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要经常打车
我那天躺在床上,眼盯着天花板,静思,其实就是在胡思乱想。(别问我为什么犯病……就挺突然的)
我想的问题很严肃,就是——我为啥要经常打车?
我出门经常打车,还是有很多理由的:要么是因为我赴宴却出门晚了,要么是因为我不想受累挤公交车,我想早点回家,然后……躺着吹空调。
其实,总觉得早出门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但是仔细想想,在家呆着的时间,似乎也是静静的流淌。
早点回家躺着当然比挤公交车爽,我不是喜欢独处,我只是喜欢独享,但是时间仍会静静的流淌。
所以,我为啥要经常打车?
我有一种病
按照道理来讲,我有这么多时间,应该可以盛得下书,提得起笔,至少放得下电影。
事实是:看不进书,写不了字,甚至,连电影都没兴趣打开,似乎都和鲁菜一样,能吃饱能吃好但不能吃爽。
索性还有短视频、小知乎,像极了小烧烤配着江小白,一口口吃出透心爽,一杯杯喝出会心笑。
所以我一般这样度过:
下班打车回家躺,下划视频过半天,抬头一看夜已晚,再刷几下就入眠。别问,问,就是充实。
这么一想,冒一身冷汗,然后,我赶紧就坐起来了,胡思乱想太危险了,好不容易躺着,非想站着的事儿。
但是,人一旦有种念头,它就像一颗种子,很奇怪,没水也会在心里生根发芽,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一种病”。
这个病的症状是:我明明想抓住时间,但偏偏眼睁睁看着时间流走。
我省下的时间,只是交给了身体的爽,其实我并不知道该怎么留住她,只能看着她变着花样的离去,我打车只是换个地方等待时间过去而已。
我的处方
那天看到一句话: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我忽然觉得豁然开朗如梦初醒醍醐灌顶(病有治了),有种“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感觉,赶紧坐起来,
提笔自己写了个处方:给生活定目标。
用生活的目标,把时间截流:目标达到了,时间就留下了(也不知道时间她,愿意不愿意)。
目标就是一个尺子,只有理清是否达成了目标,才能看清时间的刻度,有了这把尺子,就能从细微处体会到时间的价值。
我从来没认为有必要做人生规划,但是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规划”的意义,达成它,就能够触摸时间,就能感受时光,这应该是更爽的事情。
我的取舍
目标的好处,不仅在于为时间加上刻度,度量时间价值,还可以做为探索内心舒适的尝试,以此做为生活的取舍标准。
毕竟,如果你的生活没有目标,无论哪个方向的风,都不是顺风。
比如现在社会中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极简主义”。
我不想过多探讨实际的含义和行为,但是,我觉得那些奉行和践行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
“形式极简”之所以能带来“体验轻奢”,不是极简本身,而是根据自己的目标,所做出的取舍呈现的结果。
我不是“极简主义”者,但是我同样会按照我的目标,对我目前的生活进行取舍和修正。
这个目标是我真心想要的,想要达成的,是我认为面对“时间”拷问时最好的答案。
我不再纠结公交车是否代表不成功,不再纠结保险经纪人是否不体面,不再纠结过去是否走错,因为这些对我的目标达成并无任何益处。这就是我的“舍”。
我开始关注自己是否每天都在学习,无论是上公交车,还是被挤下公交车,而且也不再以花了多少时间,作为学习与否的标准,因为学习没效率,同样没作用。这就是我的“得”。
我越来越多的坐公交车,不是为了省而省,而是我觉得时间并没有因为坐公交车而溜走。
当然,我也没有就此认为别人打车有什么不对,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那确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我只是,想更爽一些。
我的目标
我的目标是:赚钱养老。
对的,按照我的财务思维“储蓄=收入-支出”赚钱养老,可以把生活当做一个企业,和企业追逐利润一样,追逐储蓄。
我说的这个储蓄,是资本的积累,不是简单的银行存款,其形式也自然有多个渠道。
我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目标,后来怕自己忘了,又写在百道笔记里,还上传百度云,仍然怕自己翻脸不认账,我就发到公众号里来。
和惰性相比,我更好面子,和面子相比,努力达成规划会带来更多成就感。
因为“努力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尝到甜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