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到底有多少时间?说长大概有七八十年,说短好像只有一瞬间。我们都没有活过一辈子,但是经常可以体会到一辈子。一辈子说长就长,说短就短,长得有时候让人看不到头;短得有时候只有三个小时。
没错,我今天又要说电影,一部在三个小时里可以让人看到一辈子的电影:《一一》。这是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距离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关于它的各种消息,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很多。老话重提不是因为我们爱听老话,而是因为实在找不出比老话更好的话。
中国人拍的电影都特别强调家庭的因素,而且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电影一般都能拍出味道来。任何一个家庭都能满足基本的社会关系网,特别是当这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旁边有亲戚的时候。《一一》就围绕着一个典型家庭展开,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样本,老太太、中年的女儿女婿、刚结婚的儿子儿媳、上高中的外孙女、上小学的小外孙。对于台湾社会来讲,这是一个标准的现代都市家庭;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最为熟悉的寻常人家。从一堆相似的样本里面选出一个最标准、最没有特殊性的,恰恰是为了能够总结出最普遍最真实的状况。所以《一一》无非是用“一一道来”的手法讲述大多数家庭,亦或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现代化的城市里面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
NJ,男主角,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普通男人,事业上平平淡淡并且潜藏危机;敏敏,女主人,貌似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台湾有事业单位吗?),平时好个吃斋念佛。女儿婷婷,乖巧文静,书读得好,在重点高中念书;儿子洋洋,聪明可爱,与众不同,在小学里天天受欺负。老太太早已退休,平时也不怎么言语;还有个儿子,刚刚和家里人不太接受的媳妇结婚了,而且还是“先上车后买票”的那种。婚礼上,他的前女友赶来撒泼打滚,搞得甚是热闹。一开始,影片就交代了整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和人物关系,所有的情节都将围绕这个家庭徐徐展开。
各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家长呢,事业上毫无起色且时有不顺,感情上心已成灰,生活中早已疲惫不堪。孩子呢,大的正值豆蔻年华,芳心未动但已难抵周遭刺激;小的古怪精灵,但是总免不了受人(特别是女人)捉弄。对于俩口子来说,过日子不过是挨日子、熬日子;对姑娘来说,世界仍然纯真美好,心里还有无暇梦想;对儿子来说,虽然自己过得不怎么痛快,但是发现生活里头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舅舅呢,被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搞得焦头烂额,但是最后发现他现阶段谁都离不开。愁啊愁,怎一个愁字了得;烦啊烦,怎一个烦字得了。
整部电影散而不乱,看似琐碎实则凝练。从结构上讲,片头剧尾的婚礼葬礼恰好代表了人生的一个循环。老太太的去世,小表弟的出生,形象化地描写了人间的生生不息。生死之间,人大不同;来往之际,心大不同。影片差不多三个小时,如果你能完整地看下来,基本上都能感觉到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对于每一个人来讲,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得失成败、辛酸苦辣都是非常正常的人生际遇。或许正因为这些都太正常了,所以常常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世事难料、人心难测,带来的都是无穷无尽的背叛、欺骗、无奈和遗憾。痛得久了、伤得深了,我们就在想,为啥人不能和电脑一样,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干脆来个重做系统,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可惜人不是电脑,就算坏了,也没人给我们重新做系统。所以说,我们一遇到困境的时候,往往想到做系统,“不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电脑,事实上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人。”
杨德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把你们看不到的那一面拍出来让你们看,事实上,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看完了以后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好多人都希望能够通过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个人改变自己的人生或者人生态度,但是当你熟悉了那本书、那部电影和那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事实上什么都没改变,说得悲观一点,事实上,什么都不会改变。
人世间的事是非常有玄机的,你也可以说它是辩证统一的。比如说烦恼,烦恼各个相同却又各个不同。不同是因为让你烦恼的事不同,相同是因为不管什么事都会让你烦。类似《一一》这种探讨人生意义或者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片子在形式上都具有相似性,在结论上也具有相似性。说得通俗些,就是生活跟电影不一样,哪怕你拍得再像。那生活呢,一样不一样呢?一样也不一样。一样的是,无非是那些形式化的内容,或者叫本质化的东西。仪式化的就是各种人生仪式,本质化的就是各种情感体验。婚丧嫁娶算前一种,喜怒哀乐算后一种。人总是容易从别人的痛苦中得到安慰,不太容易从别人的快乐当中得到满足。大概是因为痛苦太多,快乐太少的缘故,又或是因为痛苦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快乐不太适合到处传播吧。《一一》里面的每个人都有难与人言的痛苦和烦恼,即便是一家人,也总是难以开口。我们总是希望越是亲密的人就越能分享彼此的秘密,秘密有痛苦的也有快乐的,不过大多数是见不得人的(这里没有贬义)。事实上,当一个人与别人分享了自己的秘密的时候,能够得到的最暖人心的话也无非是:哦,原来如此,其实我和你一样啊。
看到了吧,其实我和你一样。一样的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那些人生过程所带来的人生感受。但是,我总觉得别人和我不一样,我也总觉得别人很难理解我。一样又不一样,“同样的经历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但是同样的渴望却给不了我们同一首歌”。人与人总是想着能一样,可是相处的过程中却发现怎么都一样不了。明明不一样的人,为什么在一起的时候却有那么多一样的感受。人与人总想着能不一样,可是活着活着就发现越来越一样。明明一样的人,为什么就会变得那么不一样。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一》所揭示的这种人生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我觉得就挺合适。
电影里头有个超现实的片段:睡眠严重不足、精神恍惚的婷婷回家后,看到早已中风瘫痪在床的婆婆神采奕奕地坐在那里哼着小曲、叠着小纸。她靠在婆婆温暖的臂弯里,手里拿着婆婆叠好的小蝴蝶,喃喃自语了一段颇为深沉的话语后沉沉睡去。待到伊人醒来,却发现婆婆已平静地离开人世,但是那只小蝴蝶依然在手中栩栩如生……这段超现实的安排,代表了婆婆对于纯真善良的孙女的宽恕,其实更象征着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初谙世事的大姑娘。说白了,婷婷闭眼看到的世界好美,但是只有睁眼看到的世界才够真。睡着的时候,梦想可以宽恕曾经的过失;但只有醒着的时候,才能获得真正的勇敢和坚强。
洋洋那段经典的“告别演说”就不说了吧。但是我一直对他说“我老了”很感兴趣,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娃知道什么是老吗?我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这个“老”。是不是意味着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变老了呢?还是说只要看到刚刚出生的小baby,就意味着我们老了呢?又或是当我们经历了很多悲欢离合之后,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又不一样的时候,就开始老了呢?村上春树说过:变老,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是否意味着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当你跳出那个习以为常的自己来看待生活的时候,自己就变老了呢?
变老其实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你可以一直稀里糊涂地这么活下去,直到老得连坏事都干不了的时候说自己老了。你也可以一边想一些类似人生意义和生活目的这样的话题,一边慢慢变老。对很多人来说,变老总是很容易,但成长很难。我自己也不例外。
P.S. 看电影看的是别人的一辈子,过日子过的是自己的一辈子。写完了再想想,我发现一辈子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当然也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