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
往年中秋,都喜欢找一处有水的地方。
水月相映,心旷神怡。
这时候也有心境,写一段应景的文字,发给亲人、师长和朋友,略诉问候和思念。
最喜欢引用的,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今年(2019)KM的中秋,是个阴天,实在无月可赏,也就乖乖呆在家里。
何况,你还没满百天,我和妈妈更不能独自偷欢。
2.
说到中秋赏月,有在黄河之滨,有在草原之上,有在魔都之中。
最难忘的一次,是在洱海。
那年朋友们相邀,约了同去大理。
洱海,是中国最佳的赏月地点之一,正所谓“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
在洱海之滨赏月容易,在洱海之上赏月,可就不易了。
毕竟,洱海夜航通常是禁止的,只有每年中秋才被许可,那也是一年中的盛事。
同学在当地开客栈,熟悉情况,已给我们提前预订好了中秋的船票。
3.
那夜,月朗星稀,正是观月的好时节。
才村码头熙熙攘攘,人们摩肩接踵,一时间喧闹不已。
此时的洱海,深不见底,犹如一头墨色的怪兽。湖上略有微风,洱海的湖水,嚯嚯的拍打在岸边。
我们数十人一起上了船,便往湖心驶去。船不大,巨涛涌来,时有颠簸。
我们站在甲板上,但见月光清冷,洒在湖面,银光闪闪。
天上一轮,湖中一轮,相映成一道清辉,宛如一条白练。
回望苍山,大雾氤氲。古城灯火通明,月光下清晰可见崇圣寺三塔,透着象牙般的白。
斯时,斯地,斯景,心头浮起的,是《全唐诗》这首压卷之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
中国古代诗人,有名的,至少两千位以上。
中国古代的诗篇,更是汗牛充栋,难以计数。
其中,诗人们写的数量最多,也最打动人心的诗篇,我以为有两种,一种是写别离,一种是写乡愁。
而无论是别离,还是乡愁,每每都与“月”相关联。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有更浓厚的月亮情结。
孩子,等你长大了,我会把这些美好的文字教给你。
当你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时,自然会体验到人生之乐,江山之美,世间之无极,宇宙之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