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与《我本芬芳》
读完杨本芬的《秋园》几天后,又开始读她的《我本芬芳》。《秋园》说的是她的母亲(一九三二年-一九八零年)坎坷又坚韧的一生,《我本芬芳》写的是她自己结婚后的事情,主要是讲她和先生老吕的故事。其实《秋园》里的之骅就是《我本芬芳》里的惠才。
《秋园》-之骅是秋园的女儿
《秋园》读得我时而热泪盈眶,时而声泪俱下,是一本很动人的小说。里面刻画的人物十分鲜明,从人的遭遇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如果你读懂了人,仿佛就读懂了当时的社会。《秋园》里之骅从小就十分懂事,一直作为大姐(其实她不是秋园最大的女儿,大女儿在小时候无故死了)帮忙母亲料理家中的大小事务,帮忙照顾年幼的弟妹,这可是她未满10岁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她自己很想读书很想去上学,但为了帮妈妈分担让妈妈能出去多赚点钱养活家人,她放弃了一些能够读书的机会。每每读到从小就这么懂事的之骅,我都十分地感动,心疼这个懂事的小姑娘。
《我本芬芳》-惠才是妻子、妈妈、老伴
或许之骅的懂事从小就生了根,妈妈的坚韧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她,一直到她作为别人的妻子、妈妈、老伴。无论多么艰辛,无论她自己活得多么不快乐,她把自己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妈妈的责任都尽到了极致,怜惜先生,教育子女,特别是三个子女都培养得特别优秀。
之骅做别人的妻子这个决定,带着一些无奈也有一些期待。当时惠才(之骅)为了逃难为了生存去了江西,在一所学校半工半读,本来快要毕业了,但突然被通知因为她的成分不好(她的父亲是旧官吏),她需要被下放。在湖南挨饿的日子已经吓得她永远不想回去了,于是她的朋友介绍了吕医生给她,在这里结婚了就不用下放。跟吕医生见过几次面,觉得这个人不错,样貌好有礼貌,也为了不给下放,就这样结婚了。
说无奈,是因为为了生存才结的婚;说有点期待,是因为婚前惠才对吕医生的印象是不错的。《我本芬芳》用了很大篇幅写惠才和老吕结婚后的生活,按时间顺序写,横跨了几十年。惠才八十多岁的时候回顾这段婚姻,估计是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有时间节点的,深刻的事情来写。总体上看整段婚姻,惠才回顾的多是不开心的事情比较多,当我想起这是当时那个懂事的小姑娘之骅的时候,我既伤心又失望。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些片段是,惠才好多次对老吕说『没想到你会对我不好』,这句话反应了她婚前期待与婚后现实的落差。而老吕经常在争吵后特别是自己不占理的时候『就这么走开了』,他的冷暴力让夫妻双方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正面的解决。就这样一个经常哭哭啼啼,一个一直冷漠无情,两个人过了很多年。老吕也有暖心的时刻,但真的很少,我读完后记得的都不多。惠才其实很渴望爱,但一直在『放弃憧憬,遇到吕暖心事情后又点燃希望』中循环又循环,整段婚姻如此反复了许多次。这小说是她八十多岁的时候写的,她回顾自己的婚姻,终究是失望的比开心的多,这样看,她一直没有对这段婚姻释怀过。这么多年了,她还没有释怀。这一点,我觉得很悲伤。
婚姻是个永远的难题,世世代代如此,任何社会如此。两个人相处本身就是求同存异,有了契约的婚姻那就更加复杂,有了孩子的婚姻那更是错综复杂。旧社会的人几乎从来没有把『离婚』作为一个选项,所以有的人过得幸福,有的人过得悲悲戚戚,都一直过了下去。《我本芬芳》给我的观后感很模糊,对我的婚姻启发不多,这是我对这本书有点失望的地方。真要说最大的感受是:当我老了的时候,当我回顾我的婚姻的时候,我绝不能让自己想起的是悲伤的比开心的多。可能这是我作为一个已婚者的志气吧。
最后,引用封底的一句话总结这本书:她终于知道,这六十年的婚姻——大家眼中的钻石婚——的确也是固若金汤的婚姻,只是她和他都没能获得幸福。
《我本芬芳》读毕
西瓜
202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