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节日带来的喜悦融洽氛围,令人感受到短暂的放松,焦躁和忙碌显示出名正言顺的意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么?人需要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时间节点来蓄势待发,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是希望的预兆。尽管,谁也不能知晓命运新的安排是什么。
我们所能凭借的太少,一生都在渴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被有所庇护和加持,以此来对抗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
所谓的庇护和加持,哪怕只是头脑中衍生出得幻觉,最终都只能自给自足。
被人问及“过得好不好”之类的问题。
隔着屏幕想象着手机的那一端,对方的表情和心情。
照旧回复“还行”之类的话。
原来再怎么荡气回肠、山重水复的故事都可以用简单的词汇一带而过,云淡风轻好像不曾受伤过。
对方说一些“后悔、如果”之类的话。我
懂得他的意思,只是心中没有激起半点涟漪。心如止水已经抵达哪怕抵达投入巨石都激不起浪花的境界。
反倒安慰对方,“生活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后悔,没有十全十美的,不如过好当下。”
他不知道,这个跟他说话的人,不管是曾经的经历还是目前的生活状态,都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倘若有一天了解到全部的事实,该会是怎样的瞠目结舌、唏嘘感慨。
我对别人的劝说,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和敷衍,是真实想法。
鸡汤语录是有真实性,当以过来人的身份说出口的时候,没有丝毫矫情和违和感。
真正将生活的某道理了然于心,必然遵循的是一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道路,没有捷径。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我的印象,无论经过多少年,都定格在十几岁的时间点上。
并不是说,人的模样会永远年轻,而是透过一个人的性格、外表和内心,很容易联想到未来的生活状态。
纯良内秀、大家闺秀、贤妻良母…诸如此类的词汇,都是用来形容一个温和传统的女性。不管是家庭还是婚姻,都应该是和谐幸福的,足够爱别人,也值得十分被爱、被呵护。
我们容易将自己臆想投射在别人身上,想象着纯粹是想象中的事,以此完成对自身生活的匮乏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填充。
实质上还是奢望美和善良应被善待,邪恶和罪孽应被惩罚成为世间准则,公正、永恒。
听闻一个同事辞职,也深感吃惊。在我的印象里,她是那种“人生赢家”的姑娘,不仅长着一张“明星脸”,与老公郎才女貌,只能说令人艳羡。
杨绛曾在《我们仨》中写道,“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习惯于将类似的道理安放于自己的身上,看待别人,则是单纯和永远。
我们看着别人,想象的空间总是恣意放大,看着自己,毫无想象力。
后来得知,她并非因为生活优渥而辞职,而是因为工作、父母和孩子各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虑选择跳槽。
貌美的姑娘同样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同样也有一地鸡毛般的家庭琐事,同样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因为我们同样都是人。
人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有一些所谓的“经验”只不过是虚构的臆想。固化成自以为是的意识,不去深究和探索,默认那就是生活的真相。
如果美好在自己身上没能应验,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尚配不上。如果罪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也所应当地认为时候未到而已。
总之,愿意深陷于臆想的泥泞之中,心生罅隙,也很少愿意尝试探索来龙去脉,生怕超出想象之后颠覆固有的认知。
了解才是缓解恐惧和焦虑的有效方法。恐惧和焦虑的主要来源主要不就是未知么。面对、洞悉,感受到情绪上剧烈的波动,好过一味依赖于自说自话、自圆其说的假相之中。
最起码,对于未知有了预先的准备,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
即便是日后受到冲击,总好过冷不丁被打一记闷棍强。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
永恒和沉重,道尽生活全部的面貌和状态。
决然不是裹挟在臆想中随波逐流,那太轻松了,而是像西西佛斯推动的那块巨石,日复一日,上下翻滚。在搏斗中体验到残酷和酣畅,在撑持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推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