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那首《慢慢喜欢你》唱得真好:
"书里总爱写到喜出望外的傍晚
骑的单车还有他和她的对谈
女孩的白色衣裳男孩爱看她穿
好多桥段
好多都浪漫
好多人心酸
好聚好散
好多天都看不完"
听完这首歌,我就想和喜欢的人在树荫下讲悄悄话,想坐在男孩的单车后面听他清清浅浅的声音,想和他慢慢聊天,慢慢牵手,慢慢变老……
可转身又想,什么才算喜欢呀?
我初中的时候心仪一个男孩,不敢说出口的。心想,谈恋爱是老师和家长三令五申不准的。
在那样一个"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年纪,心是净的,你舀起一勺,都是可以感觉到那颗明晃晃的心在跳跃的。
只是呀,那时候大多数如我一样的人,都是不敢太明目张胆去舀那一池"净水"的,怕被自己舀起来后,宕开的水花太凛冽,自己接不住。
不敢轻易涉足爱情,老师和家长的目光,火辣得刺人,扎在身上的剧烈,不由得让人畏惧。
所以,"喜欢你"那三个字我不敢说出口,我悄悄地把那个男孩放在心里九年。
后来回忆起,我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喜欢他,是遗憾和懊悔让我记得他那么久。
九年过后的某天,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不能那么怂,喜欢的事要去干,喜欢的人要去说。
在大学的末尾,我遇到另一个男孩。我喜欢他,我喜欢和他交换我的秘密,我喜欢和他在一起的踏实。最后,我向他说明了我的心意,而他也正好喜欢我。
我们如愿在一起了。只是在一起没到半年,我们又分开了。
你看,上大学这个年纪美好吧,什么都自由。谈恋爱这件事情,不再被上纲上线,而是真正地成为了很多人口中的"浪漫"。
巴不得每天和他腻在一起,听他聊工作,听他诉苦水。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只有谈恋爱才会有的那种软糯糯的香气。
"在一起的时候多浪漫呀,可最后我们还是分开了呀!"这句话是我私藏在自己笔记本上的。
有点小伤心,可更多的是疑惑。
我十三四岁喜欢一个男孩,很纯粹的,但老师不准呀,我二十一二岁喜欢一个男孩,特用心,可最后还是没有走到最后。
在这个全民都标榜爱情的时代,我却困惑,应该在什么年龄谈恋爱才最合适?
是青春懵懂期吗?你不知我不明的暧昧,让人心不由得怦怦直跳,小鹿乱撞的奇妙,嗅一口都让人觉得香甜。纯粹得像天上飘逸的云朵,天空一点点蓝,都能让人悸动。
可有人还是会说,那时候谈恋爱耽误学习呀。学习期间,"恋爱"这道高压线是不能触碰的,一碰便毁呀。
那是大学时期吗?和心爱的手牵着手,在树荫下荡着秋千,慢慢消磨着那份对时光的爱恋,将爱意布满在整个校园,每天清晨都带着热烈醒来。
可大学的恋爱,毕业就得分手呀。早就习惯了清晨有你,睡觉晚安的甜腻,天各一方的异地恋,想想就让人忌惮呢。
那一定是双方各方面都足够成熟的时候吧。工作稳定,经济稳定,不再为房贷、车贷愁眉苦脸,各自都有足够的能力负担各自的生活,都足够优秀,足够独当一面。
可又有人会问和物质挂钩的爱情,那还叫爱情吗?我还是喜欢对方单纯的喜欢我这个人,而不是我所拥有的光环的感觉。
其实呀,每个年龄谈恋爱都有每个年龄的顾虑和甜蜜,就像包好肉馅的面皮,也总要体会一段一片空白的苦涩期的。
青春期的爱情,不一定就是一触即溃的,也有的人因为爱情,而愈加努力,成全了两个人的光芒。
大学时期的恋爱,也不一定就要分手的。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是无以言表的感动,往后无数的岁月都会被那份当初的真挚所晕染的。
而足够成熟后,再谈恋爱也不一定是物质。它只是发生在彼此都势均力敌的时候,是彼此独立,又各自依恋的如痴如醉。
谈恋爱这件事情,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不能说什么时候太早,什么时候太晚,它只是刚好发生在某个带着露珠的清晨,而你碰巧就喜欢上了那种感觉。
如张爱玲所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是他刚好来了,而你刚好就喜欢上了,没有合不合适的时间、地点,只有合不合适的人。
不为谈恋爱而盲目谈恋爱,也不因单身光荣而故意排斥,做好了热烈迎接爱情的准备,也做好了随时单身的打算,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一种状态。