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认为是“清闲”的意思,而不是“闲置”,因为清闲是自己闲着但也乐在其中的感觉。闲置是没事干,是一种悲观的心态。
B:“闲置”一词更恰当,“念无与为乐者”中,“乐”是游乐的意思,作者是单纯的想去玩。“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说明作者如果没看到月光,就直接睡觉了。
A:但我们看后文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一样xx的人罢了”当时闲置的人肯定是有的,而且作者是被贬的,心境肯定与闲置的人不一样,所以选择与情况相似,也被贬的张怀民一起散步。
B:照你这么说,他为什么要选看到月亮后才散步,闲置不也可以吗?
A:作者当时的心态是放松的,且苏轼本人是阔达的,想去欣赏一番美景。
B:清闲一词,请注意一下“清”字,我们组个词吧,“冷清”。当时既然有人陪他,说明他不孤独,用“清闲”,是不是不太合适呢?
A:合适,这里用“闲人”是被贬自我安慰,自然要用较为乐观的词来解释。再说了,苏轼是乐天派,他从不会为了一些事去计较。
B:“耳”是罢了的意思,应该是在自嘲,怎么在你口中变成自我安慰了呢?你说苏轼是乐天派,这点我确实承认,但他难道就没有一丝悲愤之情?任何事都不会计较吗?
A:他当然会有悲愤之情,但我之前也说了,他是阔达的,洁身自好的。自嘲确实有点,但整体来看,他的心情就一定是无奈的吗?如果是,他会写这么多美景吗?如果是,他会选择与友人一起散步吗?
B:我没有绝对的评价他的心情,我也不会像你一样咬文嚼字,但我会结合文本来否定你的观点。他确实如你所说,是乐天派,但他是被贬的,注意这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没有人与他一起游乐,他是孤独的,他是主动去找张怀民的,如果苏轼不主动去,你就能保证张怀民会去找他?
A:我当然不能保证,但你的理解有错,苏轼之弟苏辙有《黄州快哉亭记》,张怀民虽是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会为了一点利益迁就小人,所以,我敢保证,他是重情重义的人,他知道他与苏轼有相似之处,他不相信苏轼会因被贬而闲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