鲁克的思想进行提炼,形成了这本书,而德鲁克则认为这本书比较好的代表了他的全部思想。
本书分为三篇,包含了管理篇、个人篇与社会篇,具体结构如下:
翻阅了整本书后,我感兴趣的是个人篇,这可能与我一直关注的是微观层面有关。
在个人篇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一个知识工作者,如何让自己卓有成效,部分内容可以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找到详细论述,但是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更为丰富的内容是,在本篇中加入了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如何创新、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半生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更为简洁,更为全面。
在个人篇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价值观》这一节。这一节我认为德鲁克主要论述了五个小问题:找到自身的优势、明晰自己的做事方式、学习方式、价值观与两点关键建议。
1.发现你的优势
过去多年,木桶理论信者众,该理论认为人就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条,所以人应该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短板。但德鲁克认为:一个人只能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创造绩效。最近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木桶理论已死,长板理论才是你应该掌握的》便是对这此观点在现时代条件下的解读。该文章认为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理念,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正如乔布斯尽管有着明显道德瑕疵,却把自己对科技艺术的优势与追求发挥到极致,最终颠覆了多个行业。
所以德鲁克说:认知自己长处,可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了。
那如何认识自己的长处呢?德鲁克的回答是: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认识人们的长处,就是反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这种方法是在每当有重大决策,采取重要行动时,事先写下你所预期的结果,9-12个月后,再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这样两三年之后,人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了。用这样的表也许会有帮助:
不过在今天快速变化的时代,9-12个月,对很多人而言,可能周期长了点,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适当缩短,从而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人们对自我优势的认识也并非一劳永逸。德鲁克说在过去的15-20年里,他多次运用这种方法,每次对比都有意外的收获。这说明我们对自身优势的认识也需要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
在明白了自己的优势之后,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集中精力发挥优势:是说自己能够在哪些领域优势,创造优秀的业绩和成果,自己就属于哪个领域。
努力增强自身的优势:相对我们自身具有的优势而言,还存着哪些已经过时需要更新,优势已经不明显需要强化、提升的方面,我们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与能力。
克服傲慢倾向: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上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于对自己优势之外领域知识的漠视与偏见,从而影响了自身能力的发挥。
在这一点上,德鲁克提到:在改进弱点上,我们要尽可能少的浪费精力。这个世界没有完人。即使是某个领域的行业大咖,也必定有着自己不擅长或者一无所知的领域,把一个人从一无所知提升到具有一般水平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远没有比把一个人从普通提升到优秀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价值大。因此,作为一个个体,需要淡定而从容地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把自己的精力与能力集中于具有较高能力与技能的领域。
2.我如何做事
对做事方式的认识,很多人可能比对自己优势的认识更加模糊,但是德鲁克认为这是与认识自己的优势同等重要的问题。
工作中,需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做事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协作。同时需要谨记做事方式在人们走向职场的时候就已定型,因此,人们只能认识自己的做事方式并最大限度的顺应它而不是改变它。
要认识自己的做事方式,需要:
首先明白自己属于倾听型还是阅读型。倾听型的人更容易从他人的汇报与交谈中获取信息,而阅读型的人更容易从资料的阅读与查看中获取信息。采用自己所偏好的方式会影响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效果,并最终影响一个人的绩效。
其次明白自己喜欢协作还是独处。每个人都有其个性,有的人喜欢一堆人做事,但是有的人则喜欢一个人做事。正如性格外向的人需要通过外部世界汲取能量,而内向的人则通过独处的阅读和思考汲取能量一样。这本身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关键的是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并与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性质相匹配。
再次明白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职场中每份工作、每个岗位都有压力,但是这些压力的大小还是有较大差异的。比如一个公司的前台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带来压力,但是压力的频率、大小与后果都是非常有限,而公司老板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承受更多的风险,所承受的压力不管从频率、大小和后果来看都是与公司的前台是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因为压力承受能力的差异,有的人就适合在大公司当小兵,或者扮演顾问的角色;而有的人更适合在公司当老板,或者扮演决策者的角色。
3.我如何学习
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接受的实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因此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是否适合自己?如何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这些问题几乎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
其实学习方式不仅仅限于课堂学习、接受培训,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的不断突破,知识的迅速迭代,使用场景的不断变化,学习方式也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场景化的学习方式、社交化的学习、体验式的学习等等层出无穷,同时一劳永逸的学习方式也不复存在。
就拿我最新学习的心理学来说,过去就是通过阅读进行学习,花费时间不少,却收效甚微。现在就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比如先大概浏览一下书籍,再根据每章的主题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再细读各章节内容,然后分析经典案例,观看心理学的专题节目,并通过请教专家老师对某些困惑和难点加以澄清,多种学习方式让学习更加立体,收获更多。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这种学习的套路,但是在学习之前,了解该领域有效的学习方式是需要思考的环节,因为按照自己所认识到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人日后创造绩效的关键。
4.我的价值观
我曾经以为价值观是一个非常虚的词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价值观对一个人所具有的根本性的影响。因为在我们选择做某事或不做某事,都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正如:
如果你认为自我成长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你就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让人痛苦不堪的事,并能沉迷其中,自得其乐。
如果你认为亲情远大于金钱,你就不会因为在于相处中吃了点亏而翻脸不认人,更能容忍亲人的某些有意或无意的小小亏欠。
如果你认为人生就是不断的探索和冒险,你就不会安于现状,而会不断折腾,去寻找那个远处或不远处未知的自己。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终极行动指南(李笑来语),有人说:价值观就像指纹,看不见,却处处留下痕迹。对此,我深以为然。所以一个人越早的知道自己的价值观,越能在生活中少一些纠结。
那如何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呢?有个有效的方法:
分别找出三个你最崇拜的人和三个最要好的朋友,列出六个人身上最吸引的特征,然后对这些特征进行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之后,就应该根据价值观去行事,和做事方式一样,价值观也是在我们步入职场之前就已基本定型的,只能顺从,而难以改变。
基于价值观的根本性与稳定性,一个人在选择公司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与个人价值观足够接近的公司,这样组织与个人才能和谐相处,如果发现组织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不相符合时,明智的选择是离开组织。同样如果个人的优势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协调时,需要妥协的是个人优势。
因为价值观,永远是,也应该是最终的检验成败的标准。
5.关键提示
不要试图改变自己。这里不要改变的对象是生命中相对具有稳定性的东西,比如个性、价值观与做事方式,因为这些有的是来自基因、有的是来自个人成长的环境与经历,在步入职场前,就已经成为我们的生命的一个部分,定型、加固,不容轻易改变。因此,我们只能对这些个性进行认知、顺应,从而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任何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终都只会是耗神费力的行为。而对于一些技能与能力、影响个人优势发挥的习惯还是需要不断改变的。
学会说“不”。明晰自己个性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对个性的适应。对那些与自己个性不相符合的选择,不管其短期结果多么诱人、回报多么丰厚,都应该坚决说“不”。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最终实现水到渠成的成功。
新年伊始,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成长,或者成功,但其前提,需建立在对自我有清醒认知的基础之上,德鲁克的这个框架无疑给我们带来帮助,值得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