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册教授读书方法的书籍,并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将有效的内容整理成了这本书。《高效能阅读》从培养读书兴趣,营造读书环境,阅读技巧,速读技巧及在读书中如何建立数据库等方面阐述了很多技巧,详细而且有实用性。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每一章都值得细细品味。
喜欢读书,但是也有读不进书的时候。
我前几年买了一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是纯粹奔着名气买的。至今这本书也没有被看完,主要是没耐心、太厚,从我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心里就有了畏惧感。《高效能阅读》里作者提到的改善读书体质的一个方法,就是要从一系列薄书开始看起,从简单到难,先培养兴趣。这点真的特别重要。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有很多书,兴致勃勃的买来之后基本都束之高阁呢?
读书的速度太慢,所有的书都通读,时常看书的时候还会有白日梦的现象,就是看着看着跑神了,效率和速度都跟不上。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书,难以专注,不想读,觉得枯燥等。这些常见的读书时所遇到的问题,我都有困惑,尤其是商业类的,专业类的书籍。
作者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提到的速读的方法对我的帮助真的是很大。
用作者的这种速读的方法,一本商业书籍,可以在15分钟内就了解整体架构,一小时就能读完,而且不影响阅读质量,很神奇对吗?
正如作者所说:
速读的灵魂便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
那么关键就在于关键词的发掘。
发掘关键词,需要仔细阅读目录。通过目录,对关键词做到心中大致有数,然后构思假设,想象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接着,快速阅读文中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对假设进行验证。同时做好笔记。记下新的创意。
作者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总结说:
速读的基本技巧和阶段论是:运用泛读技巧检索关键词(扫读),通过目录假设正文内容,然后通过略读用便利贴做出标记,再运用精读技巧,仔细阅读标记附近的内容。最后一步是要写下自己的假设和笔记。
找关键词,假设内容,做标记,写下思考和创意,读书四步曲,非常好用。
我还有一个坏习惯,
就是从不读目录,直接从正文内容开始,如果前面不吸引我,后面基本就没什么动力和兴趣再继续读下去了。
《高效能阅读》一书中说,目录读书是为了把握书的整体架构,然后预测内容。也就是说,目录是浓缩了一本书的所有精华。所以是不可错过的。通过目录读书,结合速读的技巧,读书的速度和效率都可以有一个质的提高。
买来很多大部头的书,很多时候自己其实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也不知道读这本书能给带来什么收获,就只是因为它的名气而去买来。没有目的性的读书,没有动力读书,这也是为什么后面读不下去的一个原因。
所以当我们要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妨先确认我们读它的目的,有目的性的读书动力会更强。
诚如作者原尻淳一所言,这样也可以提高有效购买书籍率。不花冤枉钱,每一分钱都花的有用。
如果碰到当下对自己确实没有太大用处又没有兴趣读下去的书,不妨用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设定消极条件,根据我们读书的目的,进行舍弃不必要去读的部分,停止阅读。
其实通过阅读别人的心血,找到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才是最终的目的。取人之长,为已所用。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2个概念词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个是实读,一个是垂直型阅读。
这两种概念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就是要成为你所在专业领域的专才,就要有目的性的读书,要有产出目的的读书。
以前读书,没想过书的实用性,都是以兴趣为主,我们那的人,叫这种读书是读闲书。
什么意思呢,闲书,就是没事干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看一下,也就是没有实用目的的读书。在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如此快,变化这么大的信息洪流之中,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读书这个行为才会更持久,更易获得满足感。
在工作中成为一个专才才能走的更远,更被职场需要,这是现实问题。如果哪天真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即使有千册闲书又能如何。除非,这些闲书可以产生价值。如果是这样,这些书也不能称之为闲书了。
怎么才能从千万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尤为重要,所以有目的的读书,只会让你的行动更高效。
找到你要读的书,根据自己的基础,从需要的地方开始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