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食物四季皆宜,而总有些食物只在当季才能吃到,它们一般与气候挂钩,只能在相应的季节才找到这类独特的食材,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传统习俗。这样的一些饮食习惯代代相传,最后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饮食符号。
在我过去生活的二十多年,每一年都被这类当季食物包围着,吃完这个轮到那个,吃另一个的时候大半年就过去了,毫无审美疲劳。
清明粿
临近清明节,春天,万物复苏,这类植物也不外乎,人们看到它的名字应该非常熟悉,那就是艾草。还记得小时候总爱跟在妈妈身后,到田野里摘这类小小的植物,那时候也不懂事,也就知道这能吃,而且很好吃,这足够成为一个小孩卖力干活的理由了。但是随着农村的发展,农田逐渐变少,艾草也变得隐秘了,当年随处可摘的植物现在连影子都不好找,甚是可惜。不过,馋不过嘴巴,妈妈们还是很厉害的,总有办法搞到一些,那么这些清明时节的美食也就来了。
艾草有多种吃法,但万变不离其中,糯米粉永远是它的好搭档。我妈妈一般用艾草来做茶果,茶果只不过是一种说法,怎么做呢?
大概是这样的吧?把艾草洗干净后剁碎,再往里边加入白糖,糯米粉等,揉成面团,艾草分泌出的汁染绿了整个面团,看起来清新又健康,面团揉得差不多了,随手撕下一小块,用棍子擀成饼状,锅烧热了,放油,把饼状的艾草团放进去煎即可,所谓的煎茶果(粤语说法),面团不用煎很久,一会儿你就能闻到香喷喷的味道~这便是我家吃艾草的方式了。
每个地方,每家的做法都不一样,我婶婶家喜欢把艾草做成一个个带有馅的小面团,像包子一样,放在笼子里蒸熟,也非常有风味,馅的品种因人而异,有红豆,芝麻,花生等,说不定还有咸的,不过作为一个地道的东莞人,我还是比较喜欢吃甜的馅,婶婶的这种做法,大家都爱称为艾果,而我曾经也在安徽黄山邂逅过这种艾果,当地人称作清明粿,这种叫法更是与清明更撇不开关系了。
安徽的叫法比较接地气,而广东这边的叫法则更为直观,不管怎么叫,这类只在清明前后出现的小植物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有时一说到清明,我们想起的不是去祭祖,而是有这类东西吃..........这..不太好吧??
粽子
清明过后跳过一个劳动节,便到了历史悠久的端午节了,敢情全国都一样,端午期间都吃粽子?在市场上倒是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粽子,不过我家则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才自己做。吃过潮汕的粽子,也故意去过嘉兴吃粽子,山西的粽子也吃过,最后,还是觉得我家的最好吃!大概是习惯了我奶奶做的粽子吧!其实就是好吃!
吃过一些地方粽子,感觉用的材料都差不多,无非是一些糯米,绿豆,红豆等,其实我也只在小学期间才看过奶奶和妈妈做粽子,之后到外面读书了,回来看到的都是整捆整捆的粽子。我家的妇女们爱做绿豆蛋黄粽子,貌似,做粽子前,有很大的工程。首先,需要采购大量的材料,像绿豆,糯米,蛋黄,肥猪肉等,前几天,我妈妈还得故意去香蕉地割下一大捆新鲜的香蕉叶,也不知道这一开始是谁的主意?这种包装既环保又好看。把香蕉叶采集回来,当天晚上便要熬一大锅水煮这些叶子,别问我为啥,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消毒?
包粽子地点一般定在我家,毕竟材料都是我妈妈准备嘛~奶奶一大早便来到我家,两人拎起一张小凳子坐在一堆材料前,泡过的糯米,蒸熟的绿豆蓉,裁好的香蕉叶,蛋黄,肥猪肉....据印象,我奶奶首先拿起一张已经裁过的香蕉叶,快速地翻折,形成一个容器的形状,依次往里面放入一定量的糯米,绿豆,肥猪肉,蛋黄,绿豆,糯米,再以一种快速的手法折啊折,每次我还没看清楚的时候,一个粽子就诞生了,5个小尖儿,再捆上一条小腰带,大功告成!
嗯,大概整个流程是这样吧,反正,看着蛮简单的....两位勤劳的妇女占据着厨房,不到一个上午,粽子堆得像座小山....我往往偷师就偷到这里,后面怎么煮熟的就不太了解了,约摸是水浴法?
我只知道什么时候煮熟......糯米的清香味总是自由扩散到整个屋子,让人无心写作业..赶上第一轮出锅的粽子,我总是拎起奶奶特制的几只迷你粽子,飞奔出厨房,刚出水的粽子热乎乎的,而粽子又是包得如此紧实,很想吃,赶紧打开,又烫!终于把捆着的绳子解开了,还得剥开一层层的外衣,经过如此冗杂的步骤,小粽子终于被我脱光光了!外面的糯米看起来滑溜溜的,嗯!吃上去也是如此,一口咬下去,糯米,绿豆,都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咬到一口蛋黄,这样的组合是最好吃的!运气不好的话,你可能一口咬到一口肥猪肉。每次我吃粽子,想吃蛋黄,往往得先通过肥猪肉那关!非常郁闷,身边的朋友也一样郁闷,我们都不爱吃肥猪肉,为毛一定要放块肥猪肉,还得放在我最爱的咸蛋黄隔壁呢?我们总是无法理解大人的世界啊,也只能听着信了那句加了肥猪肉更香的话~这便是我家特有的粽子了。
其实当地也有其他的品种,我家做的也就只是非常经典的绿豆咸蛋黄粽子,另外常见的还有绿豆甜粽子,碱水粽,这两种也好吃。碱水粽曾经在一篇文章读过,描述得可好吃了,还能用来煲糖水!另外还有一种超级好吃的,叫做水晶粽。这是用西米露,红豆以及栗子做的,这个做法总的来说跟蛋黄粽差不多,也就替换了经典蛋黄粽的糯米,绿豆,蛋黄部分,嗯,上面说的这三种,我奶奶和妈妈都不会做,那么,唯一会做的绿豆咸蛋黄粽子便成了经典了.....想吃的水晶粽子只能去别处买....
粽子,大概一年也只会做一次,这便是端午节的一种期待了,当然这种期待只出现在端午节前,过了端午节大概这种情感会迅速变淡,毕竟,那段时间,每天的早餐就是,粽子,粽子,粽子,粽子........
而到了冬天的时候,我想吃的不是炸鸡啤酒,而是这两种东西,它们温暖软糯的存在,伴随我度过一个个湿冷的冬天,只需要几口,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人间真情!
糯米绿豆团
说真的,这类似甜品的东西我只在广东见过,还是只有东莞有?即便同样是广东省的小伙伴,都很少见过这东西。每次家里做了这吃的,我就爱带给同学们吃,瓜分的速度非常快,一人也只能分一个,吃完还想吃,但是没办法,我也只就一年带一次。这一年吃不过瘾,下一年继续!
其实这吃的,我们这边管它叫“团”,浓浓的地方口音,我无法用文字去表达,不同地方叫法不一样,有些地方也爱叫糯米糍,据说潮汕也有这种甜品,我倒是忘记叫什么了,反正就是一个第一次听,听不清,第二次听懂了,也就忘记了,大概因为那是潮汕话吧....
说真的,这团的材料跟粽子有些类似。对于勤劳妇女的创造力,我甚是佩服,单单一些糯米,绿豆便能开发出那么多不同品种的美食。这团呢,需要做粽子时提到过的香蕉叶,还有绿豆蓉、糯米,材料看起来挺少的,不过也足够了。香蕉叶和绿豆蓉同样需要提前处理,要是你喜欢吃甜的,绿豆馅就加糖调成甜的,不爱吃也没关系,咸味的也很好吃。
做团,也是我奶奶和我妈妈搭档,同样拎着一张小凳子,两人头上都包一块头巾,占着整个厨房,连我家狗都不能进去。我没有做过这东西,看过几回,吃过几只,就知道大概怎么个做法。揉好糯米面团后,双手沾点面粉,拿上一小坨,快速搓圆,接着用食指点到面团的中间,快速转圈,这时候面团中间就会出现一个洞,随着食指的旋转,中间的洞越来越大,糯米团四周则越来越薄,最后变成一个类似杯子的形状,再把一大勺的豆蓉装进去,最后封口,一只团就完成了,鼓鼓的,静静地躺着,就差把它蒸熟。
啊!还有最后一道工序,这时还得准备一碗油,左手拿起裁好的香蕉叶,右手拿起一个小团,轻轻地沾点油,快速在香蕉叶上下刷一遍,这能防止熟透后的糯米沾着香蕉叶。一般一块香蕉叶装着两个小团,看着像一条小船,上面并肩坐着两个胖子...
基本这样就完事了,不过呢,勤劳的妇女们为了令这些小胖子好看点,往往会拿一张红纸去调和一些红色的液体,用筷子沾上颜色点在每个小团的中间,这样看着稍微喜庆一点,面团也不至于那么苍白,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个环节了。
还记得小时候那段播着还珠格格的日子,格格啊,妃子们涂口红的方式,就是拿那样的一张红纸,稍微打湿,双唇抿红纸几下,嘴唇就变红了!这时,我就会去厨房偷偷剪下一小片红纸,跑到洗手间,对着镜子,用双唇夹起打湿的红纸,嗯,嘴巴红红的,感觉自己像极紫薇了....
每次团蒸熟的时候,我都纠结吃甜的还是咸的,纠结半天最后一般都是选择咸的,香蕉叶沾上了油,看起来亮亮的,团儿散发着热气,中间的红点看起来格外诱惑,轻轻咬一口,又软又糯,没有牙齿的人吃也毫无压力,一咬破一小口,感觉有一种强烈的绿豆气息争先恐后地冒出来,等没那么烫了,一大口咬下去,口腔一片温暖,一大口绿豆夹杂着一小口糯米团,口感非常好,一点儿也不腻,一次吃两个刚刚好,不饿不饱,有点小满足!
糯米饭
冬天的另一道美味便是糯米饭了!在我家这边,糯米饭也称好味饭,由多种材料组成,主要组成材料便是各种腊味,因此,也有一些地方爱称它为腊味饭。而这饭要是搁在端午节,便成为龙舟饭,听我弟弟说,端午节爬龙舟的人都是吃这种饭的,我就没有去吃过了,毕竟女生不能爬龙舟嘛~
每到冬天,气候稍微有点干燥,气温下降了,肉制品也不容易变坏,这时,家家户户都爱自己动手做些腊肠,腊肉,腊鸡翅,每次都要做一大堆,存放在冰箱啥时都能吃。
每次家里做了糯米饭,我都能吃上两三碗,简直停不下来了。我真的想叫我妈妈每天做,不过她总是嫌麻烦,大概一个冬季能吃上个3,4次吧。
做糯米饭呢,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煲饭...第二,准备材料,第三,两者混合。煲饭就很简单吧,就用糯米和大米混合一起煲。提前准备好腊肠,腊肉,腊鸭等,还能加些鸡肉和鸡蛋卷;待米饭煲得差不多,就把这些腊肠,腊肉,腊鸭放在米饭表面蒸,这样蒸是最好吃的,能让这些肉类沾了一些米气。
蒸熟后就开始考验你的刀工了,各种切切切,把腊肠,腊肉切成丁状,腊鸭,鸡肉切成小块,煎好的鸡蛋卷切成一条条,接下来把切好的这些材料(除了鸡蛋卷)混合在锅里,加些酱料调调味,再继续翻炒一会儿,接着就可以把煲好的糯米饭倒在这锅材料中,左手右手两个勺子,让腊味们和糯米饭充分混合,最后加上切好的鸡蛋卷,大工告成!
每次做糯米饭,我妈都会做上一大锅,也叫上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来吃,而我家也就六个人,一大家子围着一起吃糯米饭非常热闹,原本那有点冷的空气,因为排出来的二氧化碳多了,气温也就上升了,一家子其乐融融~
咸丸
其实小时候,最盼着吃的是咸丸,因为这是除夕早上吃的食物,一年就只吃那么一次,而吃咸丸=明天就是过年=能收红包!
小孩子都没什么钱,过年成了每天的期待,过年能买各种玩具,各种好吃的,而且不用做作业.....我爱过年....
似乎每年除夕前一天,我妈妈都特别忙,晚饭一结束,她便开始制作咸丸,说白了其实就是搓好一团糯米面团,再分别搓成很多小粒,这些做好,明天早上煮。
而咸丸的汤底也需要提前一个晚上准备好,一口大锅,熬着鸡汤。
早上天不亮我妈妈便起来,热鸡汤,往鸡汤里放入各种配菜,比如粉肠,瘦肉,猪肝,白萝卜,大白菜,最后往里面加入前天晚上做好的咸丸,这便是除夕当天的早餐了。
第二天一早,便被我爸放的过年歌吵醒,接着就是我妈嚷着说赶紧下来吃咸丸,奶奶和爷爷也会过来,全家一起吃这个除夕早餐,不知道其他家庭是不是也这样,除夕的这个咸丸一定要一家人一起吃,可能象征着团团圆圆吧,尽管傍晚还有一顿团圆饭....
早餐不单单只有咸丸,还有会一碟鸭子,炒大白菜,作为拌菜,往往还会有一煲妈妈煮了一个晚上的盐焗鸡蛋,拿起筷子凿着锅里的盐,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挖出来,这是我最爱做的事情..
除夕的早上吃的咸丸,是我一年之中最爱的早餐,它不但好吃,也非常温暖...毕竟第二天就过年了....
总有一些美食能和时间挂上钩,每年的清明,端午,冬至,除夕我便总是惦记着这些食物,我爱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