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我们单位的心理咨询师,一次同事小杨急切的带他妻子找到我,说她妻子小车两年来一直失眠,医院诊断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开了给她很多药,但效果也不好,希望我能帮助她。我报着试一试的心态,和小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希望把问题源头找准,到底是创伤事件引起的还是家庭矛盾引发的,抑或是气质人格上的?
我让他们夫妻俩一起做咨询,小车第一次见,比较内向,刚开始一直都说生活、工作上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事,就是失眠,吃药也不起作用,晚上很晚才睡着,而且会反复醒,第二天上班晕乎乎的,特别没精神。
直觉告诉我她没有说真话,可能我们间还没有建立好信任感,她还比较抗拒我,抑或是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困惑些啥?到底是什么原因把自己弄成这样的?来访者有这样的表现,我能够理解。
2
我换了个方式问她,当我问她既然睡不好,有没有反复做过一个梦时,她停顿了会,随后肯定的回答说:有做过,而且曾经反复做过同类的梦,每次做到这个梦,就感到很烦躁。
梦是潜意识反应,是连接来访者问题的桥梁。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我们感到迷茫、困惑时,不妨通过梦境来找答案。
我接着问:很好,可以告诉我你梦到了什么吗?小车突然激动的说道:我会反复做被家人指责的梦,有时是老公指责她,有时是婆婆指责她……
作为长期被指责的一方,肯定会不开心,如果情绪得不到有效疏解,那还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感到快找到答案了,接着问:他们指责你什么呢?可以和我说说吗?小车说:他们指责我带不好娃,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之很烦……她说的时候,我也明显感到了她情绪激动起来,声音也变大了,那种不适的氛围在房间漫延开来,我身体随着她的话语也变得紧张起来,这不就是所谓的“感同身受”吗?直觉再次告诉我,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问题的答案了。
3
后来我们就梦中“指责”的问题进入了深入的交流,也打开了长久憋在小车心里的问题,因为同事小杨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夫妻两人又分居两地,一周才能见一次面。
小杨性格开朗、朋友多,表现的也大大咧咧,对妻子的情绪关注不够,直到他妻子当面说出了对她的意见后,小杨才觉悟。小车性格内向、家庭责任感强,心中只有老公和孩子,不爱交朋友,生活中也没有好朋友,当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不愿意和父母诉说,怕老人担心。
所以每次小杨回家,小车都想借机把心中的牢骚向丈夫诉说,可丈夫回来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看各种球赛和电影,当妻子开口向他诉说烦恼,往往才说到一半时,丈夫就会显得不耐烦,不等妻子把问题说完,就三言两语打发,经常说的话是:“你那叫什么问题,我的工作压力比你大多了,别多想了,要开心点,该干嘛干嘛!”小车说:听丈夫说几次这样的话后,她就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再遇到什么事也不会和小杨讲了……
小杨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他这种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关闭了与妻子的沟通渠道,也错过了小车最早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导致妻子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当事人如果说出心理困惑,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
我接着让他们夫妻俩共同把希望对方怎么做,自己才会舒服的想法都说了出来,并且指导双方一起进行了承诺。当引导小车把积压在心中的问题和希望丈夫怎么做的想法说出来后,她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微笑,并说道:我现在感觉好多了,人一下子轻松起来,谢谢老师!
4
今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因抑郁症在自家卧室上吊自杀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刺痛着人们的心灵。
林奕含在13岁被语文老师性侵后,曾想告诉妈妈,她试探性地跟妈妈说学校其她同学发生了这种事情,妈妈却冷冷地回应道:一定是那个女生很骚。她再次暗示式性的跟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能性教育时。妈妈有点生气的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她立刻打消了要向妈妈倾诉的欲望。
因抑郁症反复发作,多次休学,一次从政大休学前,她拿着诊断证明,向系主任解释为什么没办法参加期末考,系主任说: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自杀,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的,你是怎么弄到诊断证明的?
就是因为父母的不沟通、老师的不重视,她能够信任和沟通的人越来越少,26岁就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值得所有做家长和老师们的深刻反思!特别作为家里至亲的父母,如果当时就能察觉到孩子的异常,重视女儿提出的问题,好好和女儿沟通,引导她把困惑说出来,和她一起想办法,把作恶的老师绳之以法,就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也会挽救很多后来和林奕含有共同遭遇的女生。
当你的家人或朋友遇到烦恼、困惑与你沟通倾诉时,请一定重视他们的问题,对他们多点理解和耐心,因为那是他们信任你的表现。回答的好,你可能就成为了他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反之,则可能对他造成无形的伤害,甚至导致问题的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